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武市枣园灰暗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研究

2022-05-05杜婧含马少刚杨志萍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灵武枣园基部

杜婧含,马少刚,杨志萍,于 洁

(1.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银川 750000;2.灵武白芨滩林场;3.灵武市林木检疫站,宁夏 灵武 750004)

灰暗斑螟又称甲口虫,是鳞翅目螟蛾科钻蛀性害虫,食性较杂,可危害枣树、梨树、杜梨子、旱柳、垂柳、白榆、刺槐、香椿、苹果、杏树等多种林木[3]。2019年在宁夏灵武园艺试验场灵武长枣上首次发现,目前已蔓延到灵武市马场湖万亩长枣基地,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据2021年3月调查,灵武园艺试验场枣园有虫株率高达51%以上,已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给枣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灵武长枣产业构成巨大威胁。因此, 2019-2021 年我们在灵武园艺试验场枣园和马场湖万亩长枣基地对枣园灰暗斑螟发生规律、危害状况、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危害情况调查

2021年3月以首次发现灰暗斑螟的灵武园艺试验场枣园为中心,向全市其它乡镇、林场枣园辐射,调查以踏查和详查的方式相结合,发现有危害症状时,开展标准地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666.7 m2,标准地随机选取30株样株,在树冠的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检查枣树的每个枝条基部,观察枣树1 a生枝、多年生枝基部各种伤口、流胶处是否有疑似虫粪,若有再用刀子砍开表皮,寻找越冬幼虫。调查当年的有虫株率和株虫口密度,分析危害情况。

1.2 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观察

1.2.1 形态特征观察 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首次发现灰暗斑螟灵武园艺试验场枣园进行田间定时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利用数码显微成像系统观察、记录灰暗斑螟形态特征,查清其在宁夏地区生物学特性。

1.2.2 为害特点观察 2021年4月下旬枣树展叶时,采用室内饲养、田间观察和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方法,调查灰暗斑螟成虫羽化、产卵、卵孵化及幼虫蛀入时间。

(1) 室内饲养

将采集的蛹在显微镜下区分雌雄后,分别放在昆虫观察瓶(透气昆虫瓶)内,每天观察灰暗斑螟成虫羽化时间。

(2) 性信息素诱捕

应用灰暗斑螟性信息素引诱前来“赴会”雄成虫,结合田间观察。每天晚上观察成虫羽化情况、成虫寿命、卵孵化及幼虫蛀入时间。方法:采用灰暗斑螟三角形性诱捕器,用铁丝将诱芯固定于三角形性诱捕器中间的圆孔,将胶片插入底部。按要求平均每666.7 m2设置15个性信息素诱捕器,一般悬挂于遮荫的树枝干上,其高度距地面1.2~1.5 m。

1.3 防治试验

1.3.1 试验设计 在灵武园艺试验场1队和2队选择灰暗斑螟发生严重的枣园,设立2个防治试验地(1号试验地和2号试验地),在每个试验地分别设置3种处理和1个对照(不作任何防治),各处理方法如下。

处理1为物理防治,即在枣树发芽前,人工刮除枣树树干、主枝上的老粗皮及1 a生或多年生被害枝条基部的老粗皮,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虫源。

处理2为化学防治,即根据虫情测报,幼虫发生期在枣树1 a生枝条基部涂抹 48%毒死蜱 400 倍液2次(6月上旬、7月中旬各1次);在成虫发生期对整个树体喷施5%高效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2次(4月下旬、5月下旬各1次)。

处理3为性诱灭杀+生物防治,即4月下旬在枣园悬挂灰暗斑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诱杀,每666.7 m2枣园均匀设置15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6 m以上,共更换胶板3次;幼虫发生期在枣树1 a生枝条基部涂抹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倍液2次(6月上旬、7月中旬各1次),成虫发生期对整个树体喷施5%甲维盐2 000倍液2次(首次喷药时间4月下旬、第二次喷药时间5月下旬)。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其中重复1、2设置在1号试验地,重复3设置在2号试验地。随机区组排列,不同处理之间间隔50 m(把灰暗斑螟性信息素诱捕器对雄成虫的有效引诱距离为50 m作为防治依据,)对照和处理1、2的试验小区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每666.7 m悬挂23个)监测防治效果。

