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国贸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异研究
2022-11-13吕津津郭方田徐甜甜王华玲
吕津津 郭方田 徐甜甜 王华玲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0 引言
在过去的20 年中,全球社会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生产和社会过程的数字化(个人互动的方式)。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一步步强化了对人力资源的重视,高技能的人力资本已成为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认为,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5.8 万亿元,占到了当年GDP 的36.2%。
数字经济以其特有的经济形态在赢得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要素市场的需求变化。数字转型对经济具有普遍影响,它促进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积极使用和知识密集型资产的开发,从而可以完全重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旧规则。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新的就业形态也滋生出新的就业需求和新的人力资源需求。
1 数字经济及其影响
数字经济是在神经科学、神经技术、神经工程、脑机接口等基础科学和跨学科科学知识突破的结合点上发展起来的。在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技术变革加速发展的国家,混合动力已经在有效地创造,由于定向人工技术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性,间接管理加速了智力活动和自然发生的技术进步。技术确保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
过去几年,由于制造工艺的持续技术发展和创新,全球工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4.0”概念的出现,再次引发数字工业革命的浪潮。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和机械化织机的使用以及新的炼铁方法,在18 世纪末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劳动。这一技术变革的必要性一方面源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大幅增长。与以前只有人类和动物的纯体力才能实现的生产方式相比,动力发动机允许更好的生产方式。
事实证明,资格认证是增长的动力。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的倡议以及系统的应用研究,产生了机械工程和科学管理,由此开启了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内燃机和电动机被认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铺平了道路。
公司信息系统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进行了优化。最早的数据技术应用是记录保存和设计图纸的转让。随着数字计算机的普及,内部流程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业化向第三阶段过渡,促使IT 部门的成就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转向互联网产业。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模块化接口实现了成本高效的交易,在广泛的市场中,这有利于将分工结构扩展到全球生产网络。
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形式,工业4.0 将重构商业模式,强调信息整合和分析。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催生了众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持续渗透并融入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实现线上数字化转型,并创造了众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
1.2 数字经济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不断积累的不同技术的开发成功,导致了一系列工业人工智能的诞生,在这些工业中,人类的存在已经出现过时现象。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体系。机器人技术是节省劳动力领域新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除了机器人技术,还有一系列其他技术正在成功开发,这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自动化和3D 打印等新制造技术以及数字平台等新分销技术的出现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然而,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这些技术最终有助于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增长。
其一,作为数字经济的载体—数字内容存在典型的共享性,数字化使得无材料成本、无质量损失,只需最少的工作量就可以生产出无限量的数字数据或对象副本。尽管创作成本很高,但内容复制的成本却大大降低;由于数据传输的成本非常低,且不存在传输损耗,因此,数据信息比普通商品的保持时效更长。创业者不需要获得大量资金来源,也不需要在试图通过信息接触更多受众时对守门人施加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更利于创业。然而,数字内容的共享和分发也给企业带来了障碍。基于对容量的简化访问,定价的经济规则不再适用,预计数字内容将免费提供。数据保护和版权问题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其二,数字经济代表了当代的一个关键特征,它影响着经济的特征,并在不迁移的情况下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新机会。通过发展远程劳动形式,数字经济还可以减少性别偏见和其他形式的歧视,这是因为工人可以进入遥远的市场,在那里,这种形式的歧视似乎在社会中不太根深蒂固,因此不太可能影响招聘过程。此外,数字经济可能会提供新的论坛来促进国家内部的一体化,除了基于政府的举措外,还可以促进社会保护,例如,在线平台可以允许不同背景不同种族的人同时接受培训。因此,数据经济成果可以跨国界实现共享。
1.3 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20 年为39.2 万亿元,占GDP的38.6%,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容纳就业量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但是关键技术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如在算力平台建设方面),未来我们需要持续推动大数据等职业技能培训,缓解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短板。
2 数字经济下的国贸专业教育问题
技术进步引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强化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数字经济在贸易领域的延伸形成数字贸易的新形式,当前,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引擎,引发全球国际贸易格局和产业的变革。数字贸易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和影响竞争结构等对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就业结构。数字贸易具备知识性和技术密集性特征,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偏向高技能型人才,而且在替代弹性足够大时,数字经济还将进一步抑制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因此,数字经济下的人才培养要契合市场需求。
2.1 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下的人才需求特征
