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022-05-06赵彦红

种子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赵彦红

摘    要:花生的生长周期短,管理比较简单,并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广泛种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花生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满足了消费者对花生的需求。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应采用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种、精细选地和整地、选择播种时间、科学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以此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花生产业发展。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花生可以榨油,花生叶子和果皮是重要的畜牧养殖业饲料,花生的植株可以作为饲草,用途广泛。此外,花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具有很强的耐旱性,田间管理简单,适合在我国许多地区种植。但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花生的产量较低,并且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应该加大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让更多农民认识到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从而推动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意义

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花生的营养价值,促使花生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保证花生的绿色种植。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农民收入。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可用机械化等轻简化栽培手段,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并且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 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是确保高产的前提

2.1.1 种子的选择

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湿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高产、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植户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每间隔2~3年更换一次品种,选择适用能力强、开花结果比较集中和出油率较高的花生品种,确保花生的产量和质量[1]。

2.1.2 种子的处理

第一,种子的晾晒处理。播种之前的3~5 d需要晒种1~2 d,温度不能高于20 ℃,通过晒种能够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降低花生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发芽。第二,催芽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进行发芽试验,鉴别优良品种,然后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处理,可以提高出苗率。通过浸泡催芽处理的种子抗寒能力强,不容易烂种,能够达到苗全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出芽的过程中应避免伤害到种子的表皮,否则会影响发芽。

2.2 选地和整地工作

2.2.1 选地工作

花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为了确保花生高产,要满足花生生长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需求,选择排水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和土壤比例适中的沙质壤土。该类土壤的透气性能好,并且不板结,蓄水能力较强,能够提高花生生长的抗旱能力[2]。花生耐盐碱和耐盐性不强,要选择适宜的土壤pH值,否则会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2.2.2 整地技术

在选择好花生种植地之后还要科学整地,采取深耕土壤措施,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加強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够快速分解,便于农作物吸收,促进花生正常生长发育。有些地区的杂草种子和根茎害虫埋藏得比较深,利用深翻措施能够消灭土壤中的杂草和寄生虫,并且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强土壤的肥力。

2.2.3 轮作倒茬

在重茬地大量使用肥料很难获得高产。要选择轮作制度,提高花生的产量,花生的前茬作物可以是玉米、地瓜和麦类,可以2~4年轮作1次[3]。

2.3 播种前的施肥管理

在播种之前要做好施肥工作,在耕地期间施足基肥。通常情况下,使用有机肥料5 kg/667 m2左右,选择在雨季后施肥,保证肥料充分渗透到土壤中,确保施肥的均匀性,在施肥完成之后做好土地的平整工作。

2.4 适期播种

2.4.1 春季播种

春季播种要确保5 cm地温为15 ℃以上,并且覆盖地膜,垄距80~90 cm,垄面宽为50~55 cm,高度为12 cm左右,每垄双行种植,行间距为30 cm左右,穴间距为18~20 cm,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可以选择先起垄后播种的方式,在覆盖地膜之后打孔播种,然后覆土,控制好覆土的厚度,选择黑色地膜有利于花生的分枝和开花结果,对花生的生长意义重大。

2.4.2 夏季播种

夏季播种应尽量早播,种植的行间距控制在30~40 cm,株距为15~20 cm,每穴两粒种子,控制好种植的密度。如果是高肥力的田块,种植密度应为15万株/hm2;如果是中等肥力的田块,种植密度应为16万株/hm2;如果是低肥力的田块,种植密度应为17万株/hm2,满足花生生长的养分和水分需求。

2.5 田间管理

2.5.1 苗期管理

第一,补苗。在播种完成之后,要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发现花生出苗之后要检查缺苗情况,并且及时补苗,保证土壤单位面积中的花生苗数量,避免浪费资源。通常情况下,花生出苗之后5 d要全面检查,及时补苗。第二,如果发现苗黄和苗弱等现象,说明花生缺乏微量元素,要及时补充多种营养,如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料等,满足花生苗的生长需求,促根壮苗。在该时期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第三,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在花生播种之后到出苗之前要使用除草剂,可以选择乙草胺和米唑乙烟酸混合喷雾,封闭除草效果比较好。第四,中耕松土工作。利用中耕松土技术能够改善表土的水肥气热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在第一次起苗期要做好中耕工作,控制好次数。第五,花生耐旱能力强,虽然播种时期耗水比较少,但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较高,在降水不足的地区,要结合土壤墒情适当灌溉。苗期土壤的水分应该控制在60%左右,水分过多会造成烂种、缺苗,适当干旱,可以促进植株的紧凑和健壮。

2.5.2 花期管理

该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结合中耕除草施肥,增加地表的温度。还要采取培土迎针的措施,适当补施钙肥。此外,要做好促壮控旺工作,在初花期,使用100 g硼砂兑水50 kg左右均匀地喷洒叶面,能够提高结果率。在盛花期末,因为生长过旺会造成花生徒长,可以选择生长调节剂调控,使用麦健600 mL/hm2均匀喷雾,能够促进花生的开花和下针,提高结果率。

2.5.3 结荚到成熟期管理

受到病菌和脱肥等因素的影响,花生叶片很容易脱落和衰落,要采取措施防止叶片早衰,可以选择根外施肥的方式,并且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1~2次,并且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使用不同的药剂,加大对叶片的保护力度,发挥叶片的功能,确保花生荚果饱满充实,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花生盛花结荚期如果降水较少,要及时灌水,进入果期之后要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

