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2022-05-06刘志超

种子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刘志超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不断革新,我国小麦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小麦种植中的田间管理技术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作用。品种的不同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济麦22号、烟农19和烟农23等高产小麦品种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和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生长后期对其产量和质量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小麦生长后期包括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时期,需要经历35 d,该时期小麦的籽粒逐渐成熟,营养器官逐渐衰亡。只有做好该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抓住田间管理的重点,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小麦产业发展。

1 高产小麦品种

1.1 济麦22号

第一,形态特征。济麦22号有很强的抗旱性,分蘖成穗率高,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能力强,在我国广泛种植。结合小麦对生长环境的需求,要选择气候稳定、空气和水源地良好的环境种植小麦。并且确保地势平坦、排水便利,能够保证小麦生长,确保种植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第二,生长环境。在小麦种植中,要保证土质深厚,确保养分和水分充足,让小麦根系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该品种的适宜温度为16~18 ℃。

1.2 烟农19

第一,烟农19的丰产潜力大,并且品质稳定,其蛋白质含量为14%~15%,湿面筋含量为33%~35%。

第二,能够水浇地和旱地两用。烟农19不但具有高产的性能,而且抗旱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抗旱品种,即使在干旱条件下,叶绿面积也能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抗病和抗寒能力强。研究和实践表明,烟农19对秆锈病免疫,对条锈病具有很强的抗性,综合抗性能力强。

第四,适用性广。烟农19具有优质、高产和适用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广泛种植,是全国优质的小麦生产品种,也是难得的优良亲本,在小麦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烟农23

第一,生态适应性强。该品种对光温反应不敏感,播种期的弹性较大,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发挥自身优势。

第二,适应能力强。烟农23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能够形成冬前的越冬群体。此外,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和水肥条件的变化,无论在高肥水还是中肥水的条件下,都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即使环境变异也有很稳定的产量。

第三,抗逆性强。烟农23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能够抵抗多种流行性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抵抗外界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可以减少材料损失。

第四,烟农23生长发育比较协调,前期生长稳健,壮而不旺;中期生长速度快,抽穗扬花期早,灌浆期长;后期灌浆速度快。能够协调光溫和水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植株养分的转化率,实现高产的目的。

2 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2.1 保护好功能叶

小麦长穗之后,需要依靠穗下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便于生产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为此,要保护好剑叶、倒2叶和倒3叶,提高小麦的千粒重。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剑叶大而肥厚,并且叶片大于倒2叶,倒2叶大于倒3叶,可以保证小麦的高产和稳产。

2.2 增强根系的活力

在小麦拔节之后,次生根的生长能力下降,但是根部的吸水和吸肥能力需要延长到成熟期。在小麦扬花期之后,根系活力下降,会影响对水分的吸收能力。通过叶面追肥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根部衰老现象,保证小麦根系能够很好地吸水和吸肥,增强叶和穗部的光合作用。

3 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3.1 灌溉浇水技术

在小麦生长后期,供水工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在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水分不足会造成籽粒退化或者穗粒数量降低,要及时浇水。在小麦扬花以后,开花之后的9~11 d进入灌浆时期,该时期的根系逐渐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要保证地温平稳,控制好水气之间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如果麦田含水量低于65%,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如果高于80%,会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应该将田间的含水量控制在70%~75%。

为此,要适当浇水灌溉,防止根系退化,达到以水养根的目的,以此保叶保粒,结合土质和墒情选择灌溉的次数和灌溉量。如果土壤的保水性能好、墒情好,在该时期浇1次水或者不浇水。如果小麦生长后期阶段遇到的雨水过多,会造成田间的湿度比较大和透气性差,导致根系早衰和叶片枯萎,最终影响小麦千粒重,甚至造成小麦烂根倒伏、青枯死苗等现象。在遇到降水后,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否则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

3.2 防止倒春寒

小麦拔节孕穗期的管理非常关键,该时期小麦抗寒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冻害,尤其是温度突然下降会导致小麦质量下降,小麦的结实千粒数减少,导致产量降低。为此,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倒春寒。农业管理部门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尤其是乡镇部门在寒潮到来之前要做好预报工作,引导种植户浇水,改善土壤墒情,降低地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有效预防倒春寒或者其他冻害。如果出现冻害,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一,使用速效化肥,如果冻害比较严重,应该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促进小麦尽早分蘖和生长发育。

第二,及时中耕保墒。通过该措施能够改善土壤板结的情况,提高地表的温度,促进根部生长发育,增加小麦分蘖数量,减少对主茎的伤害。

第三,喷施叶片肥料,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受冻的小麦尽早恢复,保证小麦产量。

3.3 预防干热风

在高温地势环境下受到强风影响,很容易出现干热风,这是影响小麦后期生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通常情况下,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出现干热风,会影响小麦根部的吸水能力,导致小麦籽粒瘪瘦,影响小麦正常发育,导致小麦减产。为此,可以在小麦乳熟期前10 d左右浇水灌溉1次,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改善田间小气候,缓解干热风带来的危害。在小麦开花期到灌浆期,可以在叶面喷施肥料,控制好次数,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2%的尿素溶液或者20%的草木灰浸出液,目的是提高植株内磷和钾的浓度,促进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增强小麦植株的保水能力,保证小麦灌浆时期的籽粒饱满。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灌浆期之前喷湿叶面肥料等调节剂,包括苯氧乙酸等,能够有效预防干热风,保证小麦的产量[2]。

