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商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研究

2022-05-05张海连王长龙王立君

关键词:动商体育锻炼体质

张海连,王长龙,王立君

(1.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2. 阳光学院 基础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00)

2012年,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首次提出“动商”一词,并于2013年4月成立了动商研究中心,动商理念获得社会媒体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动商即运动商数(Motor Quotient),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也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1]。动商作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智商、情商一样是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动商这一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误解,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自身运动能力的培养。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存在身体机能过早衰退、发掘运动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都与缺乏动商培养有着密切联系。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高校体育的地位及价值一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教学方法、学生体育思想培养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作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动商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无疑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者的融合不仅能加强大学生动商能力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能够着重对大学生体育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近年来,诸多学者从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动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做出了系统的研究:万益(2018)[2]通过对动商概念的解析,从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健全人格等方面入手,让动商赋予大学体育新的内涵,并阐述了大学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动商对大学体育的深远意义。侯盼盼(2017)[3]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整合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动商理念的本质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挖掘动商理论对于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李洁明(2019)[4]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动商理念背景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行归纳分析以此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开展体育课程改革。谢霞(2018)[5]系统梳理了影响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因素,利用南京各高校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得出结论:大学生体质下降和体育课被占用对提高动商能力具有阻碍作用。总体上来讲,现有文献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都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基于动商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对于动商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现状及途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前期专家、学者对动商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对动商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从现有高校体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为我国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对策。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和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一直呈下降趋势,速度、耐力方面也十分堪忧,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6]。本文依据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2020年5月15日到6月20日发布的《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出相应分析(详情见表1)。该问卷通过发送链接形式主要调查了江苏、福建、山东、广东、湖北等多个省份的33所高校,共收集样本1560人,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821人,占比52.63%,女生739人,占比47.37%。由表1可知,现在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并不高,仅有36.5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处于健康状态,58.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对于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体测项目的具体数值,仅有24.36%的大学生了解并且相当注意,42.95%的大学生虽了解却并不关心,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仍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对于上大学以来自身体质变化方面,仅有17.31%的大学生认为体质是有所提高的,54.48%的大学生表示自身的体质状况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抵抗力、注意力、体测成绩等多方面。通过数据可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健康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缺乏体育锻炼。

表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也不断创新,增加了部分新兴体育项目。由问卷星调查得到,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内容较为丰富,其中篮球、兵乓球、足球的开课率为100%,其次为排球课程开设91.67%,健美操和太极拳的开课率为83.33%,但受场地及高校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游泳课程开课率为52.76%、滑板和攀岩课程开课率仅为12.56%(见表2,数据来源于《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问卷》)。由此可见,多数高校体育课程均以传统体育为主,新兴体育课程较少。从大学生体育锻炼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对于传统体育课程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商明显不高。而学生感兴趣的新兴体育课程开设较少,无法更好地挖掘大学生的动商能力,使得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表2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7]

为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部分高校采用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开展体育课。作为大学生群体半自发组织的活动,体育俱乐部形成了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纽带,不仅丰富了大学生闲暇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和动商能力。2020年7月4日到7月30日在问卷星开展的《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该问卷通过发送链接形式共调查样本大学生3156人,涵盖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福州等全国十多个城市的105所高校。如表所示3,86.67%的样本大学生表示社团的活动经费不足,而经费主要来源于参与活动的学生和高校学生会的赞助;43.33%样本大学生表示指导老师指导力度不够。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专业体育老师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不少指导老师只是挂名,体育活动的开展全凭学生自己,这让不少大学生虽有体育锻炼的兴趣却缺少专业的指导练习。同时数据显示仅有1.67%的样本大学生认为各体育社团举行的活动流于形式。虽然如此,高校体育社团仍呈良好上升趋势,因此,高校需更关注并鼓励体育社团的成立,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根据自身体育兴趣选取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表3 高校体育社团体育活动开展遇到的问题

二、大学生健康与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身体健康问题,第二心理健康问题。

(1)身体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大学生在宿舍的时间比在教室时间多、静止的时间比运动时间多、熬夜的次数比学习的次数多、按时吃饭比不按时吃饭的次数多、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比睡觉时间多,出现亚健康状态。目前,大学生正处风华正茂的年代,有些人却似乎进入了“养老状态”,虽然在体检报告中不会体现出过多的健康问题,但如此下去不仅透支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青春时光,更是透支了国家的中流砥柱和新一代的价值观念。

