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年度透视与前瞻*
——基于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分析
2022-05-06张家辉沈琰琰安珍妮
张家辉 沈琰琰 安珍妮
(1.曲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山东 曲阜 273165;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 100872;3.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属于二次文献期刊,其精选的地理教育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笔者通过梳理和分析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透视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地理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2021年地理教育论文转载概况
1.栏目设置情况分析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的地理教育相关栏目有20个,共转载85篇地理教育论文。“教师发展”“学科视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栏目转载的论文数量均达6篇及以上(见表1)。与2020年相比,[1]“教师发展”栏目刊载的论文增加了6篇。可见,地理教育工作者不仅非常重视地理教学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关注地理教师的研究。20个栏目中有8个地理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即“地理课程思政”“地理实验”“高中地理新教材研究”“研学旅行”“2021年高考试题评析”“大概念教学”“劳动教育”和“深度学习”,其中,前3个是专门为地理教育研究成果而设计的专栏。这8个专栏较好地反映了学界对地理课程育人价值、教学方式、育人载体等方面的积极探索。纵观近三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的栏目,“地理实验”和“高考试题评析”一直是专栏。由此可知,近些年地理实验教学和高考地理试题研究受到了学界的持续关注。
表1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栏目设置情况
2.源杂志转载量分析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源于15种期刊。《地理教学》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共被转载46篇论文,占全年地理教育论文转载量的54.1%,这两个刊物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见表2)。此外,《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还转载了《地理教育》《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教学与管理(中学版)》《教学月刊(中学版)》《中小学教材教学》《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的论文,研讨主题涉及地理课程标准的演变、地理教材的使用、地理教学设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深度学习的策略和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等。
表2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源杂志转载量
3.第一作者单位情况分析
(1)第一作者单位发文情况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共有79位,来自66家单位。其中,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地理教育论文被转载量均为4篇,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论文被转载量均为3篇。此外,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论文被转载量均为2篇。由上可知,高等院校因其研究力量比较雄厚和产出成果较多,其论文被转载量占比较大。
(2)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2021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22个省级行政单位,第一作者主要分布于江苏(22篇)、山东(8篇)、浙江(8篇)、广东(7篇)、北京(6篇)、陕西(6篇)、福建(4篇)、湖北(4篇)、吉林(4篇)等地。由此可推测,近年这些省份的地理教育研讨活动较为活跃,所产出的地理教育论文被转载量较多。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主要观点
参考《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栏目设置情况、源杂志转载量和第一作者单位发文情况的分析结果,并对2021年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的题目和正文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主要涵盖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测评和地理教师等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分为若干研究热点主题。
1.地理课程研究
地理课程研究热点聚焦于地理课程价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演变等方面。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地理课程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具体而言,“立德”即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道德品质,“树人”即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周春梅等,第9期)。从近百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演变的角度审视地理实践力素养、高阶思维,可以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启示。百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的场所与内容均有关注,因而在修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时有必要将地理实践力素养纳入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之中(艾志华等,第3期)。高阶思维主要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百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能力关注较多,对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关注。据此,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时可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显性化,并注重高阶思维的教学和评价(孙雪等,第9期)。
2.地理教材研究
分析最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有助于为编者提供教材修订建议和为教师提供教材使用建议。人教版《自然地理基础》的编写注重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倡导合作和探究学习(丁尧清,第5期)。关于地理教材的文本系统,有研究者在分析人教版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地理学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此内容的教学使用建议,包括利用地理学史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哲学思维(何沁书等,第2期)。关于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有研究者提出,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图像选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修订地理教材图像系统时需更加突出图像的科学性、美观性、典型性和空间性等(张旭彦等,第2期)。关于地理教材的活动系统,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在使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进行教学时,可采用基于地理情境的主题式教学、基于地理热点的议题式教学、基于地理实践的项目式教学等策略(付媛媛等,第9期)。总之,近期地理教材研究集中在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使用方面,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内容分析法。
3.地理教学研究
(1)大概念下的地理教学设计
大概念下的地理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结构和提升地理思维品质。教师在进行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选定单元的组织核心,提炼单元大概念及搭建地理概念体系,明确教学设计的思维路径(李春艳,第3期)。地理思想的要点往往属于大概念,有研究者提倡,地理教师需围绕地理学科思想撰写预期理解,进而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申大魁,第6期)。
(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加强乡村振兴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地理知识体系、进行乡村发展主题探究、参与乡村治理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朱梦园等,第9期)。人地关系和区域这两个地理核心概念之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的内涵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有研究者立足素养整合的视角,探讨了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整合培养的共通路径和具体路径(梁秀华等,第11期)。设计地理实验和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包括确定实验主题、厘定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评价和确定实验条件等,在设计地理实验时需要分析地理问题的机理(勾书琪等,第7期)。教师可采用“体验—体悟—体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地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体验,在问题探究中深度体悟,并能迁移应用(陈炳飞,第7期)。
(3)地理概念教学
不同的地理课程内容有不同的地理核心概念。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包括空间分布、空间过程和空间联系,教师在人文地理教学时可从“格局—过程—机制”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核心概念的关联性,利用区域思想方法指导地理核心概念的教学(欧阳子豪等,第7期)。构建地理概念体系有助于学生从关联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概念,进而形成地理知识结构。构建地理概念体系的前提在于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键在于明晰地理概念间的关系,方式包括立足地理核心概念和基于地理思想等(张家辉,第5期)。
(4)深度学习的策略
深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包含质疑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人地观念等。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需将学习主题作为抓手,将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将价值判断作为标杆,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徐国民,第1期)。设计高质量的地理课堂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度参与的兴趣,还需要整合问题层次,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黄妙莹等,第8期)。
