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端架桥梁 同心助成长

2022-05-06王婉清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联网

王婉清

[摘要] 疫情时期,家校共育正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家校合作途径和方式。本文对疫情之下的家校共育工作进行探究,探索了“互联网+家校共育”云模式下家校共育的策略:通过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家校云家访、云父母学堂、云家长课堂、云家校活动等方式提升家校共建合力,重构疫情之下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家校合作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家校共育;云模式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球,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在,全国中小学虽然大部分已经恢复了线下教学,但由于新增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的存在,校园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家长无法走进校园,只能隔着校门在屏幕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家校之间的沟通产生了距离与障碍。如何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同时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成为大家面临的一项新的教育挑战。因此,积极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云模式的家校共育活动势在必行。

一、云家访活动,搭建线上沟通新平台

家访是家校共同育人的纽带和桥梁,是家与校之间统一教育理念,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沟通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疫情期间,以云家访的形式落实家访工作,是对家校共建工作的方式创新。云家访是指依托QQ、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教师提前与家长、学生约定好时间,在约定时间内通过视频连线开展的家访活动。云家访活动时间安排相对机动灵活,并且不受地点的约束,无论老师与学生身处何地,只需电脑或手机联网就能够做到家校间的即时互动交流。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下,云家访更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在云家访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状态,围绕“好习惯培养、居家生活指导、亲子溝通、心理健康”等话题做好准备工作。家访时,可以多学科老师共访一户家庭,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家校交流空间,也可以一位老师同时访多户家庭,在与多位家长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家庭教育的共性规律,打造更高效的家校沟通网络。通过云家访,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更能融洽师生关系,促使非常时期的家校连接得以加强。

二、云父母学堂,架构线上学习新模式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家校共育关系时都提出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观点,明确通过办家长学校来改进父母们的家庭教育方法。由此可见,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思想认识、开阔育儿视野的有效组织形式。当前,受疫情的影响,无法组织家长集中开展线下家长学校活动。因此,可以借助腾讯会议在线直播、公众号课程传播等方式开展云父母学堂活动,以此让家长获得专业的家教指导,引导家长适应新形势下家校合育的要求。云父母学堂的形式多样,如家长会、读书会、父母讲堂等。父母讲堂的主讲人可以是教育专家,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有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实践表明,邀请有思考、有实践的家长录制育儿经验主题讲座微视频,通过云父母学堂平台发布后与其他家长进行分享,不仅能够为其他家庭提供育儿方面可借鉴、可操作、接地气的实用技巧,更能带动更多优秀的家长一起学习,一起精进。

三、云家长课堂,打造线上合育新载体

“家长进课堂”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活动之一,也是丰富学校课程资源的有效方式。所谓家长进课堂,是指家长作为课外辅导员,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人生阅历和兴趣特长等,按照学校教师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参与到孩子所在班级、年级或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疫情时期,由于校园管控的要求,家长教师不能够再进入校园。此时,家长课堂活动可以由线下转为线上,广泛邀请各行各业家长教师多领域、多维度地为学生录制线上课程,课堂内容可以涉及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心理健康、职业体验等,再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安全精彩的云课堂,实现家长专业知识与学生共分享的目的,促进家庭、学校一体化共育。

四、云家校活动,实施线上学习新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在疫情时期,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有主题的家校合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1.读出来的智慧——阅读习惯培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疫情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线上交流、展示的平台,优化亲子共读共育活动,以此推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晒晒我的小书房”活动,以拍照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家的书房、藏书量、自己最喜爱的书,再通过在班级QQ群或班级微信公众号展示学生的书架、书房,让家庭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营造家家有书房、人人勤阅读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线上亲子阅读打卡、亲子阅读案例展示交流等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分享亲子共读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家校协同共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动出来的健康——运动习惯培养

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居家学习环境中,由于户外运动减少,导致体能下降。开设趣味性强、便于小场地进行的家庭亲子体育锻炼项目,如每日亲子锻炼打卡、体育趣味小竞赛、线上运动会,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使学生和父母的亲子关系更亲密。

3.做出来的能干——劳动习惯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手段。学校可以为学生制定劳动清单,分学段以线上视频微课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些必备的劳动技能,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展示评比等活动。例如,联合家庭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打卡”活动、主题劳动展示活动、劳动技能通关挑战活动,结合班级QQ群中的“劳动实践在线记录表”,实现学生每日劳动成果实时记录、教师线上评价及时反馈,以此让学生从劳动中获得生活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疫情时期,家校合育的方式更加多元,教师需要更加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载体,持续搭建好特殊时期家校合育平台,家校联动,共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张永. 家长进课堂:何谓、为何与何为[J].教育视界,2019(1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