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0年新生儿临床用血分析

2022-05-05李媛媛马淑芳

系统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血量血浆

李媛媛,马淑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山东滨州 256600

新生儿输血治疗包括输注各类型红细胞、 血浆及血小板等,常见的疾病包括不同因素引起的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伴随我国二孩政策的落实放开,高龄、高危产妇的增加,危重新生儿、超早产儿、超低体重儿比例日益增多,对血液制品需求随之增加。 新生儿作为特殊的用血群体, 因年龄小、体质量低、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在输血治疗中与成人有明显不同, 每次输注量往往低于供血量,血液浪费较为严重。 因此,对于新生儿输血而言,如何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输血、避免血液浪费成为目前临床重要的课题。 为了给以后新生儿临床输血提供数据支持, 节约血源, 该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对该院收治新生儿634 例的临床用血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并且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共634 例,对其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 收集新生儿临床用血单位、数量、总量,实际输入毫升数、剩余毫升数等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血液制品的计算方法,结合医院输血科的数据,全血按200 mL为1 U,红细胞制品1 U 约为200 mL,冰冻血浆1 U约100 mL[1],血小板250 mL 左右为1 治疗量。

2 结果

2.1 红细胞使用情况分析

红细胞临床应用最小规格为1 U/袋,最大为2 U/袋,其中使用最多的规格为1 U/袋, 剩余量明显多于实际输入量,总剩余量是总输入量的6 倍。 见表1。

表1 红细胞使用情况

2.2 血浆使用情况分析

该单位血浆使用的最小规格为80 mL/袋,最大规格为200 mL/袋,其中使用最多的规格为100 mL/袋,剩余量明显多于实际输入量, 总剩余量是总输入量的2.8 倍。 见表2。

表2 血浆使用情况

2.3 血小板使用情况分析

输注血小板使用规格一般为1 治疗量为1 单位,可见总剩余量是实际输入量的7.8 倍。 见表3。

表3 血小板使用情况

2.4 各类型血使用情况分析

红细胞、 血浆及血小板实际输入量分别占供血总量的14.2%、26.5%、11.3%; 实际剩余量占供血量的85.8%、73.5%、88.7%, 各类型成分血平均每次实际输入量为8~80 mL。 见表4。

表4 各类型血使用情况

以上数据显示, 该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用血总量为109 210 mL,实际输入血量为17 829.6 mL,占总血量的16.3%;总剩余血量为91 380.4 mL,占总血量的83.7%(其中一袋100 mL的血浆因患儿放弃治疗未输注而浪费),剩余血量是输入血量的5.1 倍。

3 讨论

输血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等尤为重要,输血是抢救的有效措施之一。科学、合理的输血治疗可以缓解、治愈患儿的相关疾病,甚至可以延长或挽救患儿的生命[1-2]。输血治疗是把双刃剑,虽有积极的作用,但若不能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从而造成血液制品滥用,可能会危及患儿生命,因此需要新生儿临床医师认真仔细评估患儿病情,权衡利弊,尽可能避免和预防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提高,目前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急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率越来越高,生存质量也越来越高[3]。但是由于此类患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红细胞寿命较成人短,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易出现严重贫血;同时易发生缺氧、炎症等,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大,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此现象越严重,往往需要输注较多的血液制品, 因此新生儿用血需求不断增加,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输血率可达到80%以上[4]。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无偿献血的呼吁,群众无偿献血意识增强,无偿献血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临床用血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无偿献血的增长速度, 单纯靠增加血源的供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5-6]。因此,面对血液资源如此稀缺珍贵,临床输血专家呼吁大家,节约用血与增加血液供应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该调查研究发现, 近两年该院新生儿实际输血量约占供血量的16.3%,总剩余量是总输入量的5.1倍,血液浪费极为严重。 特别是血小板制剂,制备过程复杂、要求严格,保存时间短,是最为珍贵的血液制品,但却是浪费最严重的,剩余百分比最高。 该单位血浆使用的最小规格为80 mL/袋, 最大规格为200 mL/袋,其中使用最多的规格为100 mL/袋,剩余量同样明显多于实际输入量,总剩余量是总输入量的2.8 倍。这与丛培芳等[7]在相关研究中表明,使用最多的规格为100 mL/袋血浆时,剩余量也明显多于实际输入量,总剩余量是总输入量的2.5 倍,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为:①目前提供给新生儿的血液制品大部分为红细胞为1 U/袋,血浆为100 mL/袋,血小板每袋为1 治疗量,但是由于新生儿、早产儿,特别是超早产儿,体质量较轻,往往需要少量多次输血,一般采用小剂量输注,每次输血量往往小于袋装血的量,造成血液的浪费。②采供血机构在更小规格血液制备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采供血机构经营的主要因素为成本和经费[8],然而由于一方面要提升硬件措施,引进高端试剂及仪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献血的宣传, 这些均导致机构成本投入增加[9-10];其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许多血站经费并不能得到及时保障;除此之外,小剂量制剂分装所需要的无菌连接成本并没有纳入正规收费标准, 从而导致许多采供血机构不愿意提供小制剂血液[11-12],因此出现了儿童用血成人量供应的现象,临床浪费较为严重。 ③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危重或因家庭因素放弃治疗,血液并未使用,却无法退回输血科或血站,只能丢弃,造成浪费,反映出各部门协调不够,存在沟通障碍。

因此,为了保证科学、合理地用血,特别是对于新生儿临床输血,建议做到以下几点:①继续积极鼓励无偿献血,特别是医护人员及用血家属,增加血液供应。 ②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输血,杜绝营养用血、超范围用血。③加强与输血科工作人员联系,加强输血科与血站的联系,新生儿用血不应该出血就必须输血[13],若患儿发生病情变化或家属要求出院,应及时告知输血科,可以不发血或将未输注的血液及时送回输血科。④经该研究调查分析得出,新生儿输血量平均为8~80 mL, 因此新生儿输血最好选择小规格制剂血液,首选红细胞0.5 U,冰冻血浆100 mL 或更小制剂血液为宜, 甚至可以精准输血。有调查显示,福州地区2015—2018年0.5 U/袋的红细胞血液制剂供应量较前增长,需求量较前增加[14]。因此, 血站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可以制备小制剂血液,以更大程度减少血液浪费。⑤有研究认为对于住院期间估计需要反复多次输血的新生儿, 最好全程使用同一位献血者的血液制品, 特别是对于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这样可以减少接触非己抗原,减少免疫性溶血的发生,从而降低输血的风险[15]。

综上所述, 目前新生儿临床用血血站多供给大规格血液制品,供血量明显多于实际输入量,剩余量远远多于输入量;此外,对于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的新生儿输血量越小,输血次数越多,血液浪费越严重。 因此, 新生儿输血治疗建议使用小规格血液制剂,更符合新生儿的临床用血原则,不仅可以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减轻社会献血、供血的压力,有效节省血液,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输血的风险,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都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血量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为何春眠不觉晓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人为什么会觉得口渴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价值
把天文数字扔进粉碎机
献血会不会使体内血液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