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杰 逆转奥运“滑铁卢”

2022-05-06于杰黄伟

新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滑铁卢小军

于杰 黄伟

吕小军篇

在东京奥运会上,37岁的吕小军创奥运纪录并夺冠。

正义不会缺席

3月23日上午9时许,有人跑来冲我大喊。我一看手机,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曾获里约奥运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冠军的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因服用兴奋剂被判禁赛8年,剥夺其从2016年3月15日到2021年1月18日所有比赛成绩,裁定亚军中国吕小軍递补金牌。

我仰天长叹,上天有眼!早在去年1月,国际举重联合会就已发布公告,查出拉希莫夫里约奥运年兴奋剂飞检尿样掉包作弊,判令禁赛东京奥运会,听候最终处罚。真可谓人在做,天在看。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我们的吕小军将以伦敦、里约、东京三届奥运会三枚金牌,成就世界举重史上蝉联奥运冠军最多的伟业,也创造了中国体育的一个传奇。

遭遇诡谲逆转

那一天是我人生的一场恶梦。2016年8月10日,里约奥运男子77公斤级举重台。小军抓举177公斤,创世界纪录,挺举完成202公斤,总成绩379公斤,比他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只差1公斤。全场就剩哈萨克斯坦的拉希莫夫最后一把,他已落后12公斤,若要翻盘,只有举起214公斤。他本人历史最好成绩是207公斤,世界纪录为210公斤。

最不可思议的场景竟然出现了,拉希莫夫踉踉跄跄将杠铃举在头顶,停留0.986秒。

两人总成绩都是379公斤,但拉希莫夫的体重轻0.04公斤。

我有点怀疑人生了,可我没有证据,只能深深自责:要是小军第一把197公斤不失手,要是最后一把再果敢坚决一点,仍要204公斤,应该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

决意三冲“珠峰”

小军1984年出生于湖北,天津队队员,大器晚成的典型。早在伦敦奥运会之后,我们对他打不打里约奥运会反复权衡,现在还要不要、能不能冲击东京奥运会,这考题也太难了。

2017年9月,全运会刚闭幕,我就约他在赛场边一家咖啡厅喝茶作决断。

情况明摆着:举重是一项力量极限运动,比赛能力全靠平日持续高位积累,年龄是关键因素。小军能走到今天,靠他的热爱执着在顽强支撑。如果再往前走,谁能知道肌肉系统何时会能力不足,保护不了关节而引发伤病。三十多岁的人,身体机能明显衰减,提高训练量不易恢复,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也太难保证。奥运举重冠军名单中,只有一人达到35岁。如果没有里约奥运会的诡异逆转,鸣金收兵是大概率。

东京奥运夺冠后,吕小军兴奋地抱起教练于杰。

凭我与小军的多年交往,我清楚举重已融入他的生命,一时根本无法分离,里约奥运会又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与能量。这茶喝得很纠结,最后我摊牌:“争取参加东京奥运会,思想和身体状况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已有的经验肯定不够用,要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付出也更大,还不知是什么结果。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主要取决于你的决心与意志力。”

吕小军凝视着我,重重点了点头,说:“我现在还没什么大的伤病,训练也不成问题。只要队里需要,我就留下来。”

创新探路高位运行

决心虽下,但掰指头一算,离东京大考也就两年零十个月。三上顶峰,要继续保持超强实力,惟一出路是大胆创新,稳步推进。

除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外,我们团队认真细化落实每周的训练监控与心肺功能训练,每天的专项基础体能训练和营养补充、疲劳缓解,伤病治疗,康复训练。小军还对划船机、攀爬机等新器械情有独钟,用的得心应手。中心还保证我们每周数次的微压氧舱与漂浮舱的使用。

