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儿童的音乐教育(中)

2022-05-07杜悦艳罗丽娟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唱歌动作游戏

杜悦艳 罗丽娟

汪爱丽认为儿童早期的几年正是幼儿音乐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开展的音乐集体活动主要包括: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独特作用,教师需要在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一、幼儿唱歌活动的实施

汪爱丽为幼儿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仅在《汪爱丽文集》的“创作作品”部分就收入了102首歌曲。她认为:“唱歌是幼儿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和手段,是幼儿愿意显露自己心理状态的反应。”她指出:“歌声是幼儿亲密的伙伴,有幼儿的地方总能听见那欢乐、柔嫩、清脆的天真童声。”汪爱丽对幼儿唱歌活动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唱歌技能的培养

汪爱丽认为,唱歌是一种技能,在幼儿园教师就应逐步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简单的唱歌技能,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姿势放松自然,不僵化不做作;呼吸连贯稳当,不急促发声;发声自然舒适,不喊叫不过分轻声;吐字清楚自然,不夸张不做作;表情随乐,不虚假不做作;协调一致,不超前不拖后。这些技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掌握情感表达的简单方法。汪爱丽特别指出,这些技能都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技能要求绝不能离开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提高,进行枯燥无味或高难度、高强度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二)唱歌活动内容的选择

汪爱丽认为,唱歌教材若不适合幼儿自身的音域特点,不仅有损幼儿的声带,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因此,汪爱丽在选择唱歌教材时有两个特点:第一,结合对幼儿唱歌能力的调查,基于幼儿的音域、习惯调性等具体情况,考虑音域、定调等问题;第二,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具有教育作用的教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歌词方面——首先应该有趣,且为幼儿所理解,其次应该能用动作表现歌词,且歌词多用第一人称,最后应该有一定的重复性。曲调方面——需要符合幼儿音域、幼儿节奏节拍的发展情况,速度中等,长短适中等;二是有一定艺术性;三是题材、性质、形式应体现多样化。

(三)唱歌活动的教学方法

汪爱丽在幼儿歌唱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她针对唱歌教学中的音准、速度练习和理解歌词等不同内容,以及教授新歌、复习歌曲等不同情况总结出了不同的方法。

1. 不同歌唱内容的教学方法

汪爱丽把唱歌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内容分为“音准、音量、速度练习”“歌词理解”和“为歌词配动作”三个方面。在“音准、音量、速度练习”方面,首先,针对幼儿受日常生活中常用词义影响,混淆高低音与强弱音这一现象,汪爱丽专门采用了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进行理解;其次,针对幼儿间的个别差异,汪爱丽使用了请幼儿接唱和答唱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加深对音准和速度的掌握;最后,汪爱丽利用在教学中创编游戏的方式,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达到练习和掌握的目的。针对幼儿唱歌教学中歌词理解的问题,教师除了讲解外,还可以采用引导、倾听的方式,在范唱前就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在范唱结束后利用提问的方式,请幼儿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涉及为歌词创编动作时,汪爱丽认为教师示范与引导幼儿自己创编相结合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

2. 教授新歌曲的过程与方法

汪爱丽梳理、設计了教授新歌曲可借鉴的教学过程和可参考的组织形式,教授新歌曲可分为“熟悉教材、设计教法、范唱、解释歌词、幼儿学唱”等五个过程,每个过程所需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方法各不相同。如教师在熟悉教材时,不仅需要做到充分熟悉歌曲,达到能够熟练“背唱”的程度,还需要仔细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更好地帮助幼儿领会。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歌曲中的重难点有所把握,想好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或对歌曲进行适当的改编。在“设计教法”这一环节,汪爱丽使用大量的案例,提出可以通过事先欣赏等具体方法来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等(见表1)。

汪爱丽在设计教法时,一方面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引导幼儿事先熟悉要学的新歌曲。另一方面将故事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同时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将歌唱活动中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即使在今天,依旧有借鉴意义。

3. 复习歌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在复习歌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全体唱、部分幼儿唱或单独唱。在新学歌曲大家都不熟悉时,可采用全体一起唱的形式,幼儿可以互相提醒和学习,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在歌曲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则可以采用部分幼儿轮流唱的形式。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幼儿休息,又利于教师发现幼儿个体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还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满足幼儿的表达愿望。在幼儿对歌曲都较为熟悉之后,则可以采取请幼儿单独歌唱的形式进行复习,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演唱、领唱的能力。而具体复习歌曲的方法则应根据歌曲的不同、幼儿年龄的不同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见表2)。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但是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进行选择。汪爱丽认为:“不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复习歌曲都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变化。但应注意到两点:一是不能为了变化而变化,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二是确保幼儿有所受益。”

