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 “民本思想”与“人民至上”
2022-05-05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
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古代许多的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阅读这些文化经典,既要对其充分理解,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请针对此话题写一篇作文,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是其仁政思想的深刻体现。孟子能从当时的时代出发,洞察社会症结,他的思想,穿越千年,启发着后世。
作为有抱负的思想家,孟子力图以仁政创造一个理想社会来回应时代。但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统治者的阶级地位不可撼动,而仁政思想不过是另一种统治人民的方式,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的政权,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而“推恩”一说从实质上看,属于居高临下的施舍,其目的是为君王“保住四海”,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有本质的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必须厘清。
所以,写作此文应本着客观辩证的原則,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及科学的分析。
佳作展示一
“仁政”的光辉
◎祁泰霖
在中国思想界,从来不乏“光彩和锋芒”。孟子便是众多杰出思想家中的一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极其繁荣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诸侯争霸,连年兵祸,让平民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
因此,那个时候的百姓最需要的是一个安宁的家园,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怀仁爱之心、时时关注民间疾苦的孟子提出了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振聋发聩的理念,希望那些以牺牲百姓生命为代价征战天下的君王们能够“以民为贵”,追求“人和”,如此,方能真正拥有民心,从而“推恩足以保四海”,真正称王称霸。
不得不说,孟子是那个时代最具真知灼见的高人。他第一次将孔子“仁”的观念阐释得如此具体,也第一次将“民”的地位推举得如此之高。因为来自民间的他深深明白:纵使武力可以夺取天下,但终究收服不了民心。所以,他才一直强调“人和”,强调“推恩”,强调“得道多助”,强调“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强调“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是要让统治者明白:真正能夺得天下并坚守天下者,唯“仁”者也。
尽管孟子在世时未获重用,但终究遮掩不了孟子思想的光辉。回首历朝历代,“仁”都会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的核心——尽管对很多帝王来说,这不过是一件自我妆扮的美丽外衣,但至少他们都知道“仁君”毕竟比“暴君”更得民心。更何况有很多的有识之士、仁人志士已将“仁”字嵌入思想深处,满含民生情怀,忧国忧民,将仁爱精神传承千年,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
君不见,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韦应物;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个“仁”字,串连起了中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情感脉络,成为滋润中华民族芸芸众生的点点甘露。
今天,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将“人民至上”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在过往百年中,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让全民脱贫奔小康,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政”理念的传承,更是对这一理念的突破和提升!
【江苏省盐城一中,指导老师:王淦生】
点评
这篇作文从孟子思想的诞生背景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谈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伟大功绩,揭示了“仁政”思想与“人民至上”理念之间的传承与突破,既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情怀”,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卓越不凡。
作文论据丰富,尤其是古今名言信手拈来,引用得恰到好处。整篇作文有思想深度,有说服力。
佳作展示二
手段与目的
◎王大淦
曾经有不少人认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发端,我则不以为然。诚然,孟子的“仁政理念”和他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瑰宝,其流露出的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的意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润滑剂的作用,但是要说孟子的思想中具有一种“民主意识”,我觉得多少有些牵强。
要辨清这个道理,首先应当厘清孟子思想与今天的民主意识究竟是将“为民”当作“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记载了孟子这样一句话:“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孟子是将“推恩”作为一种手段,“保四海”才是根本目的。其所言,是为了给君王提供一种君王与百姓“双赢”的治国策略——让民众能够享受君王的仁德,更让君王更能安享民众的奉献。客观上,人民确实可以因君王的仁政安居乐业,实际上不过是君王希望借此可以使“天下可运于掌”也!
而今天我们所推崇的“民主”,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享受治理国家的权利;而国家管理者和各种行政机构、服务机构只是人民所委托用以掌管国家事务的“代理者”和具体“手段”。
中国共产党推出的“人民至上”的理念,便是对新型的民主思想的最好诠释。所谓“人民至上”,便是以民为政之本,一切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目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掀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无须靠统治者“推恩”而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消除了贫困,人民拥有了中华民族梦想了数千年的“小康”生活——而这些,都是我们革命与建设的“目的”,而非借此拥有天下的手段。
当然,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传统文化,应当将其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考量与探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孟子的思想已经具有超越世俗甚至惊世骇俗的意义,孟子倡导的“仁爱”的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并且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值得我们向这位两千年前的思想巨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江苏省盐城一中,指导老师:王淦生】
点评
这篇作文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它的深度。作者没有人云亦云地赞美孟子的仁政思想,而是将其与今天的民主理念进行对比,突出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主”理念的巨大差异就在于:仁政思想中的亲民爱民只是一种手段,而巩固统治才是目的;今天的民主体制乃是人民当家作主,“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作文条分缕析,层层推进,说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