要求队员做到的,我自己要做好。陪小军走向东京的每一天,我都有如履薄冰之感,觉得自己脑袋完全不够用。为了尽可能少走不走弯路,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把控运动员心理,解读生理生化指标的含义、常见伤病判断处理、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小军就喜欢我站在他身上踩背,帮他做牵拉、放松。经常做,我对他身上肌肉韧带的状况与疲劳伤痛情况一清二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队内测验,围上来的队友掌声如雷,为他们的“军哥”加油助威。小军拿下抓举175公斤、挺举205公斤,再显“姜还是老的辣”。

2018年,国际举联更改体重分级。11月,土库曼斯坦世锦赛,小军拿下新级别81公斤级冠军。2019年9月泰国世锦赛,他抓起170公斤后不慎扭伤,痛得直掉泪。我们都劝他“要不,挺举弄个190公斤,有个成绩就算”,但小军头也不回,说“那是不可能的”,挺举拿下207公斤,又一次获得总成绩冠军。

击败疫情拦路虎

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会宣布,由于疫情,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

这对小军真是晴天霹雳,好像马拉松比赛最后阶段即将跑进内场,突然宣布赛程再延长10公里,这让精疲力竭、年岁又大的领跑者怎么办!

我暗暗叫苦,但不能将情绪传染给他人,只好一边给小军打气,“大家都一样,都封闭,咬咬牙,跺跺脚,一年也不太长”,一边调整计划,更加注重把握训练节奏和状态,帮他强化体能,储备能量。

小军已有两个女儿,家在天津,以前周末能开车回家看看,现在成为奢望了。他说:“延期一年,我感觉比前面四年都难。”我也没招,只好说:“那就多打打电话吧。”

小军的坚守终于迎来了辉煌的胜利。2021年7月31日,历史丰碑用金字镌刻下小军再上巅峰的足迹:东京,男子81公斤级举重,总成绩374公斤,冠军。

谌利军篇

绝境逆转!谌利军东京奥运会夺冠,创造新的奥运纪录。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我在里约奥运会真正的“滑铁卢”发生在谌利军身上。

谌利军1993年出生,湖南人,2013年调入国家队。出征里约前,他是队里公认的头号,训练拿到过抓举154公斤、挺举188公斤,抓举150公斤能连续做两个,优势之大,无人可敌。

62公斤级比赛定在8月8日。他体重稍大,要降4公斤多,需要提前多天减食,头天不能进水,有几个晚上会饿得睡不着觉,白天蒸桑拿蒸狠了几近虚脱……每次赛前减重,是他最难熬的时光。此时,全队都不敢在他们面前端水杯,甚至说话都要回避一切与水、食物有关的话题。队里还轮流派人同进桑拿室,有时候,我也赤膊上阵。

里约在南半球,8月还是冬季,馆内虽然感觉有点凉意,但还在正常范围内,我就没想更多。

先比抓举。利军在后场做120公斤还是高抓,可130公斤就抽筋了,全身痉挛,很剧烈。我赶紧让助教去改145公斤的开把重量,“能降多少就降多少”。但为时已晚,离他出场只剩四把。三次点名,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失,直到三盏红灯点亮。

事后分析,很可能是小伙子身体降重过大,在常温下感觉不到,保温措施不到位。旁人无察觉,他本人又没说,酝成这个最低级的失误。

在现场,我不能失态,但没少自责,100条可能情况与应对措施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这第101条。

找准机会狠狠敲打

里约归来,我开导谌利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男子汉不怕失败,但怕不知為何失败。东京奥运周期启动,就将他再招进国家队。

谌利军表示,他会珍视这一机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有一次计划练小肌肉群,他没拒绝。可不一会儿,跟去督促的人回来报告:“没练。”怎么回事?利军在一旁嘟囔:“身上疼。”

“为什么不早说?”