1.3.2 试验防治效果调查

调查方法:10月下旬枣果采收后,在每个试验地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株样株,在样株东西南北四周及上中下部各选择4个代表性枝条(2枝1 a生,2枝多年生),每个处理共调查40个枝条。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调查480枝,进行受害或防治效果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2.1.1 生物学特征

(1)成虫

体长 6~8 mm,全体灰色至黑灰色。下唇须灰色上翘 ,触角丝状暗灰色,长度约为前翅的2/3。复眼暗灰色。胸部背面暗灰色,腹灰色。前翅暗灰色至黑灰色,有两条镶有黑灰色宽边的白色波状横线,缘毛暗灰色。后翅浅灰色,外缘色稍深,缘毛浅灰色[1-3]。

(2) 卵

椭圆形,长0.5 mm左右,宽0.4 mm左右,初产卵乳白色,中期红色,近孵化时变为暗红色至黑红色。卵面蜂窝状网纹(图1)。

(3)幼虫

初孵幼虫头浅褐色,体乳白色。老龄幼虫体长 10~16 mm,灰褐色,头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臀板暗褐色,腹足 4 对。(图1)

(4)蛹

体长5.5~8.6 mm,初期为淡黄色,中期为褐色,羽化前为黑色。

2.1.2 生活史 灰暗斑螟1 a发生 4~5代,以第4代、第5代老熟幼虫在枣树的主干和主枝上的老翘皮、1 a生枝基部危害处虫道内越冬(图1),且有世代重叠现象[1-4]。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出现第1代卵和幼虫,为卵孵化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第2代、第3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第4代部分老熟幼虫不化蛹,于9月下旬以后结茧越冬(图1),第5代幼虫于11月中旬越冬(图1)。

图1 幼虫、茧及越冬状况

2.2 危害情况及特点

2.2.1 危害情况 灰暗斑螟在宁夏灵武地区仍处于零星发生阶段,但在首次发现灰暗斑螟的灵武园艺试验场,枣树1 a生枝基部遭受害虫蛀食,大量叶片枯黄脱落,枝条枯萎死亡。据调查:有虫株率高达51%以上。马场湖万亩长枣生产基地部分枣园枣树危害严重,在春季修剪拉枝时1年生枝条受害处极易断裂(图2),虫株率高达25%以上。

图2 危害后枝条断裂状况

2.2.2 危害特点 灰暗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1 a生枝条基部组织,取食愈伤组织、韧皮部、形成层,使被害枝条长势衰弱,当年生枝条基部组织断离,阻隔营养成分运输,造成1 a生枝条枯萎死亡,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1)成虫羽化期、产卵期及卵孵化期

室内饲养观测,5月13日20:00-21:00羽化,成虫雌雄为1∶5。田间观察发现,成虫羽化期4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期为5月上旬、6月上旬,羽化当天不交配,羽化后1~3 d交配,交配后多在第2天产卵,卵产在伤口附近粗皮裂缝中;每头雌虫平均产卵60粒;卵初产为乳白色,1~2 d后变红,最后变为黑红色,卵期2 d。卵孵化盛期是5月上旬,卵孵化夜间多于白天,孵化后即分散取食。

(2)幼虫危害期

田间观察发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3代幼虫虫口密度较大,是危害盛期,危害最重,第4、5代种群数量急剧下降,8-9月幼虫开始蛀食危害。幼虫食量较小,无转株为害现象,有相互蚕食现象。

(3)雄成虫对性信息素引诱敏感的时间

4月28日(羽化始期)-10月6日(羽化末期)在灵武园艺试验场枣园诱到1头雄虫,利用性信息素都可诱捕到雄虫,羽化期内每天诱捕到的雄虫数量与每天羽化出的成虫数量变化一致,其中在羽化盛期5月8日每天诱捕到雄虫数量最大,共诱捕到雄蛾18头,以19:00-21:00羽化量最大12头,占日羽化量的66.7%。每个诱虫板诱虫头数可达4头。一天中成虫昼夜均可羽化,雄虫先羽化,以晚上羽化量最大(图3)。因此,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数量夜间多于白天[2]。

