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护理对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

2022-05-07赵志平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产妇

赵志平

摘  要: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护理中分娩护理对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赤峰市医院阴道分娩且会阴侧切的800例产妇,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合并分娩护理组(分娩护理组),每组400例。常规护理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分娩护理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分娩护理,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情况、会阴切口疼痛程度、会阴切口愈合情况、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无痛、轻度疼痛比例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护理组产妇的阴道检查次数少于常规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护理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护理中分娩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会阴切口疼痛,提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减少阴道检查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妇;分娩护理;常规护理;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162-04

会阴侧切是临床常见产科手术,是为了保障胎儿顺利出生的一种手术方法,目的是在母婴病理情况下将分娩及早结束及有效避免因胎儿过大或会阴张力过大引发会阴撕裂的现象,防止产妇出现会阴撕裂,能够保护盆底肌肉。但是,很多女性在产后没有做好抗炎工作,有可能会引起会阴局部出现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局部分泌物增多、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等症状。会阴侧切后切口水肿、疼痛增加了产妇不适。会阴感染一般可以通过妇科检查确诊,如果出现了产后感染症状,可以用碘伏擦拭进行局部消毒,再配合复方金花油或珍珠生肌散,从而使伤口尽快愈合,也可以再口服一些消炎的药物。为了有效预防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减轻产妇病痛,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年1月~2021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800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了产妇产后护理中分娩护理对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赤峰市医院阴道分娩且会阴侧切800例产妇。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合并分娩护理组(分娩护理组)两组。分娩护理组400例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52±5.63)岁;在孕周方面,<37周30例,37~42周320例,>42周50例;在产妇类型方面,初产妇280例,经产妇120例;在妊娠期肥胖情况方面,有肥胖50例,无肥胖350例;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方面,有合并糖尿病70例,无合并糖尿病330例;在妊娠合并贫血方面,有合并贫血60例,无合并贫血340例;在胎膜早破方面,有胎膜早破50例,无胎膜早破350例。常规护理组400例产妇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6.24±5.41)岁;在孕周方面,<37周20例,37~42周340例,>42周40例;在产妇类型方面,初产妇290例,经产妇110例;在妊娠期肥胖情况方面,有肥胖40例,无肥胖360例;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方面,有合并糖尿病60例,无合并糖尿病340例;在妊娠合并贫血方面,有合并贫血70例,无合并贫血330例;在胎膜早破方面,有胎膜早破40例,无胎膜早破36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計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赤峰市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顺利阴道分娩;②均有会阴切开手术指征[1];③均为单胎足月头位。

排除标准:①有绝对剖宫产指征;②合并急性阴道炎;③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1.3  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

缝合切口后用0.5%碘伏擦拭切口,然后用皮肤康洗液(生产企业:北京华洋奎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45)将会阴切口、会阴部及肛门擦洗干净,2次/d,及时清除分泌物、血迹。严密观察切口,遵医嘱对患者准确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督促产妇保持个人卫生,并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经常更换消毒产妇使用的会阴垫。

1.3.2  分娩护理组

①强化病房、产房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有效保证病房、产房控制质量,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发生。②在此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严格规范并落实无菌技术。③一次阴道检查力求将检查目的明确下来,尽可能减少整个产程的肛查、阴道检查次数,严格避免反复多次进出阴道的现象。④遵医嘱对患者准确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⑤术后护理。擦拭会阴切口,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0.5%聚维酮碘棉球进行会阴护理,2次/d。产后及时给予产妇营养支持,督促产妇适当运动,为切口愈合提供有利条件。术后1 d给予产妇红外线照射,

2次/d。术后冰敷水肿的局部组织,1 d后湿热敷水肿的局部组织,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50%硫酸镁进行会阴护理。⑥定期评价效果,持续改进质量。定期对会阴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

1.4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①会阴切口感染情况,感染率=(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例数/总例数×

