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混合式讨论教学法实践探讨
2022-05-06刘洪波贾继龙崔宝玉
刘 洁 ,刘洪波,贾继龙,崔宝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1 引 言
由于疫情不断,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成为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有益补充,但是时空的分割使得线上教学的互动成为教学的障碍,也成为无法替代线下教学的主要阻力。为了保障线上与线下教学等效,本文对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探讨,并将多种讨论形式混合应用在线上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讨论式教学法是首先通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经过学生自学思考并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1][2]。而线上教学由于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无法面对面,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突破线上讨论在时空上的限制,同时又能够将讨论式教学法成功地应用于线上教学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思考[3-9]。
本文以《结构力学(一)》为例,在充分考虑线上教学无法与学生面对面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增强学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在线上教学中,基于讨论式教学法构建了四种讨论形式:主题式讨论、阶梯式讨论、作业式讨论、答疑式讨论。通过多种讨论形式的混合应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 在线讨论教学类型
2.1 主题式讨论
主题式讨论是依托课程重难点内容并对之进行拓展设立的,以老师设立的讨论主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内容的学习中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基本概念。学生在主题式讨论中主要理解课程重难点内容,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老师在主题讨论中做必要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为深入。主题式讨论为老师线上教学提供了关于学生对于重难点内容掌握情况的实时数据,使老师在线上教学时,可以直接针对学生疑点,以及学生对重难点内容掌握的误区,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引导,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主题式讨论的主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板块下选取,旨在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主题式讨论的问题通过超星平台在线发布,学生可以课下思考并回复,教师在回复区做适当的引导,对于遗留问题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进一步解决。
2.2 阶梯式讨论
阶梯式讨论将学生设置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三个群体,如图1所示。组长采用招标模式进行确定。首先通过学生自我推荐,或其他学生推荐进入候选名单,然后老师在候选名单中进行二次选拔确定大组长。大组长确定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与大组长进行双选,形成大组。同样由大组长在组内进行双选,选择小组长。
阶梯式讨论将学习中灵活性较大的知识点作为讨论主题,鉴于灵活性较大,该论题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该论题下会得以充分释放。该论题与翻转课堂结合,大组长在翻转课堂中进行汇报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结束后,需要完成组员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工作。
首先,通过分组,将任务布置给大组长,大组长再将任务分解给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参与讨论,之后小组长带着组员的问题与其他小组长和大组长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组长为组员评分,组员对自己评分,以充分保证课下分组讨论的质量;大组长代表小组在在线课堂上进行总结汇报和答辩;教师通过随机选人,对学生的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提问,考察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组内评分情况;接着大组长进行汇报,并随时接受同学们的质疑和教师的质疑,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各大组长为其他组评分,教师完成对所有组的评分。阶梯式讨论组织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阶梯式讨论组织框图
阶梯式讨论耗时较多,学生准备时间较长,一个学期不宜过多开展,以每学期2次左右为宜。
2.3 作业式讨论
传统的作业模式为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后讲解,学生订正。学生通过作业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这种作业模式使学生既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点也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点,但是缺乏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这个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二次方作业式讨论模式,通过这一创新的作业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潜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作业式讨论充分贯穿于每次课后作业:(1)作业通过线上发布,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如理解是否深入,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由学生课下完成并进行第一次作业提交;(2)教师对第一次作业不做评价,直接公布答案,将第一次作业打回;(3)学生用其他颜色笔或者标记对第一次作业进行自主纠错,并将思考过程呈现,形成第二次作业。
2.4 答疑式讨论
答疑式讨论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设置的,贯穿在整个学期的课程中。每一章都设置答疑区,最终形成答疑区论坛。该答疑区便于学生查找相关章节已解决或未解决的知识点。学生可在答疑区发出自己在课程学习时的问题及疑惑;老师将针对所提问题的价值程度进行积分奖励,由学生在答疑区进行自主讨论、互相答疑;对于答疑区未能由学生自行解决的遗留问题,教师将在线上课堂进行统一讲述并对问题做出总结,解决学生未能完成的难题。通过此种答疑式讨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在论坛多次交汇,进一步回顾所学知识,解决遗留难题,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 在线混合式讨论教学法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线教学多种讨论形式混合实践在课堂中的应用,我们将其混合应用的形式用表1表示。这里以两种典型的讨论式教学为例进行阐述:一种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混合式讨论,一种是以学生讲解为主的混合式讨论。