二、幼儿音乐游戏的开展

汪爱丽指出:幼儿非常喜爱游戏,并将“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称为“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的作用及种类

汪爱丽指出,游戏在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和全面发展上都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能增强节奏感,培养唱歌的兴趣,改进唱歌的技能,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愉快情绪”。换言之,音乐游戏能够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动作协调、想象与创造及社会性情感等四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汪爱丽认为音乐游戏具有多样性。音乐游戏的类型主要按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按“音乐的类型”成分来分,有在歌曲中的游戏,有在乐曲中的游戏,还有二者相结合的一类随乐动作的游戏。另一个维度是按“玩”和“学”的成分来分,一种是具有情节和角色的音乐游戏,这种游戏玩的成分大,另一种是“学”的成分比较大的音乐游戏,如单纯让幼儿来辨别音的强弱的游戏等。

汪爱丽强调,虽然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玩”的成分更大,但幼儿的音乐能力同样会得到发展。而另一种“学”的成分较大的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对音色、音高、音强的辨别为目的的,相对而言趣味性较差,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容易引起幼儿的疲劳。

(二)音乐游戏的选材

汪爱丽认为,音乐游戏总的来说有难有易、多种多样,选材时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挑选或改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注意选择:

1. 情节和角色的确定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汪爱丽认为,只有情节、角色及活动都与幼儿的经验相关,幼儿才喜欢参与,玩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想象力,表达出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对音乐游戏的情节和角色进行选择。

2. 动作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幼儿随乐动作能力的水平

音乐游戏多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如幼儿随乐做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等,因此,在选材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本班幼儿随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动作比较简单,以个体单独动作为主;到了中大班,一方面幼儿动作难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幼儿间的合作性增强,可有一些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动作。

3. 音乐的选择要具有“节奏、形象鲜明”和“便于动作表现”的特点

在音乐游戏中,音乐扮演着幼儿动作指挥者的角色。在对音乐进行选择时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幼儿喜欢边唱边活动,因此最好选择幼儿能哼唱的歌曲或乐曲。第二,音乐内容要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要清楚。只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才会更自如。

4. 整体来说音乐游戏的选择必须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情节需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其次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应该能调动全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音樂游戏的实施步骤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内容繁简不一,汪爱丽提出音乐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一般可采用“介绍游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教师示范”“幼儿熟悉游戏中的音乐”“幼儿学习游戏中的歌曲或动作”“带领幼儿游戏”五个步骤。同时,汪爱丽还针对这些步骤给出了两方面的提醒:第一,以上的五个步骤并非缺一不可,教师可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对一两个步骤进行省略。如当游戏中所使用的动作是幼儿已经掌握的,那么步骤四就可以省略。第二,以上五个步骤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如纯粹听乐曲的游戏,可先弹奏乐曲给幼儿欣赏,让幼儿想象这一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然后教师再讲游戏的名称、内容。教师的示范可放到后面,甚至也可不进行示范。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用不同的步骤与方法。

以“捉小鱼”音乐游戏为例,展示音乐游戏的实施过程,具体步骤如下:1. 用故事的形式讲解内容,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2. 介绍游戏名称——捉小鱼;3. 引导幼儿倾听游戏环节所用的音乐,“这音乐像是说了什么事情”(小鱼游水、吃鱼虫,大渔网来捕捉小鱼了);4. 先请半数幼儿当小鱼,唱小鱼歌,然后随音乐做游戏动作。教师可随时用语言提示:“现在小鱼在做什么?”最后渔网来捕捉小鱼时,提醒幼儿赶快跑回自己的位子上,不让渔网捕住。接着再请另一半幼儿游戏;5. 可另请一位教师扮演捕鱼者。如果没有两位教师,可事先将音乐录好,让幼儿听录音做游戏,教师本人当捕鱼者。

在这个音乐游戏案例中,汪爱丽将生活经验、故事、音乐(歌曲和乐曲)、动作表达、角色扮演都结合了起来,使得幼儿能够通过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全程参与,体现出了一种课程整合的意识。(未完待续)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21/04/137)

猜你喜欢

唱歌动作游戏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动作描写要具体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一只大狼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