100%;②会阴切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0~10分,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8~10分)[2];③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术后会阴切口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术后会阴切口缺乏理想的愈合,有硬结、水肿、血肿等出现,但是没有化脓。丙级愈合:术后会阴切口化脓、裂开,需要引流[3];④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⑤护理满意度。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100分,0~79分、80~89分、90~100分分别评定为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无痛、轻度疼痛比例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的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阴道检查次数少于常规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娩护理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会阴侧切手术是为了保障胎儿顺利出生的一种手术方法,这样可以防止产妇出现会阴撕裂,能够保护盆底肌肉[4]。但是,很多女性在产后没有做好抗炎工作有可能会引起会阴局部出现感染,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疼痛、局部分泌物增多,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等症状[5-7]。具体来说,引起感染的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产妇本身的因素。产妇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重度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组织愈合能力差。产妇肥胖,也会增加缝合的难度,并且容易发生液化。合并阴道炎,产后致病菌可以引起局部感染。胎膜早破时间长,也可促进细菌生长并发感染。②医护因素,产房中消毒不严格,人员过多,产房空气中细菌总数超标。会阴因消毒不规范,缝合前后切口周围皮肤消毒不彻底。无菌用品消毒不合格。相关医学研究表明[8-9],会阴切口有3.38%的感染率。会阴感染一般可以通过去妇产科检查以后确诊,如果出现了产后感染的症状,可以用碘伏擦拭局部消毒,配合复方金花油或是珍珠生肌散,这样可以让伤口尽快愈合,也可以再口服一些消炎的药物[10]。会阴切口感染会对产妇产后顺利康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造成产妇住院时间延长[11]。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分娩室干预进行强化,管理分娩室环境、空气质量,强化助产人员的培训力度[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原因可能为会阴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在排便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卫生护理,从而造成细菌入侵,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而分娩护理强化了術后、排便后护理,督促患者便后清洗会阴,并用0.5%聚维酮碘棉球擦洗会阴切口,强化健康宣教、营养支持等,将专业、全面的护理提供给患者,从而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降低[13]。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分娩护理组产妇的阴道检查次数少于常规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原因为分娩护理下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范,在阴检肛查过程中严格依据无菌要求消毒铺巾,并尽可能减少阴检肛查次数,从而促进会阴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降低[14]。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无痛、轻度疼痛比例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分娩护理组产妇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原因为分娩护理下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无菌技术操作及手术缝合技巧,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灌注,缩短组织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从而为切口愈合提供有利条件[1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分娩护理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分娩护理一方面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会阴侧切产妇切口甲级愈合率的提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轻切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从而为产妇术后顺利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原因为分娩护理能够清除细菌源,切断细菌进入切口的途径,从而将有利条件提供给产妇,最终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16-17]。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护理中分娩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减少阴道检查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指南(2019)[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3):453-457.

[2]贾建荣,刘爱红.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8):2812-2815.

[3]李艳萍.综合护理应用于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9):166-167.

[4]何慧玲,张海燕.会阴侧切后改良皮内缝合结合外阴激光治疗的效果及护理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2):149-152.

[5]彭华英.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159-162.

[6]苏关影.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22-123.

[7]徐惠芳,楼文文,宫剑,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20):2529-2531.

[8]徐瑞妙,欧晓红,曾金梅,等.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对住院高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155-156.

[9]边燕飞.中药消肿方熏洗联合微波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会阴水肿消退的促进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6):947-948.

[10]章敏.自控温水冲洗对产褥感染及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7):7-8.

[11]张雅慧.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期的观察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42,551.

[12]黄少励,李海仪,陆镜明,等.产褥期细菌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0):1673-1676.

[13]黄玮,廖芳芳,程燕.芦荟胶在会阴侧切伤口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2):204-206.

[14]杜湫.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品管圈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4):168-169.

[15]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指南(2019)[J].中國护理管理,2019,19(3):453-457.

[16]赵太坤.头孢哌酮钠与甲硝唑联用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产妇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8,15(3):529-530.

[17]彭慧玲,刘艳玲,谭海红.产妇会阴伤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7-99.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如何护理自然分娩的产妇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