表1 混合式讨论应用分类表
3.1 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混合式讨论
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混合式讨论将融入主题式讨论、作业式讨论、答疑式讨论。具体如下:
第一步:主题式讨论——根据学生课堂的疑惑点或者易错点,布置主题讨论,教师课下点评,引导和纠错。
教师布置课下在线学习视频任务。根据所学章节的重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学生答疑互动,具有特性的问题可以选择在线连麦,点对点的答疑互动。具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选择群里多位同学互动探讨,例如对计算自由度的求解。
(1)由于计算自由度的解法多样,为了让同学们深入理解计算自由度的求解,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主题讨论区发布一个计算自由度的主题讨论。该主题讨论限时一周完成,参与主题讨论对象为本教学班全体同学。
(2)学生在该主题讨论下进行回复,教师针对学生的回复进行引导,并根据学生最终的理解和回复对学生学习层次进行评价。
第二步:作业式讨论——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作业按照二次方形式完成。
(1)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作业模块发布作业。
(2)学生在超星学习通提交一次作业后,教师公布答案。
(3)学生在超星学习通第二次提交作业,教师依据作业情况对学生学习层次进行评分。
第三步:答疑式讨论——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设置了专属答疑区答疑解惑。
该答疑区充分展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同时针对难点问题,教师在答疑区做适当的引导,其他未解决的典型问题将由教师课堂集中解答。答疑式讨论充分解决了线上教学所引起的学生空间分割、交流不畅的问题。
(1)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主题讨论模块按照章节设立答疑区,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发问。
(2)学生进行提问。
(3)同学们之间进行探讨。
以教师授课为主的讨论型课堂,充分利用了在线主题式讨论、作业式讨论以及答疑式讨论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不同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难度,讨论形式可以进行灵活取舍和增设,以充分满足混合式讨论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3.2 以学生讲解为主的混合式讨论
以学生讲解为主的混合式讨论将融入阶梯式讨论、作业式讨论、答疑式讨论。具体如下:
第一步:教师选取一个章节内容作为翻转课堂的主题。
在执行翻转课堂之前,采用阶梯式讨论。在超星学习通发布分组任务,有序地组织学生认真讨论。例如选取矩阵位移法这一章的最后一节示例应用作为翻转课堂主题。该节是在基本理论讲授完毕后,对基本理论的一个应用。要求各个小组对课本中的示例条件进行变换,至少要变换一个条件,变换的难度作为难度系数对综合评价进行加权。
第二步:利用钉钉、腾讯等平台进行课下阶梯式讨论。
阶梯式的第一阶讨论模式,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该阶模式可以充分激发组员的思考能力,培养小组长的领导及管理能力。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问题的探讨与思维发散,调动组员学习积极性,挖掘组员潜力,最后通过思维碰撞,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阶梯式讨论汇报,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达到立足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的能力培养目的。
阶梯式第二阶讨论模式,由大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小组内遗留问题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讨论进行时,大组长将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对小组各成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初步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分组讨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的设置将对学生的讨论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展现大组长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综合评价能力。
阶梯式第三阶讨论模式,大组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成果的展示,通过分享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阶讨论模式能够培养大组长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得益于课堂,享受学习的过程和成果。此讨论板块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有不少学生在该讨论板块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对其观点和见解进行剖析,师生之间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步:答辩之后的遗留问题,将在答疑区进一步答疑式讨论,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式讨论。
以学生讲解为主的混合式讨论,充分利用了网络在线平台,深入挖掘了学生潜力,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数量以及内容的难度,阶梯式讨论的层级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如果相应的知识点在阶梯式讨论中已经得到全面的解决和巩固,可以不再安排答疑式讨论和作业式讨论。
3.3 教学效果分析
在线课堂多种教学讨论的混合实践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67人的教学班为例,学生单月课程学习访问次数激增,学习兴趣高涨,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课程学习访问次数(超星平台截图)
4 结 论
为了实现在线教育的“线上线下实质等效”,本文以讨论式教学法为基础,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构建多种在线讨论教学类型,针对基于能力培养的在线教学混合式讨论教学法实践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践和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尝试进行主题式讨论、作业式讨论、答疑式讨论、阶梯式讨论等讨论形式的混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工科”背景下,在线教学混合式讨论教学法实践探讨为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有效深度应用提供了借鉴。虽然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理论深度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讨论式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理论研究水平也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