3.4 叶面施肥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根部逐渐衰老,并且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追肥不方便。如果地块脱肥比较严重的话,要及时补充养分,满足小麦生长中的养分需求,提高籽粒的品质和千粒重。可以选择叶面喷施肥料的方法,主要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还要适当补充硼肥和锌肥等微量元素。要结合营养元素的缺乏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和种类以及叶面喷施肥料的具体方法和时间,在小麦抽穗期和开花到成穗期进行。针对生长比较旺盛的小麦田块,可以选择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籽粒的灌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如果土壤的肥力不足,同时小麦的支架植株瘦弱,可以使用2%的尿素溶液,促进籽粒的生长发育,预防早衰。针对长势旺盛的幼苗,可以喷施草木灰浸出液,每间隔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两次。为了提高叶片的吸收能力,防止叶片被灼伤,要确定好具体的喷洒时间,晴天或者半阴天16:00以后喷洒叶面,如果在喷洒完成之后的24 h遇到降水要重新喷洒。

3.5 防止倒伏

在小麥生长发育的后期阶段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品种选择不合理、播种量过多以及肥料搭配比例不合理等,不利于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在小麦的灌浆期,需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降雨之前不能浇水。如果在灌浆中期前小麦倒伏,可以不干预,让其顺其自然生长,因为该时期的小麦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穗、茎、叶能够合理分布,不需要人工扶埋,否则会折断茎秆,出现二次伤害。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有利于灌浆。在灌浆后期出现倒伏小麦,要适当尽早收获,减少因倒伏造成减产的情况发生。

3.6 清理田间杂草

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田间杂草比较多,导致杂草和小麦争夺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有些杂草还会造成病菌或者害虫的扩散和蔓延,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必须做好田间杂草的管理工作,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越冬性杂草,在发生之前要采取除草措施,结合小麦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控制好除草时间,在小麦拔节时直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拔节之后不能使用化学药剂除草,会影响下茬作物的健康生长。针对节节麦和野燕麦的杂草,要做好小麦抽穗前和抽穗之后的杂草防控工作,可以选择人工拔除的方式,尽早发现杂草尽早去除,保证小麦产量的提升。如果野燕麦的数量比较多,要彻底清除,保证不留根茬,并且将整株小麦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杂草数量。

3.7 科学收获

在小麦蜡熟期到完熟末初期,小麦的叶和穗全部变黄,该时期收获小麦的产量较高,品质更好,是最佳的收获时期。如果收获太晚,会造成小麦减产,影响小麦品质。如果收获时间推迟,会造成小麦穗落地,也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为此,种植户应该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天气好时尽快收获,同时还要做好晾晒工作,防止因为雨水潮湿造成霉烂,保证小麦丰产和丰收。

4 小麦生长后期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后期遇到病虫害会导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是该阶段暴发的主要病害。调查研究显示,小麦生长后期阶段遇到的病害包括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主要的虫害包括麦蚜、红蜘蛛和吸浆虫。为了减少小麦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地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阶段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了解当地小麦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4.1 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和气候潮湿地区,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受到病害的影响,病穗干燥发白,在雨水多或者病穗后期发红,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一些小麦粒中含有病毒,在人和动物食用后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抽穗扬花期的防治,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会造成后期用药难。病害出现后及时打药,如果有3 d连续降雨的情况,要使用药物喷洒防治,可以选择咪鲜胺和戊唑醇,也可以使用25%的氰烯菌酯悬乳剂1 500 g/hm2左右,对准小麦的穗部均匀喷洒,效果显著。

4.2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经常出现在密度大和湿度大的田块,应重视预防,坚持尽早发现和尽早防治的全面防控原则。发病后,要针对性用药,也可以结合赤霉病防治,提高防控效果。随着小麦播种量的增加,小麦密度过高会造成麦苗的长势比较弱,很容易出现白粉病,这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在孕穗期到抽穗期很容易出现,一旦发现叶片有白点或白斑需喷药防治。当病叶的发病率达5%时,可以使用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0 g/hm2、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 g/hm2,也可以采用加水叶面喷雾的方式防治叶枯病。

4.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的类型有多种,包括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是流行性的病害,在天气适合的条件下会大面积发生,并且随着气流逐渐扩散和蔓延,加强日常的巡查,如果发现患病植株,要立即喷药防治。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应该做好锈病的防治工作,如果田间的条锈病发病率达到1%左右,要组织大面积的应急防治,可以选择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者选择13%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洒防治,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减少该病的为害及经济损失。

4.4 麦蚜

蚜虫经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出现,并且繁殖速度快,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应该做好防控工作,控制蚜虫的数量,避免小麦减产,坚持及早发现和及早防治的原则。小麦抽穗期间发生该病害后,对穗部为害较大,如果发现麦田百株蚜虫达500头以上要及时防治,可以选择10%的吡虫啉乳油300 g/hm2,或者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 g/hm2,在晴天或者半阴天16:00后兑水喷雾防治。

4.5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幼虫为害较大,主要为害小麦的花器和乳熟籽粒,造成小麦瘪粒和减产。每年的5月吸浆虫开始羽化和产卵,该时期的防控非常关键。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条件下,可以选择3%的甲基异柳磷或者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拌入细土之后均匀地撒在地表,之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期是吸浆虫成虫出土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成虫发生的盛期,选择吡虫啉或者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兑水之后喷雾防治。

4.6 小麦红蜘蛛

坚持重点防治的原则,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果发现田间红蜘蛛的数量为每株6头左右,要进行药物喷洒防治,可以选择阿维菌素混剂150 mL/hm2,或者使用联苯菊酯100 mL/hm2,均匀喷雾防治即可,保证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能喷洒均匀。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10:00以前或者16:00以后喷药,避开强光照射时段,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药效。

5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是一些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小麦生长后期阶段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要做好该时期的水分和养分供给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控,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王立岭.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科学管理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63.

[2]郭春艳,赵俊峰.小麦生育后期特点及高产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20(4):37-38.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