图3 1天中(5月7-8日)不同时间段羽化量

2.3 防治效果及防治建议

从表1可看出,3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都在85%以上,与对照相比,3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显著,都可有效控制灰暗斑螟发生与为害。其中处理3(性诱捕杀+生物药剂防治)效果最好,处理2(化学)防治效果较差,处理1(物理)防治效果居中。因此,建议灵武市枣园防治灰暗斑螟可优先选择性诱捕杀+生物药剂防治方法,即在枣园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外,还在幼虫危害期涂抹生物农药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倍液2次(6月上旬、7月中旬各1次),在成虫发生期喷生物农药5%甲维盐2 000倍液2次(4月下旬、5月下旬各1次)。该方法不但防治效果较好,还可避免因使用化学农药对果品和土壤、空气、水等环境污染,省工省力,经济高效。

表1 防治试验效果

根据生产条件也可采取物理或化学防治方法,采取物理防治时,应在在枣树发芽前组织人工刮除1 a生或多年生被害枝条基部的老皮、虫粪及树干和主枝上的老粗皮,集中烧毁或深埋。

采取化学防治时,由于灰暗斑螟为害较隐蔽、发生代数多且产卵量大,需要连续药剂防治才能达到防效。建议灵武市枣园于6月上旬、7月中旬灰暗斑螟第2代和第3代幼虫为害期,对已受害的枣树1 a生枝条基部涂抹48%毒死蜱400倍液药剂,共涂药2次;涂抹药剂时首先检查枝条危害情况,发现有虫粪,立即清除幼虫,并剔除腐烂组织。在4月下旬、5月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各喷施1次5%高效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

3 灰暗斑螟发生与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3.1 发生原因

3.1.1 气候因子 6-7月宁夏的天气持续高温、连续降雨,极利于各类植物害虫繁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也是灰暗斑螟、绿盲蝽第2代、第3代幼虫危害盛期,由于灵武长枣遭受绿盲蝽严重危害(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枝);灰暗斑螟幼虫借助绿盲蝽危害的伤口侵入,危害愈伤组织和韧皮部。因此,灰暗斑螟危害程度与绿盲蝽对枣树1 a生枝条造成伤口有极大关系。

3.1.2 隐蔽性强 灰暗斑螟具有繁殖力强、卵孵化率高、生活隐蔽等特点。此虫幼虫在灵武主要危害灵武长枣1 a生枝基部,大部分时间在树皮下坑道中营隐蔽生活,不但难于发现,药物也难以触及虫体,化学防治困难。

3.1.3 扩散蔓延快 受灵武长枣价格低迷影响,枣农不重视枣树管理,给病虫害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绿盲蝽危害枣树幼嫩的1 a生枝基部而造成伤口,为灰暗斑螟幼虫危害提供了周期性生活场所,这是该虫在枣树上大量发生并危害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灵武园艺试验场、马场湖枣产区部分枣园由于枣农疏于管理,危害最重,不但影响了灵武长枣的产量、品质,而且给枣农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灰暗斑螟随苗木调运还传播扩散,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3.1.4 危害部位不同 灰暗斑螟在河北、山东枣区主要危害枣树开甲口[1-3]。而在宁夏灵武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1 a生枝条基部。灵武长枣树多花、开花晚、花量大、花期长,小龄树从不开甲,由于5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绿盲蝽、灰暗斑螟危害枣树的盛期,绿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刚萌发的枝条造成大量伤口。灰暗斑螟幼虫从1 a生枝条基部伤口处蛀入危害,排出大量褐色粪粒,并吐丝缠绕,对1 a生枝取食一圈、枝条基部输导组织被切断后,春季拉枝管理时枝条极易折断。

3.2 防治对策建议

灰暗斑螟是宁夏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枣树的蛀干害虫,具有极易暴发成灾的风险。该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潜在危害更大。2019年在灵武园艺试验场枣树上首次发现,2021年灵武园艺试验场已严重发生并向全市枣园扩散蔓延,危害趋势大幅递增,对灵武长枣产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应引起林业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和检疫除害力度,尽早尽快采取措施抑制该蛀干害虫发生蔓延势头。

另外,2021年11月3日调查发现,灵武园艺试验场一无人管理枣园80棵枣树,有虫株率高达96.3%,灰暗斑螟危害灵武长枣当年萌发的1 a生枝条基部,造成大量枝条基部枯萎死亡。而枣园中各1株的灵武圆枣、冬枣、酸枣的1 a生枝条均未受害,健康生长,这种现象为偶发还是有规律性及其机理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灵武枣园基部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灵武长枣早熟优系选育
灵武有座藏珍阁
基于b值分析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强震危险性
延安
中国又现新恐龙——“神奇灵武龙”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我总想起枣园巷(外一首)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刮风的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