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初探

2022-05-06曹先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家国情怀

曹先能

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内涵丰富,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等。那么如何有效地结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和引导。

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首先,高中歷史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图片,内容涉及文字、文学艺术、考古发掘成果和建筑工程等,如秦长城遗址、二里头青铜礼器等等,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些图片会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很深刻的感受。其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相比,更具有连续性,这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高中历史教材中介绍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的故事。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抗争,反抗斗争的浪潮此起彼伏。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载人深潜、航天科技、移动通信技术等方面成就显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人格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

1.结合教材从做人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性格。高中历史教材中介绍了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执着坚定的孙中山等名人,这些名人身上宝贵的品格会引导学生改变自己悲观、急躁、自卑等性格缺陷。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之说来感化学生。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用名人的故事感染他们,如毛泽东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喊。

2.结合教材从做事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纪律和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高中历史教材中讲述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破坏国际贸易的规则,纷纷提高关税,结果事与愿违,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国际矛盾也日趋尖锐。其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结合教材从学习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论述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如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和“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以此来指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原则。此外,顾炎武等提出的“经世致用”则教育学生,学习必须务实,要关心现实问题,力求解决现实问题,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培养世界意识

1.国家主权平等的意识。

国家主权不平等是国际社会政治动荡的根源之一。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国家主权平等的意识。

2.理解与包容的意识。

文明的多样性是由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地理因素的差异造成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能够延续到现在是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因此,我们要摒弃傲慢与偏见,秉持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加强沟通。

3.对外开放的意识。

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孤立地发展,对外开放已经是潮流和趋势。

4.人道主义关爱的意识。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令人心痛的灾难,如地震、海啸、火灾、战争等。灾害无情人有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兼爱”“普度众生”等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要树立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爱的意识。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家国情怀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