2.1.1 高技术能力需求
数字经济以数字内容为对象,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向社会提供数字服务,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会扩大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就业的需求,同时减少低技能就业者的竞争优势。针对数字贸易的技能需求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和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ICT 技术,对贸易数字进行交易,实现服务贸易的跨境交易。因此,数字贸易的从业者必须熟练运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高质量地把贸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展现给各个交易主体。这就需要具备网站开发经营管理的能力、平台运用的能力、信息发布与推广的能力,以及在线实现售前、售后服务的能力。
第二,为增强竞争力,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空间支撑,获取贸易运行的各种数据,以便能够全方位精准管理贸易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强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有效的数据挖掘能够给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敏感的数据分析技能能够为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数字贸易主要以数字服务为载体,因此对数据的挖掘需求更强烈,在获取贸易数据基础上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贸易空间和新的商机更是贸易企业的核心工作。
第三,精准营销是数字经济在技术支持下的高效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媒体营销符合数字经济要求,更具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从业者要具备开发创新媒体并进行营销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新媒体的差异,并结合目标群体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向目标客户精准发布相关贸易信息。
2.1.2 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
和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的交易对象、交易平台和交易流程都是在线完成,因此数字贸易的从业者需要熟悉数字贸易的内容,熟练运用贸易平台进行贸易交易,并能够熟悉与之相关的各种平台运作规则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便于高效完成相关贸易。
2.1.3 高情商的沟通能力
平台化的交易方式和传统贸易的沟通方式有明显不同,除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高情商,在线交易缺乏肢体语言和有效的环境暗示,交易过程中能够对交易方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较少,在沟通中极大地考验沟通者的个人素养。因此,数字贸易的从业者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没有外力辅助下的各种谈判能力。
2.2 现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培养能力
2.2.1 硬件方面
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国际贸易是民办院校和高职院校的首选创办专业,也是热门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化的要求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熟练运用各种平台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校学习期间有充足的硬件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实践。目前,高校在数字贸易实训方面面临明显的硬件短板,缺乏高质量的专门用于数字贸易人才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这两者的造价成本都比较高,而且容易折旧,尤其是实验软件,数字贸易作为新型贸易形式,市场运作要远比高校更超前,因此,高校在软件研究开发方面明显落后,造成人才技能培养的滞后。
2.2.2 软件方面
第一,师资缺乏。作为新兴的贸易形式,市场还处于不断创新中,数字贸易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始探索培养数字贸易的专业人才,而相关专业的师资更是缺乏,高校师资的培育是长期工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从短期来看,各个高校在数字贸易的师资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具备或者不充足的情况。
第二,教学资源分散。数字贸易专业是集贸易专业、大数据专业、计算机专业于一体的综合专业,首先,在各个院校不一定设置有相关专业,尤其是大数据专业;其次,各个专业分布在不同学院,要整合相关专业资源进行数字贸易的建设难度非常大。因此,现有国际贸易专业虽然设置有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方向,但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却难以安排数据采集与挖掘、平台运行与管理和店铺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第三,教材不能及时匹配。教材的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数字贸易作为新兴的贸易形式,其理论经验和知识储备都明显不足,难以保障相关专业教材的建设;此外,考虑出版社的市场化运营要求,基于高校的相关专业比较少,对教材的需求较小,所以出版社也难以有较强意愿出版相关教材。
3 数字经济下国贸人才培育的思考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所需要的高数字技能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环节难以高效供给的,国家的各项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地,应该攻坚克难,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3.1 政府层面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在社会改革中,优质人才是改革的先锋。所以作为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政府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和引流,为人才培养制定前进的方向。从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看,政府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促使市场各个主体主动提升技能。
3.2 企业方面
数字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高技术人员的竞争,所以企业对高技术人才培育的压力是最为明显的。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也可以设置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利用各种平台在线提升个人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为高校提供优质的市场上最新的数字资源和实习平台,助力高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3.3 高校方面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要打破现有人才培养的设置约束,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市场人力需求,同时设置多元教师类型,优化师资结构,以培育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为引导,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