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效果对比与评价

2022-05-05原帼力贾洋洋

新疆财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省区西北一带

原帼力,贾洋洋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2015 年3 月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明确了我国各省区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1]。西北五省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路段,区位优势明显。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作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通道,以及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制定系列政策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生态状况各不相同,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体系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各省区相关政策的特点和经济效益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对这些问题还需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效应研究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便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基于国家层面,从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研究“一带一路”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效应。孙楚仁[2]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且对非邻国的出口增长要高于对邻国的出口增长。吕越[3]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5个方面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的积极性。李建军[4]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角度出发,基于2002 年—2016 年全球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王亦虹[5]基于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国内节点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对内陆地区的作用更为明显。陈继勇[6]认为随着湖北不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贸易与投资迅猛增长。刘国斌[7]研究发现,随着延边地区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互联互通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各省区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些学者围绕各省区市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研究。王谢勇[8]对大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大连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贸易便利化等途径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安[9]对于福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今后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思路。张静[10]分析了湖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湖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措施。

(三)政策评价方法研究

政策评价从方法上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且初期采用定性研究的较多。刘婷婷[11通过定性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财税政策。朱源[12]通过政策比较、案例分析、专家讨论等方法,构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社会政策框架。随着政策评价理论、定量分析方法与计算软件的不断发展,有学者通过政策文本评价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也有学者通过分析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黄凯丽[13]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体系的特征。魏萍[14]以湖北294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量化方法分析湖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制定政策的变迁规律,得出政策演进会使政策主体扩散、内容聚焦点转换从而形成政策洼地效应的结论。目前评价政策效果的实证方法主要有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断点回归、合成控制等。汪克亮[15]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效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效果存在异质性。王巧[16]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PSM-DID 模型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石薛桥[17]运用断点回归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张弘[18]采用合成控制法,将真实陕西与合成陕西进行比较分析来测度“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可知,目前学界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效应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总体来看,对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域的西北五省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相关政策体系的研究还较为匮乏。本文借鉴文本分析法对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通过构造面板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北五省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出台的政策,并提出西北五省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以期为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现状与特征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北五省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相继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5 个方面出台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一)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现状

1.政策数量与时段。本文选择西北五省区出台的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西北五省区政府官方网站,搜集2013年—2020年间发布的内容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文件、措施、规划等。

通过整理西北五省区政府官方网站的相关资料可以发现,2013年—2020年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地方政策上,新疆出台的政策数量最多,为47项,陕西、宁夏、甘肃分别为41项、35项、31项,青海出台的政策数量最少,为21 项。进一步地,由图1 各省区政策出台的时段统计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所出台的政策数量从2015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这是因为2013年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但未有国内具体规划,因此2014 年仅有新疆、甘肃制定了相关政策。随着2015 年《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国家明确了各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西北五省区纷纷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部署,均制定了相关政策。

2.政策涉及主要领域。“五通”代表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领域与发展方向,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划分为综合、信息化、交通物流、能源、制造业、金融业、卫生、教育、创业空间服务、文化体育、商务服务、科技以及公共管理13个领域,详见表1。

表1 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涉及领域统计

由表1可知,西北五省区综合领域的政策数量最多,约占各省区政策总量的38.3%~60.9%,而一些领域政策数量为0。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综合领域多为顶层规划,涵盖了其中一些具体领域,另一方面在于各省区的优势差异导致发展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新疆大力推进“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相关政策涉及范围广,但多集中在交通物流、金融、文体、教育等领域,而科技、商务服务及公共管理等领域则较为缺乏。陕西大力推进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金融合作五大中心建设,因此政策多集中于商务服务、文体、交通物流、科技等领域,而其他领域的政策较为缺乏。甘肃为充分发挥通道优势,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商贸发展,因此政策多集中在交通物流方面。宁夏借助中阿博览会,积极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发展,因此政策多集中于科技领域。青海依托人文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因此政策多集中于与旅游相关的商务服务领域。

