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在睑袋伴泪沟畸形患者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2022-05-05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下睑畸形脂肪

董 远

(郑州市金水区金水瑞亚医疗美容门诊部,河南 郑州 450000)

面部衰老过程中,眼部老化出现较早,泪沟畸形是眼部老化的重要表现,并随睑袋的发生发展不断加重,使患者下睑部失去光滑平整的外观,表现出憔悴、衰老之感[1]。目前,临床多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纠正睑袋伴泪沟畸形,可有效去除膨出的眶隔脂肪,但对松垂的皮肤和眶隔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且常规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若脂肪去除过多,可造成患者下睑支持结构减弱,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下睑凹陷、泪沟加深等不良反应。而在该手术过程中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能够极大程度地保留或恢复下睑的解剖学结构,为手术远期效果的维持提供保障[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在睑袋伴泪沟畸形患者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文号:伦审2018-02号),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的睑袋伴泪沟畸形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常规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的睑袋伴泪沟畸形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39例;年龄23~57岁,平均(38.94±3.12)岁。研究组中男性4例,女性38例;年龄22~56岁,平均(38.91±3.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眶隔脂肪膨出;②伴有泪沟畸形和下睑皮肤松弛。

1.2.2 排除标准:①有面中部提升术、眼部手术史;②瘢痕或过敏体质;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入组前近期使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由同组医师完成,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在保障安全、美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术中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常规完成消毒、铺巾等操作,选择局部麻醉进行手术。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于患者下睑缘1~2mm处做平行切口,并向外眦角外下方15°~20°适当延长;沿标记线去除多余松弛皮肤,注意避开内眦下泪小点,以防术后泪小点外翻移位造成溢泪;将眶隔前壁与眼轮匝肌向下剥离至眶下缘,切开眼轮匝肌,做钝性剥离至弓状缘处,形成皮肌瓣;于目测张力最大处将眶隔从前壁上端打开,促使脂肪团自然膨出并进行修剪,去除多余、不平整的脂肪团,不进行眶隔脂肪释放;采取电凝止血,明确无活动性出血点后,适当行外眦加强,复位皮肤;观察下睑皮肤恢复平整后缝合切口,完成手术,5~7d可拆线。术后根据恢复情况择期适当注射透明质酸填充泪沟。

1.3.2 研究组: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行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研究组入路方式同对照组一致,形成皮肌瓣后,在骨膜表面做锐性剥离,离断泪槽韧带;操作过程中剥离范围略超出患者体表标记,避开眶下神经血管束;于目测张力最大处将眶隔从前壁上端打开,促使脂肪团自然膨出;将内侧、中央脂肪团形成的带蒂脂肪瓣在泪槽处骨膜表面平铺,建立眶隔脂肪与眶下缘自然过渡带;采取电凝止血,明确无活动性出血点后,适当行外眦加强,复位皮肤;观察下睑皮肤恢复平整后缝合切口,完成手术,5~7d可拆线。

1.4 观察指标: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2周时,测量两组睑裂宽度(Palpebral fissure width,PFW)、睑袋高度(Lower eyelid bag height,LEBH)与泪槽高度(Tear trough degormity height,TTDH);并计算睑袋高度与睑裂宽度的比值(LEBH/PFW)及泪槽高度与睑裂宽度的比值(TTDH/PFW)。术后Barton分级:于术后6个月时,采用Barton分级[4]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并做好相关记录。①0级:眼眶缘周围无明显分界线,睑颊结合处形态自然、平滑。②Ⅰ级:眶缘内侧可见轻微凹陷的曲线,外侧睑颊结合处轮廓平滑、过渡自然。③Ⅱ级:睑颊结合处可见分界线,且分界线上方存在中度隆起。④Ⅲ级:睑颊结合处存在明显分界线,呈现出阶梯样形态,过渡不自然。不良反应:统计两组6个月术后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睑球分离或睑外翻、眶内出血或形成血肿、下睑凹陷。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比较:手术前,两组LEBH/PFW、TTDH/PF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LEBH/PFW、TTDH/PFW均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比较(±s,%)

表1 两组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比较(±s,%)

注:与同组手术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术后2周比较,b P<0.05。

组别 n 时间 LEBH/PFW TTDH/PFW研究组 42 手术前 62.31±6.86 64.82±6.93术后2周 10.68±1.76ab 6.14±1.37ab对照组 42 手术前 62.57±6.90 65.25±6.88术后2周 16.39±1.92a 12.58±1.86a

2.2 两组术后Barton分级比较 研究组术后Barton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0,P=0.028)。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Barton分级比较 [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泪沟畸形病因复杂,主要由泪沟韧带牵拉为主,泪沟上下方组织质量差异、组织松弛下垂、上方眶隔脂肪疝出、上颌骨后移、面中部脂肪室改变等也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5-6]。临床上可用于睑袋伴泪沟畸形治疗的方法繁多,如注射透明质酸和自体脂肪、埋线等方法,但手术松解泪沟韧带仍是改善畸形的核心步骤[7]。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在睑袋伴泪沟畸形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LEBH/PFW、TTDH/PFW均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Barton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在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治疗中采取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可改善睑袋伴泪沟畸形患者泪槽相关表面解剖结构比例及术后Barton分级情况。分析其原因为:衰老导致的睑袋及泪沟畸形是各层组织萎缩、松弛和移位等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其中眼轮匝肌限制韧带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当合理调整、复位解剖结构[8]。常规的睑缘入路手术中,仅对眼轮匝肌做简单切除操作,可实现短期下睑、面中部年轻化效果,但长期效果的维持难以保证。而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能够较大限度地保留皮下组织,维持自然的解剖结构。且眶隔脂肪释放的带蒂脂肪瓣具备血供条件,能够在移植后高效存活,对患者睑袋及泪沟畸形的纠正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持续性,能够长期维持[9]。

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提示在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中采取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为: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在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中是以同期自体脂肪完成泪沟填充,减少了后续治疗的次数,有利于减少感染、眶内出血或形成血肿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效果好。而常规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需要在后期注射填充物来调整泪沟畸形,不可避免地存在排异风险,增加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造成干扰[10]。

综上所述,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应用于睑缘入路睑袋整复术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改善睑袋伴泪沟畸形患者泪槽相关解剖结构比例、术后Barton评分,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下睑畸形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在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30 例效果观察
A Wonderful Day In Beijing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