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减负增效”
2022-05-07韩树精
韩树精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颁布。9月1号开学,正式实施。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立即行动起来。从多个方面发力,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成了广大教师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这对于一直做班主任工作的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开学上了几堂课之后,我个人觉得本学科急需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获得,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中推广的“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模式和“学习共同体”正在我校广泛开展,课堂上老师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把讲台交给学生。学生依据导学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相互探究。采取“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的方式,老师讲的时间越短越好。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经验,使他们的兴趣和需要都得到满足。学本教学用八个字概括“先学、后教、互助、展评”。实际上是四种学习方式,即自学、互学、展学、教学。前面的三“学”主要靠学生,后面的一“教”主要靠老师。这样就把过去单一的只有老师讲授的课堂,变成学习方式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化的课堂。我将此方法试行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做法如下。
“先学”就是“自学”,课堂自学有所获得
學习本身就是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现有的认知和能力,去不断处理新信息的过程。从而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不断增长。没有自主,学生就不会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去学习。不会主动寻找学习信息,更不知如何处理学习信息。现在道德与法治虽然是统考科目,但总体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从课时多少上就一目了然。课下学生很少拿出课本进行预习、翻阅、复习等。因此,我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们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我要讲什么,他们没有办法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认知联系在一起,就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像给人吃一块生肉,那一定是难以下咽。“先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前置学习,把学生的“先学”作为课堂的起点和教学的依据,就是我们说的提前“自学”。为了使学生进行有效自学,我在每堂课上课之前,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内容,目的就是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自己的认知关联起来。虽然时间很短,但自主学习只要发生,学生一定有所得。
“互学”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互学加深理解
每个人在自学中,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与同学合作,彼此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别人已经解决了,合作就是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把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弄懂。
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的座位模式。四人一小组,餐桌式围坐,为学生互学提供了便利。每班分七八个小组,每小组为一个学习单位。每组选一名成绩好、责任感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相关事宜。在每组指定两名副组长,确定他们在小组内的模范带头地位,小组长和副组长都可以随时随地帮助身边的同学。
这就是学生教学生,学生主教。
有的时候,即使你自己认为弄懂了,通过同伴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个问题,实现对问题的深化理解。不要以为自己弄懂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和同学进行合作,往往是通过合作让你有了新的收获。更不能认为,自己弄懂了还和别人一起学习是浪费时间,就算是你给别人讲一遍也是你自己学习深化的过程,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把不会的同学讲会了。
“展学”就是全班学习,班级展学“释疑解惑”“达成共识”
研究表明,展学是自学、互学的“原动力”,因为学生在展学中可以获得尊重和成就感,这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能激发学生充分、活跃、忘我、集中全力地开赴学习前线。小组合作学习没能解决的问题,会在这里破解。实践表明:展学是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能在展学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一过程能使他们的内心体验到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展学又反过来推动自学和互学,从而形成各个学习环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小学生爱表现、好竞争、喜欢评比,课堂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展示机会,把时间和空间充分留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机会。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讲解全班同学存疑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老师要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三种情况下不教。第一,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例如“变废为宝有妙招”这课内容中,垃圾的分类,这个知识点学生自己能学会,老师不教。第二,学生自己有困难,通过小组合组学习能够解决的,老师也不教。例如:垃圾组中的新成员有哪些?我们的垃圾中有哪些可再利用资源,说出三条?什么图标表示可回收能资源再利用?这样的知识点,老师也不讲。第三,自学有困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依然没解决,通过全班展学,已经解决的问题,老师还是不教。老师只教在自学、互学和展学以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精辟地讲解。
减作业数量,增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对所学内容有了实际获得,就不需要写过多的重复性作业。
作业多样化,把握好作业的量 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学生作业,作业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可以有阅读的作业、分享的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作业量方面,有时候写两、三道题,三五分钟。当堂完成,下课就交,或课下五到十分钟完成。这样既节省了课下的时间,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动手、践行的能力,也达到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目的。
精简作业形式,分层布置作业 每次的作业时间少了,要写的作业就得精了。对于能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精简内容,把控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坚持做到亲批亲改,全面指导学生 作为教师要坚持亲自批改作业,不给家长“留作业”。每次批改作业,除了内容的正确之外,主要还得指导孩子的书写问题。指出他们在书写过程中的错字别字。并且每次批改之后,我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鼓励。
实现“减负增效”,建立大单元观必不可少
我们所有学科教材的编写,每一单元都有知识的延展性、连续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单元观。每一课都不是孤单的一节课,要把这一单元,甚至以前年级所学这单元的知识进行串联,融会贯通。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化繁为简,进而推动减负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学习方式和作业模式的改变使我们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重新构建起一种“当堂自学、同伴互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课堂形态。让“学”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
多种学习方式和多样作业模式灵活地组合起来使用,就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是要求学校和家长只培养能考“高分”的人。“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是倒逼学校,加快实现优质均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实现基础教育教学整体性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才是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