3.政策文本形式。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文本涵盖方案、规划、计划、通知、意见等,呈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由表2政策文本形式统计可以看出:从数量上看,新疆、陕西以意见形式出台的政策最多,占比均超过政策文本总量的45%;甘肃、青海、宁夏以方案形式出台的政策最多,占比均超过政策文本总量的35%。从内容上看,意见、规划、计划、通知主要是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规划的政策文本,具有引导性,内容主要涉及发展目标与规划、现阶段主要任务等,这类文本占政策文本总量的43%~90%,表明西北五省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方案往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适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相比之下,陕西以方案形式出台的政策文本最少,约占总数的5%,远少于引导性政策的数量。

表2 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文本形式统计

(二)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特征

1.围绕省区定位施策,有的放矢。自2015年《愿景与行动》发布后,西北五省区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新疆紧紧围绕“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制定政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陕西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抓好五大中心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甘肃依托兰州新区和敦煌文化制定更符合本省发展实际的政策,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产业合作与文化交流。青海利用藏区特色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鼓励青海企业“走出去”,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宁夏出台相关政策发展跨境电商、举办博览会,依托中阿博览会平台不断提升经济开放度,优化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与更高质量发展。

2.政策制定渐进深入。《愿景与行动》发布后,西北五省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明显增多,政策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注重设施互联互通,还包含人文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2019 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旗帜鲜明地将“高质量发展”写入联合公报,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将迈入新发展阶段。对此,西北五省区相继出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互联网+”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新疆出台政策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保税区建设等,深度融合网络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口岸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陕西出台产业支持措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甘肃利用5G网络技术,出台政策推动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具活力。宁夏将实体经济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注重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青海依托西宁综合保税区,出台相关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3.推进次区域合作,体现高质量发展。《愿景与行动》中明确了各省区定位与节点城市,西北五省区开始加强对节点城市的建设,并由独自发展转向合作共建。2015年9月,兰州市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有意愿的组织共同发起设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物流合作联盟,建立起沿线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平台。2018 年3 月,甘肃、青海共同发布《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 年9 月,西北五省区通过了《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协同向西开放协商座谈会会议纪要》。2020 年10 月,甘肃、青海两省商务厅签署了《甘肃省商务厅青海省商务厅推进国际货运班列合作框架协议》。五省区逐渐聚合资源,促进优势互补,推动高质量发展。

4.出台政策共性显著。西北五省区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制定的本地政策具有相似之处。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虽然各省区根据自身定位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规划,但由于中央政策是逐步实施的,因而增加了各省区从战略高度制定政策的难度;二是各省区对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尚处探索期,因此互相复制模仿。如制定相关政策最多的新疆、陕西两省区,新疆的定位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的定位是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但梳理所出台的政策可以发现,两省区政策定位相似,均提出五大中心建设(新疆后来有所调整,改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

首先,西北五省区制定政策的战略思路存在共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西北五省区是我国古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区域,也是多种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的中华文化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19]。《愿景与行动》对于西北五省区的定位要求均为各自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人文优势,将其打造成重要的人文交流基地。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西北五省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举办文化节、旅游节、电影节等,并与周边国家共同打造体现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与旅游产品,利用博览会、贸易洽谈会、论坛等平台加强人文交流,但由于各省区文化资源禀赋相似,导致其所举办的区域性展会主题相似,活动影响力不高,旅游竞争力不强。其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与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不定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调整外贸布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促进贸易畅通,西北五省区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实体依托和保障。新疆乌鲁木齐市、陕西西安市和延安市、甘肃兰州市和天水市、宁夏银川市及青海海东市均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促进了西北五省区的外贸增长。

