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静态适形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疗效对比

2022-05-05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勾画靶区放射性

芦 成

(河南宏力医院放疗科,河南 长垣 453400)

非小细胞性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并且在男性群体中较为常发。当前治疗早期NSCLC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案为实施手术,但是针对中晚期NSCLC而言,此时已经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1]。与常规的放疗相比,静态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肿瘤靶区精准度更高,化疗效果较好[2]。当前,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能够有效调节靶区放射强度,且和IMRT相比VMAT的适形度更高,近年来越发广泛用于NSCLC的放疗中[3]。针对两种放疗技术用于NSCLC中的优劣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VMAT与IMRT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方案被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实施VMA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并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实施IMR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A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03±4.56)岁;病程5~12个月,平均病程(8.22±2.05)个月;肿瘤直径2~4cm,平均直径(3.13±0.60)cm。B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0.01±4.55)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8.24±2.05)个月;肿瘤直径2.5~5.0cm,平均直径(3.26±0.20)cm。2组基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NSCLC和《内科学》(第9版)[4]中诊断标准相符,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精神及意识状态正常;临床病例资料完整;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患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存在急性炎性反应或急性损伤。

1.3 方法

1.3.1 A组:实施IMRT方案:患者取仰卧位,紧握双手上举后握住床顶端定位棒,并利用体部热塑膜固定。放置N型板坐标系在体表,最大限度让N型板中心位置接近肿瘤中心,监测摆位,定位坐标框架数据。随后于静息状态下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扫描上界为膈肌顶,扫描下界为髂嵴,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输入CT扫描图像,使用激光于左右腋中线、体部热塑膜前正中线各标记定位点并记录体表定位点Z、X、Y坐标值。依据病理分型在CT及病灶处相应窗位图像上经由肿瘤放疗科医师对靶区进行勾画,测定患者呼吸幅度,并根据呼吸幅度于患者体表勾画计划靶区,依据靶区位置进行放疗,根据肿瘤所在位置人工优化射野入射角度。限制危及器官的剂量:脊髓最大剂量为40Gy,心脏V40要小于20%,双肺V20要小于25%,平均肺剂量小于15Gy,食管最大剂量为45Gy。计划靶区剂量应95%符合处方剂量要求,总照射剂量是60Gy,2Gy·次-1,5次·周-1(周一至周五),合计30次。在放疗期间,要确保患者治疗靶区于X轴和Z轴方向上和定位值间零误差,在Y轴方向上的误差要小于0.2 cm。

1.3.2 B组:实施VMAT方案:CT定位以及靶区勾画同A组,利用旋转拉弧式适形调强技术,顺时针方向旋转,共拉1~2个弧实施放疗方案,限制危及器官剂量与A组一致,优化各个视野的权重,使得计划靶达到均匀的剂量分布,总照射剂量为60Gy,2Gy/次,5次/周,共30次。

1.4 评价指标:放疗效果:在放疗治疗结束后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进行化疗效果的判定: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全部病灶消失持续超过4周;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最大径之和缩小超过30%并持续超过4周;肿瘤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最大径之和缩小在50%以下或加大在25%以下;病变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大大于25%,或有一或几个新病灶出现。缓解率=CR率+PR率。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期间放射性心脏损害、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以及例数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疗疗效:放疗结束后,A组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放疗疗效比较 [n(%)]

2.2 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放疗期间,A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详见表2。

表2 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针对中晚期NSCLC而言,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当前,三维适型放疗、图像引导调强、VMAT与IMRT等精准放疗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用于患者的临床放射治疗中。放疗技术可有效控制局部肿瘤的进展,但同时也会引起四周器官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脏损害、放射性脊髓损伤在内的一系列放射性损伤,且损伤一旦出现往往是不可逆的,放射性损伤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6]。因此,在使用当前现有的放疗技术来提升放疗疗效的同时降低放射性损伤是临床放疗实践的重难点。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靶区的精确勾画能是放疗药物精确投放的前提,靶区内药物使用剂量为最优选择,靶区外缘剂量骤减,才可达到增强放疗疗效且减弱损害正常组织程度的目的。本研究中对中晚期NSCLC患者实施VMAT与IMRT方案均进行靶区精准勾画,在放疗结束后结果显示,A组缓解率高于B组;且放疗期间,A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表明较IMRT而言,VMAT用于NSCLC中能取得更好的放疗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析其原因为IMRT技术虽能够较好地提升放疗靶区精确度以及确保剂量的均衡性,能取得一定的放疗疗效,但在低剂量放射靶区内仍然有部分正常组织仍处在显露的状况下,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仍较高,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放疗效果[7]。而VMAT是把动态多叶光栅高效结合弧形治疗,使用旋转射束来保证放射药物剂量的均衡分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起高剂量分布的肿瘤靶区,继而有效杀灭靶区内的肿瘤细胞;并且VMAT会大大缩短正常组织受照射用时,在提升靶区照射效果以及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放射性损伤发生率[8-9]。并且有研究指出,VMAT可以选取最优的照射比例、角度,在提升靶区照射效率以及降低放射性损伤方面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10]。

综上所述,与IMRT相比,在NSCLC中实施VMAT方案可取得更好的放疗疗效,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勾画靶区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两种自动勾画软件对危及器官勾画结果对比分析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找一找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