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
——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主题

2022-05-06姜君轶

地理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新跨学科学科

姜君轶

(上海市市西中学, 上海 200040)

一、研究背景

2019年起,上海市高中各学科已经陆续开始使用新教材,但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等育人理念还可以渗透在更多领域。因此,在“双新”背景下,上海市市西中学开展了人文学科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探索,主要由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学科组成,每门学科轮流主导一次主题,其他学科在主导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每门学科提供的任务单,选择主题下的具体不同讨论题,以对主题有多学科视角的、多层次递进的和多元化认识的理解。

二、研究目标

本文以 “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主题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为例,主要围绕主题选择、目标设定、讨论题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更聚焦的主题、更合理的目标、更多元的讨论题以及更生动的教学过程来帮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构建出更全面的认知与观点,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选择一个或几个对象,系统地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地研究,对案例进行厚实的描述和系统的理解。笔者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主题为例,进行研究。

2.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进而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笔者总结2019学年至今的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基础和依据。

四、研究案例

下文将以地理学科主导的“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主题教学为例,详述“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的教学实践。

1.主题选择

双新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主题选择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以及高阶思维培养两个层面。

(1)聚焦育人价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因此,在主题选择方面,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脱贫攻坚战”就是这样一个主题。

学生正处在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年纪,他们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发展,“脱贫攻坚战”主题教学可以培育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多种素养。藉此对学生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激发碰撞,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知识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于以下九大能力: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就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学生将来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脱贫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贫困地区有的环境恶劣、资源禀赋差,有的处于基础差、底子薄的深度贫困县,还有的处在基础设施落后、村班子软弱涣散的贫困村。没有一个情况是简单的,没有一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在这个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高阶思维。

2.目标阐析

本次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主题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面向“双新”背景、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制定的总目标如下:通过多学科角度体会中国贫困地区的复杂背景,分析不同区域贫困背后的原因和各具特色的脱贫路线,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更好地把握当代与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脱贫攻坚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不同实际案例的理解与分析,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讨论题设计

跨学科融合教学,每一次都会以一个学科为主导,选择一个主题,其他学科围绕主题制定讨论话题。本次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式任务单包括“攻坚克难,负重前行”“脚踏实地,山海为盟”“多管齐下,以小见大”“步履不停,意义非凡”四个部分。针对每个部分不同学科都会设计不同的讨论题,例如,“多管齐下,以小见大”部分设了10个讨论题,这些讨论题有不同科目的侧重,也会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解释、理解和评价一些具体的案例(见图1)。

图1 “多管齐下,以小见大”部分不同学科讨论题

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讨论题主要在“脚踏实地,山海为盟”以及“多管齐下,以小见大”两个部分中,在设计讨论题时主要考虑以下角度(见图2)。

图2 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讨论题

(1)跨学科思考,丰富学生认知

上海市市西中学开展人文学科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探索,主要由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学科组成。对学生而言,围绕同一个主题,至少会有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个学科的角度,如果加上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那么,对学生而言,分析问题的角度会更丰富,从而使得学生对同一个主题的认知会更全面,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更多元化的认知。除此以外,这种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不至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是由点及面、全面客观。

例如,“举例说明吊庄移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以及移民区发展”这一讨论题就可以引发学生从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多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剖析。参考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对地理学科中“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渗透(见图3)。

图3 语文、政治、历史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多层次递进,引导学生思辨

除了讨论话题的角度多元之外,任务单中话题的深度也同样至关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讨论话题常常是围绕大主题下的一个小切入点来进行,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便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有通过深度的讨论,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思辨,引导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而是着眼于从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透过现象去探寻本质。

例如,在“分析宁夏贫困区脱贫尝试的合理性”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宁夏贫困区的地理位置,再进一步分析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其脱贫尝试的具体措施,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这些尝试的合理性。这样的讨论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考思辨更深入。

(3)多情境渗透,关注现实世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开展情境化教学,关注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讨论话题的设计经常建立在一些现实情境的基础上。

例如,1997年4月召开的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会决定将菌草技术列为帮扶宁夏项目,开启了宁夏菌草扶贫之路。“分析宁夏菌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讨论题就是建立在现实背景的情境之下,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4.教学过程概述

选取“多管齐下,以小见大”部分中的讨论题“分析贫困县陷入贫困的共性和个性原因”进行教学过程概述(见表1)。

表1 分析贫困县陷入贫困的共性和个性原因教学过程

5.教学反思

在整个跨学科融合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历练,通过资料的搜集、视野的开拓、兴趣的延展、思维的碰撞、能力的提升和思考的深化使得学生更具有钻研进取的精神,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反思如下。

(1)充分准备,拓展延伸讨论广度

对教师而言,跨学科课程的意义重大、难度也不小,因此,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思考与探索。在话题讨论之前,教师和学生一样,都需要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深刻全面地认识到不同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运用在讨论过程之中,才能在教授给学生更全面、更客观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多元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以实现真正的育人价值。

(2)适时引导,深入挖掘讨论深度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对案例的了解与搜集比较充分,但是对案例背后的规律、成因等的思考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实时地捕捉并加以引导,才能引起更多的思辨,从而加深讨论的深度,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五、结语

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是在“双新”背景下引发的指向核心素养目标的一项探索。通过弱化学科界限、改变传统教学形态,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双向促进,更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在提升学生思辨水平的同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更大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双新跨学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