其次,新疆与陕西在战略定位上存在共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陕西紧抓机遇建设五大中心。2014年,新疆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的五大中心规划。2017 年4 月,陕西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打造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在《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建立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并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建成五大中心。不难发现,新疆、陕西所要打造的五大中心具有相似之处,都着力于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及科技。就发展商贸物流而言,新疆与陕西都具有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以及霍尔果斯、喀什等多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商贸物流。陕西作为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以及进入西北的重要门户,连接南北、承东启西,多年来的立体化基础设施发展为其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打下了良好基础。就发展金融而言,新疆与陕西都具有建设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国家为推动新疆霍尔果斯、喀什等经济开发区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新疆拥有多种金融机构和融资渠道,良好的金融发展态势为建设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陕西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早,普惠金融提升了陕西金融工具的创新性和经营的特色性,使陕西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就发展科技而言,新疆与陕西都具有打造科技中心的优势。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人文环境相似,有利于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同时,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潜力巨大,有利于打造科技中心。陕西科技综合实力雄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大,高等院校数量多且高校综合实力强,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数据,截至2020 年1 月共有1340 个各类科研机构、324 个国家级园区平台、71 个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两院院士69人,丰富的资源条件有利于陕西发展成为科技教育中心。

整体来看,西北五省区都致力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人文旅游,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因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发展思路相似的问题。政策、定位相似使得各省区产业趋同且易产生竞争,阻碍了各省区优势的发挥,不利于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

三、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效果评价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北五省区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设施联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本文将从这5个方面评价西北五省区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政策沟通:积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西北五省区注重“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依托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近年来西北五省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好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陕西国际友好城市对数过百,同时通过邀请沿线国家友城政府参加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方式,推动相关合作协议签订,拓宽了密切合作的平台。

(二)设施联通:构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西北五省区地域辽阔,面积共计308.0008 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质复杂,只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根据各省区统计年鉴中2019 年铁路公路营业里程数据可知,西北五省区2019 年铁路、公路里程较2013 年几乎都增长了10%以上。同时,西北五省区不断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构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发挥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乘数效应与集聚效应,促进了经济发展。以新疆为例,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相关数据,截至2019 年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共有23条国际客运航线,与17 个国家、22 个地区通航,乌鲁木齐—比什凯克、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货运航线的开通丰富了新疆交通网络布局,推动了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三)贸易畅通:中欧班列运行联通欧亚

西北五省区通过促进贸易畅通,使得贸易物流体系更具活力。由图2西北五省区2008年—2019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新疆、陕西数据为左轴,甘肃、宁夏、青海数据为右轴)可知,西北五省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基本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为西北五省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力推动了西北五省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

中欧班列的开行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方式增加了除公路、航空外的另一重要选择,打造了向西对外开放的新平台。2013 年—2019 年,中欧班列运行列数呈现从平稳发展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其中新疆、陕西两省区增长最为明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海关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海关网数据可知,新疆于2014年开行第一列中欧班列,当年共开行55列,2017年开行列数激增,达到710 列,2018 年开行1002 列,开行列数与2014 年相比约增长17 倍;陕西中欧班列“长安号”2013年—2017年累计开行486列,2018年开行1235列,2019年开行2133列。

(四)资金融通: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西北五省区先后建立融资平台并提供相关基金支持,提升融资机制、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相关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 年西北五省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较2013 年增长43%以上,贷款余额较2013 年增长85%以上,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吸引了更多金融机构入驻西北五省区,带来了资金流动,推动了资金融通重点建设。

(五)民心相通: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挖掘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国际旅游节等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往来。据相关统计年鉴数据,由图3 西北五省区2008 年—2019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旅游人数(新疆、陕西数据为左轴,甘肃、宁夏、青海数据为右轴)可以看出,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北五省区接待沿线国家入境旅游人数整体呈上升态势,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西北五省区围绕“五通”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友好城市缔结,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了自身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引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外汇收入,政策效果显著。