2.6 肥水管理

花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力的要求不同,底肥可以选择高磷型复合肥350 kg/hm2左右,也可以施入氯化钾或者硫酸钾100 kg/hm2、尿素50 kg/hm2或二铵150 kg/hm2,还要配合使用钙肥。追肥主要选用根外追施的方式,选择花生专用叶面肥,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以使用粒粒宝和多果宝等。苗期如果发现苗矮或者长势比较弱,可以喷施1次。在开花期到盛花期,可以连续喷洒2~3次,每间隔7~10 d喷洒1次;在结痂成熟期可以喷洒1次,效果明顯。

2.7 病虫害防治

2.7.1 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第一,茎腐病防治。花生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该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部位,染病后叶片会出现黑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扩散,直接蔓延到叶柄部位,并且腐烂,导致花生无法吸收营养而枯萎死亡。调查研究显示,该种病害的病菌主要从表皮入侵,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很容易传播,主要发生在下雨之后。针对该病要做好防治工作,可以选择50%的多菌灵,均匀地和种子搅拌,在花生齐苗之后使用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明显。第二,根腐病的防治。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部位,染病后病变部位出现黑色病斑,并且腐烂,主要通过雨水传播,如果播种过早或者环境温度较低,会造成该病的发生,可以选择50%的多菌灵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拌种,在发病初期,使用多菌灵1 000倍液喷洒防治,效果明显。第三,叶斑病的防治。该类病害会出现圆形或者暗褐色的病斑,选择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明显,也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间隔15 d喷洒1次,连续用药2~3次,效果显著。

2.7.2 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第一,蚜虫的防治。蚜虫主要出现在花生开花下针阶段,如果该时期没有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会使植株变小,影响产量和质量,可以选择10%的吡虫啉兑水之后喷雾防治。第二,蛴螬的防治。每年7—8月是蛴螬的活跃期,同时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剂加入粉碎的炉渣制作成毒土,沿着花生垄均匀喷洒,然后中耕培土即可。

2.8 适时收获

一般情况下,花生收获时间集中在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发现多数的花生荚果已经饱满,中下部的叶片开始脱落,上部的叶片逐渐变黄,茎秆颜色变黄时,结合花生品种的生育期和当地的气候变化做好收获工作。如果气温低于12 ℃的话,茎叶不再制造养分,太晚收获会导致花生遭受冻害。收获完成之后还要做好晾晒工作,然后选择独立的存储仓库,做好防鼠和防虫工作,并且及时消毒管理,确保花生的质量。

3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类型

3.1 单粒精播技术

单粒精播技术能够减少用种量20%~30%,增产10%左右,经济效益增加15%左右,达到增产节效的目的。研究显示,利用单粒精播技术能够促进花生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增强对地下养分的吸收。此外,该技术能够控制酶的活性,调控代谢水平,延缓衰老周期,确保花生有更长的生育期,提高荚果的产量。

3.2 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将施肥和灌溉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水分流失,有助于花生增产和增效。花生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肥料的要求不同,同时肥料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异性。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结合花生需肥的周期科学控制化肥的使用量。此外,该技术可以实现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供应。在花生不同的生长时期,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促进肥料的协同效应,达到减少化肥用量和提高蛋白质的目的。利用管道输送肥料能够控制农药的浓度,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确保花生的品质。

3.3 新型肥料的应用

新型肥料的应用能够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能,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提高花生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型肥料还包括增殖肥料,在传统肥料的基础之上加上海藻类和腐殖酸类的增效剂,能够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能,实现花生的增产增收。田间试验表明,利用生物炭或者炭基复合肥能够改良土壤的pH值,和秸秆还田作用类似。腐殖酸类肥料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水溶肥是结合花生需求养分搭配的液体肥料或者固体肥料,可以用于叶面喷施肥料或者水肥一体化。新型肥料不仅具有传统肥料的基础功能,同时还能够保护土壤的结构,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效,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3.4 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

机械化利用效率低已经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花生的种植和栽培应该向着精细化、管理轻简化和机械作业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力,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作业的失误率。利用机械设备收获花生能够提高采收率,降低收获的成本。

3.5 绿色防控技术

选择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证花生的品質。在花生种植中,可以利用害虫的一些特性使用灯光诱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或者引诱剂诱杀害虫,利用性诱剂对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防御体系,综合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不断优化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6 粮油多熟栽培技术

在花生栽培中,可以选择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技术,改变花生连作带来危害,减少病虫害,并且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花生的品质。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将玉米和花生间作,可以改善花生的铁黄化现象,补充花生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铁元素,促进叶绿素的生成,增强花生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玉米和花生间作能够改善玉米的营养状况,保证玉米从土壤中获得更多的微量元素。也可以将花生和小麦套作,该种方式可以延长花生花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7 土壤改良技术

针对一些贫瘠和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应该进行土壤改良,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花生的种植和生长条件。学者研究表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钙肥,可以提高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花生荚果的产量。针对土壤贫瘠的地区,应选择深耕和深松,并且利用秸秆还田技术。通过深耕之后,下层土壤中的活性增加,经过秸秆还田之后,土壤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提高。沙化土壤的保水性能差,会造成水分的流失,利用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改良沙质土壤的保水性能,满足花生对水的需求,同时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节水滴灌技术,使用保水剂等措施缓解土壤的旱情,促进花生生长。也可以利用沼液等液态肥料,提高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增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满足花生生长养分的需求。总之,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满足花生的高产优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永铎.关于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1):139.

[2]谢锡水.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2):25.

[3]崔瑞,李玉荣.花生重茬连作危害与合理轮作倒茬效果的调查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8(2):18-20.

猜你喜欢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花生去哪儿了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