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视域下内蒙古地区高校体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5-06李刚张玲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申报论文体育教师

李刚张玲

(1.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109)

1、前言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部署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人民健康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时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中国体育强国梦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竞技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国民体质的健康。青少年是体育活动的重点人群,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体育科学研究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发挥人体运动能力的探索过程,而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针对学校体育的其他要素所反映的各种现象和事实,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揭示其规律性,用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服务。从学校体育科研的发展历程可见,学校体育科研在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向世界各国全方位学习、引进和借鉴,到20世纪90年代结合中国国情的扬弃性应用研究,再到近年来的走中国特色学校体育道路的本土化、创新性研究,历经3个相互联系、递进发展的阶段,由量变、移植到创新。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研究成果辈出,教学质量、竞技成绩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均呈现出逐渐向好势头发展的趋势,但不同地区受政治、经济、地域的影响在学校体育科研方面仍然存在“贫富差距”。只有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科研水平,才能科学指导体育教学过程,提高竞赛训练成绩,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梦”。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从而为制定全区高等学校体育科研发展规划,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Excel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

3、现状分析

3.1、2015-2020年我区高校体育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我区共有高校57所,其中本科院校19所,高职院校38所。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选取2015-2020年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10位的10所本科院校和10所高职院校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我区高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水平。

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5-2020年我区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共发表论文71683篇,其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论文共计809篇,体育论文发表占比为1.13%;在中文核心(含SCI、EI、CSSCI、CSCD)期刊中共发表论文20536篇,其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论文共计112篇,体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占比为0.55%。

表1 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院校2015-2020年论文发表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2015-2020年我区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高职院校共发表论文8351篇,其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论文共计 142篇,体育论文发表占比为 1.70%;在中文核心(含 SCI、EI、CSSCI、CSCD)期刊中共发表论文1954篇,其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论文共计36篇,体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占比为1.84%。

表2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2015-2020年论文发表情况

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绝对数量上,本科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明显高于高职院校,这是由于本科院校规模较高职院校大,教师数量多、质量高,办学条件优越,科研氛围浓厚所致。

3.2、近三年我区高校申报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情况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是自治区教育厅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趋势,鼓励全区教育工作者为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组织申报的,其目的是以创新的理论和成果去指导实践、服务决策、引领舆论。作者通过对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我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立项结果进行整理,以观察分析我区体育科研发展形势。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我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总数逐年增加,体育方向的申报项目也由2017年的14项增加到了2019年的37项。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申报体育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本科院校2019年相对2018年申报体育项目占比略有下降,但高职院校2019年申报体育项目占比明显高于前两年。从表3还可以看到,近三年我区高校申报体育项目数量始终未超过项目总数的5%,说明体育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不及其他专业教师。

图1 近三年我区高校申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情况

表3 近三年我区高校申报体育方向教育科学项目情况

3.3、近三年我区各高校申报其他类别项目情况分析

对我区57所高校中随机抽取的29所学校通过问卷星发放了《我区高校学校体育科研情况调查》问卷,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5所,高职高专院校12所,民办院校2所。共回收29份问卷,回收率100%。

从图2可看到,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亦或是民办学校,申报学校项目的比例均为最高,其次为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本科院校中个别学校承担了政府部门委托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国家级项目极少。高职高专和民办院校中均无国家级项目。

图2 近三年我区高校申报体育项目类别及来源

项目研究重视研究过程,教师往往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重技能轻理论”是体育教师在学生时代遗留下的普遍问题,因此对怎样实践、怎样设计研究过程缺乏程序上的认知和研究思路。为了晋升职称,体育教师不得不“用尽其能”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但由于各高校学术氛围不高,缺乏学术带头人等等,导致科研项目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教师参加科研培训机会少,信息获取渠道窄。

在对我区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多数高校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师生比,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加上指导学生课余锻炼、学生体能测试、竞赛训练等工作任务,致使体育教师无暇顾及其他工作,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多会选择提升技能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

信息的获取渠道一般包括专题会议、书面通知、网络信息、学校传达文件以及朋友或同事告知等几种方式。在信息获取方面,多以学校传达文件和网络信息查询为主,部分学校受经费、制度制约不能及时参加相关活动,加之科研培训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体育专业专门的科研培训更少,体育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差,导致我区高校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科研动力不足。

(2)教学改革领域研究多,社会学、哲学角度研究少。

通过对近年来我区高校学校体育论文发表及科研立项的梳理发现,研究成果呈现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关于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多,社会学、哲学角度研究较少。在对29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关于 “近三年学校体育研究涉及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占比较高的内容依次为“体育教学质量”(93.1%)、“学生体质健康”(89.66%)和“体育课余训练”(79.31%),而“体育文化与社会”和“体育产业”仅为41.38%和31.03%。说明我区高校体育工作者科研思维不够深入,只停留在促进一线教学上,未能延伸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3)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有限,与学科性质有关。

高校体育教师以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毕业为主,在校期间运动技能学习较多,理论研究培养较弱,教师学历多为大学本科,缺少专业研究方向的科学素养,致使体育教师的“科研软肋”较为明显,导致我区高质量的体育成果产出较少。随着国家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体育科研工作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研究内容逐步丰富,由最初的体育教学到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甚至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使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整体性、学理性的深度研究,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成果偏少,使得研究成果价值不高。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术研究氛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校体育科研教研管理”一问中,选择“建立科研教育管理制度”的高校占比最小,甚至在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中分别有41.67%和50%的学校近三年未获批校级项目。多数学校仍然按照传统思想错误地认为体育不需要科学研究,领导不重视、大众不支持,使学校体育处于弱势学科群体,在申报项目中受层层挤压,得不到应有的项目资金资助。个别凭借对科学研究的执著与热爱的教师,由于缺乏科研领军人物和研究氛围,致使科研工作举步维艰、难以开展,研究过程成了个人行为,研究成果得不到推广和应用。

4.2、建议

(1)主动搭建平台,多渠道创造交流机会。

高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多为体育教师搭建校际、省际间学习交流平台,利用门户网站、新闻、微信等多种渠道发布有关体育科研会议、培训通知以及科学研究新方法、新观点、新论述等信息。同时,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视,努力创造适合体育教师发展的科研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科研方面的业务培训,积极培养科研人才,由点带面的引导体育教师的思维、行为和能力,逐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2)注重引导,鼓励体育教师多元化合作。

申报项目不仅要求团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述能力。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活跃在实践一线,对问题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敏锐性,但在经验的沉淀与梳理、行文用词的推敲与锤炼、道理规律的归纳与阐释等方面便显得捉襟见肘了。不能转化成文字的思想是廉价的,强化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学校体育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应注重科学引导,在立项审批方面多鼓励体育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科研优势互补。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学校体育科研氛围。

高校应加强学校体育科研氛围的创建,在政策上给予体育科研大力支持,通过职称评审、制定科研奖励制度、将科研工作纳入工作量等一系列举措加强高校学术氛围。从教师科研意识入手,有了科研意识,教师就会主动投入于日常观察,发现问题后通过思考、实践、总结形成成果产出,最终使教育教学发展更加科学化、创新化、优质化。

(4)将体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评估体系。

将体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学校体育组织机构,形成体育工作评价考核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逐步将高校建设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基地,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申报论文体育教师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