(5)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
课程思政指在非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创设教学情境。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境具有融合性、层级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创设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境,可依据契合点设立情境主题,通过内容生活化切换情境尺度,通过知识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实现情境的一贯渗透(邓钧等,第10期)。国家安全地理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实施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国家安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文化安全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需遵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探究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原则(付京慧,第10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小学各科有必要加强海洋权益教育。地理课程中有关国家海洋权益教育的内容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基本海洋权益主张、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意义等,教师在开展海洋权益教育时需树立“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等理念(刘亚辰等,第11期)。
(6)劳动教育的渗透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印发,各科教学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视角和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地理学史的内容宣传劳动精神,开展户外教育增强劳动技能,制作地理工具激发创新意识(葛佳浩等,第6期)。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需养成融合意识,设计融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新融合的模式和方法等(姚炳华等,第1期)。
4.地理教育测评研究
近期地理教育测评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地理实践力测评和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等方面。其一,科学测评包括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的难点。地理实践力的评价可分为教学活动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类型,评价需遵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原则(陈杰等,第9期)。地理野外实践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成分,有研究者在构建高中生地理野外实践能力测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测验对测评框架进行了完善。研究发现,高中生在野外观察的过程中缺乏地理视角,绘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表达信息缺乏客观性(高翠微等,第8期)。其二,为地理教学提供启示是分析地理高考试题的主要目的。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题具有重视融入核心价值、凸显地理联系与过程、突出创新思维能力甄别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需发挥地理思想方法的引领作用,改变学习方式(李慎中等,第11期)。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区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特点,因此,教师需把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重视从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因果分析能力和尺度思想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以及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的方法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赵守拙,第6期)。
5.地理教师研究
(1)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地理教师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是近几年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持续热点。有研究发现,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具体来说,教师在地理理性知识、地理发现史知识、地理实验法和野外考察法等方面掌握得较差。对此,教师需充实地理理性知识和地理学史知识,重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张家辉等,第10期)。学科理解能力是地理教师专业能力中的基础性能力。有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理解是关于地理学科核心内容本质性的认识,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和学科性质等方面(戴文斌,第8期)。还有教研员认为,地理学科理解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特征和学科价值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学习地理学研究成果、解析地理课程标准和加强高质量的团队研修等途径提升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李琳,第7期)。地理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反思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等方面较弱,表现为很多教师未能形成课后撰写反思日志的习惯,较难在公开场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或反思(周玲,第2期)。
(2)地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包括教师自主学习和开展教师培训等。使用专业公众号进行学习是地理教师当下常见的学习方式。地理教师可以加强关于专业公众号信息质量的交流,进而利用专业公众号辅助地理教学和提高教师地理素养(康红芹等,第1期)。开展有效的培训是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有效培训的特征之一即教师培训迁移的发生。可采用课堂观察等促进教师理解的培训方法,提供学以致用的多情境练习机会,以及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来促进地理教师培训迁移的发生(焉南等,第5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
笔者在梳理地理教育研究热点主题及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发布的教育政策文件,筛选出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题。之后,参考教育政策文件的具体内容要求或基于近几年这些前沿主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前沿主题的具体研究路向进行展望。
1.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
地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涉及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教学情境、实施途径等方面,但存在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研究广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教育部于2021年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因此,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挖掘地理学科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例如,可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地理教材的研究、初中地理教材中“党的领导”内容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
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这给初中地理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促进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研究者有必要加强研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变化及其对地理教学、地理教师的新要求,如可开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及教师应对研究、初中生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研究、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等。
3.“双减”政策下的地理教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2]然而,关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故而,研究者需要思考地理学科如何响应“双减”政策,实现作业转型,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例如,可开展“双减”政策下高质量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研究、“双减”政策下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等。
4.基于地理思想的地理教学
地理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地理思想又是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已积极倡导基于地理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研讨了人地关系思想、区域思想、尺度思想等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但对基于地理思想的教学机理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今后需进一步厘清地理思想的类型、要点及其教学导向,探明其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机理,尤其要探索基于地理思想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机理。
5.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
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是开展高质量地理教学的前提,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与对地理教育价值的体悟。[3]从地理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已有成果可知,不同研究者对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内容有着不同的见解,且缺乏测评学科理解水平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地理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例如,可开展地理教师学科理解的内涵与内容研究、初中地理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理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和促进师范生学科理解水平提升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