(2)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差,以为只要不表现出精神症状都不算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视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从2020年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问卷调查中的健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其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50%。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出自闭、抑郁、焦虑和偏执等方面。

2.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及高校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课程过于单一

首先,大部分高校一周只上一次体育课,且只限大一大二的学生,后两年则对体育锻炼不做任何要求,这也导致了多数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体育锻炼无法得到保障。此外高校体育课程占整个课程安排份额少,对大学生动商培养能力不够。其次,一些高校体育课程开设较为单一,仅限于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课程,而对于轮滑、游泳、滑板等新兴体育课程受学校基础设施、教师资源等多方面影响无法开设,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及动商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最后,多数高校体育课程采取选课模式,虽设立诸多课程但考虑到教师上课质量和课堂管控力度,体育选修课均限制人数,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选到自己心仪的体育课程,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动商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保障。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甚至会由于未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心理落差过大,长此以往不再愿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也因此下降。

(2)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第一,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形式,仅考虑现实体育技能的培养,却缺乏了对大学生体育理论方面的指导及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培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无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度”,或锻炼过猛或锻炼不足,都将影响着大学生动商能力的培养。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缺乏会使部分大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被迫进行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动商能力的培养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会加剧其对体育锻炼的排斥心理。第二,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动商受先天或后天培养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现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未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站在自己的教学角度,却忽略了学生的动商能力等情况,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无法通过体育考核,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第三,随着动商研究的深入发展,部分高校虽试图将动商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但由于体育教学信息化仍较为薄弱,同时受资金、科研、师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动商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仍存在一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兴体育课程的开设,让部分大学生虽有兴趣去进行体育锻炼,却没有适合的场地及教师资源,长此以往会削弱动商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3)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较差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仍处于消极状态,据2014年教育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4.16%的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26.94%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8]仅有39.08%的样本大学生表示喜欢进行体育锻炼,17.24%的样本大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仍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动商能力的培养起阻碍作用。

三、动商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途径

1. 宣传动商理念、深化体育改革

以“培养动商、健全人格”为理念制定新时代大学体育改革与实践方案,通过体育教学的改革和试点,为全面推行体育改革做好前期试点工作。动商、情商、智商构成健全的人格,动商理念的培养对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下降的阶段,动商理念的培养意识也不够,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适当引入动商理念,让大学生们对动商的概念和作用有系统的认识,在培养自主锻炼意识的同时,明确自己意志品质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使其人格变得更加饱满和健全。除此之外对于动商理念的宣传,高校还可以采取讲座、宣讲会、线上答题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更系统地领悟动商,掌握动商的优势所在,以此更有意愿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健康素质。

2. 构建动商与教学结合体系、提高运动科学性

深入构建动商理念的评价体系、测评体系和培养体系,建议开出20门以上的选修课,并建立动商专业运动队、俱乐部等学生组织,提高运动的科学性。同时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科学锻炼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的动商由于先天因素及后天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动商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方面根据性别等因素,对学生动商基础及发展作出一定的了解,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进行不同设计。另一方面,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因材施教,如对于新生以增强体质为主,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思想。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现有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公共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社会体育资源三者合一的形式,丰富现有体育课程,以此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动商能力的培养。第三,高校作为大学生体育健康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立足于动商和大学生动商发展的视角上,摒弃枯燥乏味的传统体育课程,创立引导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为主导的体育课程,在培养动商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数字体育先行,引领动商+体育教学模式

数字体育不外乎将科技纳入到体育教学中,研发和应用现代体育教育数字技术,探索教学实践模式,并对数字体育教学进行示范样板,引领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改革。与此同时,进行教学反馈,以此对教学改革进行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动态,并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固定的信息平台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化格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学校、教师等各方面教学问题进行评价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及教师也能以此掌握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态,时刻掌握学生动商理念培养及体育锻炼情况。

动商,作为能反映人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商数,对培养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转变运动观念、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意义。动商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还使得大学生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此丰富自己的人格。

猜你喜欢

动商体育锻炼体质
基于熵值法的动商评价体系研究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动商的社会学意义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动商与其他智能商数学说的比较与辨析(二)
——动商测试量表、评价标准的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