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南音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07黄丽婉
黄丽婉
南音也称“南曲”“弦管”,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闽南、东南亚一带被人们广为传唱。2009年10月,南音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我园成为厦门市南音教学示范基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南音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将其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不仅可以传播南音文化,还可以让幼儿在接触南音的过程中,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一、我园开展南音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南音流传历史久远,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
在闽南的街头巷尾,孩子们经常可以听到南音婉转悠扬的乐韵。南音爱好者们会经常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老少同台,其乐融融。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闽南地区的特色民俗活动中,更是少不了南音。此外,我园的幼儿家长有些就是南音社团的专业演员,有些是南音爱好者,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些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南音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南音對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是,开展南音活动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南音曲目所表述的内容情节丰富,如《咱厝居闽南》(闽南语)的歌词“咱厝住闽南,大九架,阔嘴厅,厝脊翘天,一看亲像,一看亲像燕子影”,讲的就是闽南民居红砖厝的建筑风格。教师通过带领孩子们实地观察,帮助他们理解歌词中闽南建筑“大九架”经典的燕尾脊造型,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开展南音活动能促进幼儿艺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南音包含着音乐、服饰、乐器、审美、演奏的礼仪等诸多元素,南音曲韵悠扬,演唱者男性穿潇洒的长袍,女性穿艳丽飘逸的长裙,长袖轻甩,裙角飘飘,曲艺服饰不仅做工精美,演唱形式亦多种多样。幼儿不管是观赏还是参与南音演唱,都能获得艺术的熏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幼儿语言、社会、健康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我园开展南音活动的实践策略
在幼儿园开展南音活动时,教师要避免强制化、功利化、形式化的倾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曲艺与教育活动相结合,采用多元的方法,让幼儿学在其中、演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审议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南音曲目
南音文化内容丰富,幼儿园要选择符合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南音教学。如我园会以一些传统南音曲目为蓝本,请外聘的专业南音教师和各年级组教师通过课程审议确定初步选用的曲目。教师们再结合幼儿园的主题与领域活动,讨论、修改以形成适合各年段幼儿演唱的曲目。南音曲目的题材大都以历史典故和爱情为主,有些并不适合幼儿演唱。但有些经典曲目,如《直入花园》《风打梨》,还有一些唐诗宋词改编的曲目,如《咏鹅》《春晓》《望庐山瀑布》等,适合幼儿演唱。又如《我的家乡在厦门》《深深海峡情》等曲目不仅曲韵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而且内容亦是幼儿所熟悉的,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充分感受南音内容的丰富。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时事热点开发适合的内容,如新冠疫情期间,教师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巧妙创编《我是抗疫小达人》曲目,把相关的防疫知识通过南音的说唱进行宣传。又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幼共同创编《小童心向着党》歌曲,在南音舒缓婉转的旋律中,红色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二)打造专于开展南音活动的师资队伍
提高幼儿教师的演唱技巧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幼儿园开展南音教学的保证。我园把南音师资培训纳入学年教师培训计划之中,邀请专业的南音演员到幼儿园为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选派有南音基础和音乐特长的教师,辅助专业南音教师每周两次对幼儿进行南音活动的指导与支持。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南音观摩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挖掘南音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南音,并喜欢上南音。只有让教师对南音有科学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将这种曲艺以活泼、简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幼儿。
(三)营造良好的南音文化氛围
环境对幼儿知识和能力的影响深远。所以在开展南音活动时,营造良好的氛围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合作,引导他们利用周末时光带孩子们到社区公园或剧院去观看南音表演。会唱南音的家庭可以组织家庭南音会,在家庭环境中营造南音文化氛围,使幼儿持续接受文化熏陶。其次,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时间,引导幼儿在表演区观看南音表演视频,熟悉南音的基本曲调。教师还可以在表演区放置一些南音戏服和乐器,粘贴南音表演的图片,提高幼儿对南音表演的初步了解,为开展南音活动做好铺垫。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如入园,用餐,起床和离园时间,播放《百鸟归巢》《琵琶记》等经典南音曲目,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看得见南音,听得见南音,自然而然爱上南音。
(四)采取灵活的活动组织方式
南音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在馆阁之间,通过师徒关系口传心授。但在幼儿园中开展南音活动,教师就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生动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创设情境,根据南音曲目内容,让幼儿以不同的游戏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有的演唱曲目,有的拍响板,有的敲木鱼……分工合作,其乐融融,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其次,教师可利用童趣图谱化解难点,调动幼儿学习南音的积极性。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复杂的南音乐曲较难理解,因此借助图谱视觉符号,把歌词及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节奏类型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能让幼儿看得懂。再次,各年级教研组要对各年龄段的幼儿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幼儿能接受的南音园本课程。如我园在小班阶段就没有进行南音集体活动,而是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引领小班幼儿去园里的音乐长廊、南音阁听中大班哥哥姐姐唱南音,活动目标仅定位在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感受南音上。
(五)创新多元的南音表达形式
南音表演形式分为坐唱、站唱、表演唱、音乐舞,常见的是传统“四菜一汤”的表演(即四个人分两边吹拉弹唱,一个人居中演唱的表演方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表演形式上揉入一些现代元素,譬如幼儿的站位形式不受限制,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伴奏的乐器也可采用适合幼儿的拍板、木鱼、扁鼓、响铃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歌词和曲子的寓意编成有趣的故事,帮助幼儿记忆并理解歌词。如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演唱《百鸟归巢》时,因为该首曲子节奏明快,高音部与低音部节奏虽重复,但不完全相同,幼儿表现时很容易出错。教师就可以给幼儿讲《御前清客》的故事,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揉入个别句唱腔,幼儿听完故事后,就明白了“御前清曲”的来由,他们因此也满怀学习热情,真正感受唱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唱腔之美、表演之美。
(六)搭建南音展演的广阔平台
幼儿园要为热爱南音的幼儿提供多形式的展示舞台。如幼儿可以在南音游戏区域进行表演,在家长开放日与家长同台表演,在社区活动中和爷爷奶奶们进行表演等。此外,我们还鼓励幼儿参加每年一届的厦门市南音活动展示、厦门市第四届学校闽南文化艺术表演等。从2018年至今,我园师生先后获得“最佳表演奖”“优秀创作奖”“十佳团体”等荣誉。南音表演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极大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如今,南音传唱的地域范围依然很有限,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但这其中的探索仅仅依靠南音的民间乐社和专业表演团体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是传承工具与途径,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传播文化的窗口。在幼儿园开展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南音活动,不仅能促进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能让南音文化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