四、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由前文分析可知,西北五省区通过出台政策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五通”建设,显著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同时,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也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对外贸易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及促进产品进出口[20];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技术、资金、资源和管理经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1];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拉动经济增长[22];旅游业可通过促进消费、吸引外资、增加外汇和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23]。本文据此构建了西北五省区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各地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详见图4。根据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五省区制定并执行的相关政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且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4 条路径实现。本文构建的面板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式(1)中:lngdpit表示经济发展水平;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时期;lntrade表示对外贸易;ln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lntrs表示基础设施建设;lninc表示旅游业;β1~β4分别代表各变量的系数,β0为常数;μi为控制变量,εit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发展水平(lngdp)。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同时为消除通货膨胀和异方差的影响,本文选择以2008 年为基期采用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折算成实际GDP并对其取对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本研究的解释变量为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对外贸易(lntrade)用西北五省区进出口总额来衡量,为避免价格因素影响,以2008 年为基期采用各年GDP 平减指数并取对数消除异方差影响;外商直接投资(lnfdi)用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衡量,为避免价格因素影响,以2008 年为基期采用各年GDP 平减指数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影响;基础设施建设(lntrs)用铁路和公路加总里程数来衡量并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旅游业(lninc)用旅游外汇收入来衡量,为避免价格因素影响,以2008 年为基期采用各年GDP 平减指数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影响。此外,对外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旅游业收入均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平均汇率转换为以人民币为单位。

控制变量为政府支出、产业结构、人口增长、金融水平。其中,政府支出(gov)以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 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ins)以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衡量,人口增长(growth)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金融水平(finance)采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之比衡量。

本文选取西北五省区2008年—2019年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西北五省区统计年鉴及各省区政府网站、中经网统计数据。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6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先考察方差膨胀因子(VIF),若取值均小于最大容忍度10即表明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进行后续的回归分析。然后采用Hausman检验确定最优估计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见表4。

表4 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结果

由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54,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性较好。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为替换基础设施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货运量体现了运输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本文选取铁路和公路加总货运量(lnft)为替代变量。由检验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替换变量后所得结果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相似,说明模型稳健性较好。

从解释变量来看:对外贸易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其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西北五省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并通过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其促进了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较多,引进外资可缓解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其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西北五省区重视推动设施联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物流运输能力,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旅游业的发展没有提高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虽然西北五省区均制定了相关政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旅游业,但未能很好地将独具特色的异质旅游资源优势转换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除陕西、新疆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外,其余省区均未能形成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各省区的旅游文化宣传活动、旅游品牌、旅游产品与服务具有相似性,因而削弱了西北五省区旅游业的竞争力,使其未能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控制变量来看:政府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财政支出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其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西北五省区重视科技的推动作用,注重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不断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对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人口增长虽然代表了一定的潜在需求,但其未能很好地激励经济发展。金融水平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西北五省区不断加大对金融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激励引导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提高了金融集聚水平,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北五省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西北五省区出台的政策具有数量多、涉及领域宽、文本形式多样等特征,但制定政策的思路具有共性。采用面板模型对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西北五省区以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路径积极进行“五通”建设,显著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二)对策建议

1.优化定位,因地制宜规划政策体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五省区应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政策,继续推进和强化“五通”建设。各省区应根据自身优势资源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能源、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产业充分发展,并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科学技术、信息、能源等领域,需要专业化、国际化、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而政府应更加重视教育,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持。

2.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平台。西北五省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位置,可凭借优越的地缘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一是简化通关手续,依托自贸区、保税区、跨境电商促进贸易转型升级。二是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中阿博览会、贸易洽谈会、高峰论坛等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同时,继续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释放西北五省区贸易潜力。三是通过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电影节等活动合力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推动西北五省区发展人文旅游。

3.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面开放能力。西北五省区需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全方位互联互通,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更好地为商品、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提供良好的硬环境。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流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推动孔子学院在沿线国家的推广,促进营商软环境建设,提升西北五省区全面开放能力。

猜你喜欢

省区西北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黔西北行吟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