他无语。

这下我有点急了,是好好敲打敲打他的时候了。解决思想问题,必要时就得抓住战机狠狠敲打。

谌利军与于杰在“体坛英豪”节目接受采访。

我正告他:“你人淳朴,也能吃苦,但最大毛病是太简单,不爱动脑。补短板的重要性你意识不到?你还不爱跟人交流。今天不想练小肌肉不算大事,但里约奥运会时那么大的事你都不说,你自己都没感觉凉热吗?”看他萌生悔意,我又叮上一句:“你别想偷懒,偷了懒,比赛就会给你颜色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平时话也不多,这次说得那么多那么重,应该能触动他了。

渐渐的,队里反映他有了改变,对训练安排的意见和自己身上的反应等等,过去不愿说,现在能大胆说出。一次,他还认真写了书面发言——“通过这段时间的测试,我深深认识到自身体能上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核心力量和心肺功能等。接下来我要把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争取未来在成绩上有所突破。”有几次,他还主动找上门来,笑咪咪地问“:于指导,你有这个茶吗,给我一点。”这让我欣喜不已,这才是我们的胜利之本。

“断臂”与时间赛跑

2020年10月23日,衢州全国锦标赛,利军右肘三头肌基本断裂。离东京奥运会选拔赛还剩不到半年哪!旁人都说我当时脸色煞白,我的感觉是仿佛一盆冰水从头淋到脚。

国家体育总局动用各种资源,迅即将利军送往国内最权威的北医三院。10月27日由顶级专家亲自操刀,手术成功。11月2日,利军挂着绷带石膏出院,飞到浙江宁波基地与全队会合。当天,我召集团队医疗体能康复组人员,制定治疗训练两线并行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根据他只是右肘受伤,其他部位完好无损的情况,循序渐进,加强除伤肘外各个关节稳定控制能力训练。全队上下弥漫着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气氛。11月25日拆线,12月8日右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12月10号复查肌腱断痕消失,12月19号瘢痕基本消失。主刀医生和外国专家一致认为,术后三个月才能全面恢复右肘关节力量训练。为抢时间,对利军术后前四个月加量——每周11-12堂课,坚持到第5个月,才恢复一周9堂课的常态。在全队努力下,每一个阶段预设的目标他都能高效提前完成。

术后5个月20天,2021年4月23日,谌利军拿下亚锦赛冠军,取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至此,我如释重负。我们做到了一环扣一环,无缝衔接,跑在了时间前面。

决不让悲剧重演

2021年7月25日,东京奥运会大考来临。

起步,利军还是让我捏了一把汗。之前大大小小所有比赛,他抓举最少成功两把,成绩从来没低于150公斤。可这次,只成功145公斤一把。他有点放不开,动作做不出来。

挺举,利军举起175公斤。对手试举180公斤改判成功后,一下领先11公斤,把我们逼到了悬崖边上。

眼前的形势是最后一把187公斤,举起来就是冠军,举不起来就是第五。

我没好脾气,指着他的脑袋说:“举不起来,你要后悔一辈子!”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也从主席台赶到后场,口气镇定又严厉地说:“抓举没比好,过去了。挺举是你的强项,还有机会,必须拿下!”

谌利军跨步上台,终于完成了惊天逆袭,拿下这块让人泪目的金牌。

下场后有人问我:“你们那临危不惧的抗压能力从何而来?”我回答:“有意志力问题,也有平日磨练成果。我们训练不定时练跳加,有时10公斤20公斤地加,或者压缩间歇时间。经历多,习惯了,适应力就强了,遇事就会从容应对,不致于手忙脚乱。但这次利军跳加12公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里约奥运会上的失误没有重演,“滑铁卢”得以逆转!

责编 柏强

东京奥运会后师徒凯旋,中为于杰,左为吕小军,右为谌利军。

猜你喜欢

滑铁卢小军
三到底在几楼?
收拾书包好上学
拼命
现金贷“滑铁卢”之后
小米的“滑铁卢”
扔石头事件
这是不是一次国产史诗电影的“滑铁卢”?
电子书订阅模式遭遇“滑铁卢”
整个人不好了
谁拿到最后一枚棋答案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