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南坡小麂生物学习性研究

2022-05-05张希明何佰锁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坡生境秦岭

张希明,刘 亮,何佰锁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中 723000)

小麂(Muntiacusreevesi)别名黄麂,头体长64~90 cm,肩高40~49 cm,尾长86~130 mm,体重11~16 kg;体色呈红胡桃色,四肢黑褐色,额部红褐色,颈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喉、颏和尾下白色;成年雄性具柄短而分叉的角,眶下腺大,呈弯月形的裂缝。栖息于灌木覆盖的岩石地段和较开阔的松、栎林地[1],是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也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为深入了解长青自然保护区小麂分布、生境、日行为节律等,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小麂种群及其分布等进行初步观察研究。

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秦岭中段南坡洋县境内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洞沟——大坪一带,海拔1 500~3 071 m,垂直落差较大(1 571 m),基本涵盖了小麂的垂直活动范围,下限为秦岭南坡农耕区,最高处为亚高山草甸即秦岭南坡普遍的森林分布上限;植被类型多样,既有原始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也有恢复多年的人工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地貌复杂多样,显著的岭脊、沟谷相间排列,同时镶嵌有平坦的夷平面、阶地及冲击地,涵盖了秦岭南坡区域所有的典型地貌。

2 研究方法

2.1 摄影调查

借助GIS系统技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00 m×500 m网格,在每个网格内选择适宜的位置(兽径、水源地、取食地等)布设一台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相邻两个网格内的相机直线距离不少于300 m[3],以保证各调查点上数据的相对独立性,每个方格内监测时间为一个月。同时为避免调查取样偏差,相机设置位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在不同生境[4-5]。相机安放时记录放置时间、经纬度及周围20 m×20 m范围的生境信息。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都设置为不间断工作,兽类和鸟类等温血动物从前方经过时,就会触发相机红外感应器并被拍照记录。监测期满后回收相机,并对所获取的照片进行辨识,获得相应的动物信息,包括物种名称、性别、数量、拍摄时间等。

2.2 数据处理

利用GIS软件对监测区域内获得的小麂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获得小麂在监测区内的空间分布。利用Excel软件、SPSS软件进行拍摄率、昼夜活动规律、相对丰度、性别比例以及生境选择的统计分析。

反映小麂不同时段活动强度状况的活动强度指数(Daily Activity Index,DAI)计算公式为:DAI=单个时段内被拍摄的有效次数×100/总有效次数。

判断和评价小麂生境选择以Vanderploeg和Scavia(简称V&S)选择指数[6]Ei为指标,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Wi为选择系数,Ei为选择指数;i为某特征的等级,n为某特征等级数(i=1, 2, 3,…,n);pi为环境中具有i特征等级的样方数占所有样方数的比例,ri为小麂活动的具有i特征等级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比例。

Ei值介于-1~1 之间,若Ei> 0 表示对该特征喜爱,Ei=1 表示特别喜爱,Ei<0为不喜爱,Ei=0 为随机选择,接近于0时表示几乎随机选择。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年小麂种群性别比例

在研究期内,共在56个位点上获得了197张小麂照片,其中有效拍摄次数(去除同一个体连续拍摄情况,下同)133次,依照性别及成幼的判别依据(表1)对所得有效小麂照片进行判别,结果发现89张成年小麂照片可辨识出性别,其中单个雄体36张(只),单个雌体46张(只),雌雄成对照片2张(雌雄各2只);雄雄成对照片1张(2只)等,对幼体,因未获得足够多的清晰、可识别性别的照片,未能进行性比分析。性别判别结果为,小麂种群中成年个体的雌雄分别为52和40只,雌雄性比为1.3∶1,雌性略多于雄性。野生小麂生活习性多为独居,在繁殖期成对或以小家庭群活动,且小家庭群可能主要由雌性成体及幼体组成。

表1 小麂个体性别特征

表2 成年小麂照片的性别判别情况

3.2 小麂的日活动节律

小麂昼夜活动强度指数变化曲线(图1)可看出,昼夜均有活动,但主要在日间;一天中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期,时段分别为05∶00-08∶00、17∶00-20∶00。

图1 小麂昼夜活动强度变化曲线

3.3 小麂的生境选择

动物生境选择影响因素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包含多个变量(生态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7],即决定动物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很多,且随物种的不同而不同。小麂对生境因子利用情况独立性检验结果(表3)表明:研究区域内,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小麂对海拔范围、坡位和坡度表现出了显著的选择性,对植被类型接近显著性选择(α=0.10时显著选择),而对郁闭度、盖度和森林起源的选择性不显著。

表3 小麂对生境选择的Person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

利用V&S选择指数,小麂显著选择或近显著选择的生境因子偏好度分析结果(表4)表明:小麂相对喜欢在海拔2 100 m以下的区域活动;喜欢在坡下部及平地(冲积地或夷平面)区域活动,对谷地趋于随机利用;不喜欢在针叶林中活动,不利用坡度>41°的区域,对坡度31°~40°的区域趋于随机利用。

表4 小麂显著性选择生境因子V&S选择指数

“最优摄食理论”认为,动物总是选择食物丰盛和捕食风险低的生境。海拔高于2 100 m的区域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或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小麂对该类生境表现出一定的拒抗性,由于针叶林、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海拔2 100 m以上的区域(图2),不能满足小麂食物需要。小麂对山体脊部和上部很少选择,因为两种地段一般坡度较大,采食等活动相对困难,危险性较大、耗能较多。

4 结论与讨论

野生小麂生活多为独居,在繁殖期成对或以小家庭群活动,且小家庭群可能主要由雌性成体及幼体组成;雌雄性比为1.3∶1;主要在日间活动;05∶00-08∶00、17∶00-20∶00晨和昏两个活动高峰期;活动区主要在2 100 m以下的坡下部、平地落叶阔叶林区域。

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秦岭南坡小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上下边界,其上边界主要由海拔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决定,而下边界则由农耕区和森林分布的交界决定。这种边界的存在决定了小麂栖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从而限制了其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增长。从保护角度而言,限制其分布上限的自然条件难以改变,如何尽可能通过人为保护措施,减少靠近其栖息地下限区域的人为干扰对其生存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栖息地斑块间人为干扰活动的管控或者栖息地的修复,对促进整个秦岭南坡小麂种群的保护具有关键意义。

猜你喜欢

南坡生境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南坡
新疆乌苏天山山地南坡草原革蜱中立克次体感染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珠峰南坡传统攀登路线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一山能容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