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视域下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5-05李明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高教师职业青年教师

刘 欢 李明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型至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专精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作提上新日程。数字化、智能化等新趋势也在催生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新探索。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人才渴求、职教体系的自强求变、职教观念的悄然转变,使职教改革迈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教师是关键。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决定职业教育的质量,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如何提升高职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是时代赋予职教改革的新命题。

1 新时期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框架构建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尚无明确定义,也无全国性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从各自研究领域、研究角度、研究层面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胡建波认为,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等4 个方面。徐华认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应着力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能力、实践操作与指导能力、服务社会或企业合作能力。游瑞华等认为,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高职青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技能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备受关注。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等各个层面都对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高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为达成教育目标与职业成长而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依据当前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涉及的具体工作任务,笔者构建了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框架(表1)。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综合知识、科研能力、实践能力5 个方面。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思想引领,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课程思政育人、工匠精神等;教学能力与综合知识是教师职业基石,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综合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通识知识等;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的发展与延伸,科研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处理文献、实验设计与科研表达等能力,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能。

表1 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框架

2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机遇与挑战

2.1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机遇

2.1.1 政策红利: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以及系列重量级文件的颁布,为职教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全面强化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和素养建设,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才能为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

2.1.2 现实基础:多方协同的素质提升培训

多方协同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为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历经15 年持续推进,目前已构建了完善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不断丰富,已形成面向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职教师、校长(书记)、名师(名匠)全面覆盖的培训计划。此外,培训主体从以学校为主体延伸到校企协同,培训方式由集中的专项培训发展为集中与分散、专项培训与访学研修并举;培训基地的数量、规模、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等不定期举办的线上培训、讲座、竞赛等,也为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学习平台,职教教师培训新格局正在逐步构建。

2.1.3 学校命题: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中间力量。教师是完成教育大计的根本。“职教20 条”的践行、“三教”改革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也直接关系“双高”建设任务能否高效落实。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任务指标中,师生国家级竞赛奖励、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立项与建设、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建设等诸多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努力。所以,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得以成功的人力资源基础。

2.2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挑战

2.2.1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教师角色

人工智能技术,如AR 增强现实、体感交互、3D体验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形成新的教育形态,对教师产生诸多冲击。例如,线上教学、成绩统计、学情统计、学生评价、小组合作、线上讨论、投票等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智慧树、学习通、雨课堂或者中国大学慕课等移动端APP 就能高效完成。教师从简单重复性工作中被解放出来的同时,对其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如何采用增值性评价的方式完善学业成绩评价、如何针对每个学生的学情数据为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等。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形成的新型教育形态,要求教师重塑角色。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更需具备学习资源开发的能力、学习情境创设的能力、把控学习过程的能力、客观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以及与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坚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成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合格教师。

2.2.2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起点低

高职连年扩招,使高职院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保障扩招后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质量继续提升,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吸引大批年轻教师加入高职教师队伍。高职青年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且以不具备师范背景的毕业生为主。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优点是专业基础知识和通知知识扎实;缺点是专业实践能力匮乏,且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教学训练,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来自企事业单位转聘的青年教师。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优点是企业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缺点是教育教学理论积淀与教学实践经验为零,且其中部分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综合知识积淀薄弱。通过以上途径引进的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调控、教学结果评价等能力方面普遍薄弱,需要着重提高。时代的发展赋予青年教师更多的使命,青年教师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才能适应职教改革的需要,担起人才培养的重责大任。

3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3.1 凝心聚力,抓牢入职培养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入职培养,能够有效帮助新入职教师掌握大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增强科研意识,同时还有助于新入职教师把握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四史”学习,强化新教师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提高师德修养。但是由于新进教师个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如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各不相同,为达到最佳入职培养效果,需新进教师、就职部门、学校、政府等4 个方面凝心聚力,共同助力。青年教师入职后,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特点,制订教师生涯成长计划,主动查缺补漏。就职部门可结合新进教师的岗位特点,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如有的二级学院要求新进教师辅助教学或学工工作、规定新进教师每周听课任务,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和课程思政培训。高职院校可从全局角度制定整个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入职培养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等基础模块,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调控、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媒介运用等教学模块,以及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学生管理、指导竞赛等发展模块。政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增加面向新进青年教师的专项培训;从制度上支持青年教师,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校企联合培养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3.2 “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加快青年教师适应职业环境,提升青年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建议高职院校实施师徒培养制度。选聘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正高级、副高级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师徒互选并结对,通过培养协议和培养计划保障培养效果,由导师传思想、帮业务、带作风。例如,通过带领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科研项目等,在实践中达到“传帮带”的效果。高职院校以学期为单位,考核师徒培养成果,制定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师徒培养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名师名匠、职教专家、省级优秀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师徒培养任务,带领青年教师历练与成长。

3.3 企业实践历练技能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它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高职教育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然而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实践与实操能力薄弱。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尤其是有二级学院的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青年教师作为实习生领航员,倒逼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成长。或者是在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系统的项目中,把青年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倒逼青年教师成长。

3.4 教学团队助远航

高职青年教师想要提升职业能力,仅靠青年教师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依托教学团队深入推进。教学团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抓手。教学团队有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两大类。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为单位,在统筹专业建设和推进、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研制专业教学指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课程教学团队则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元素进行组建。将青年教师纳入教学团队,老牌团队注入新鲜活力与生机,使青年教师发展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以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为例,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建设与任务推进由高级职称教师领衔,青年教师在备赛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的打磨与研讨,如教学导入方式的确定、教学案例的设计、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提炼、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教学改革与研讨活动、线上教学如何实施等,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学能力。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必然会有感受,有触动,有落地,有提升,这些团队工作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总之,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双高”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青年教师等各部门、各领域共同努力,积极谋划。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双高教师职业青年教师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