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理论视域下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05-05江开田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发现学习理论视域设计历史主题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教师要基于历史学角度探究主题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价值判断、优化社会实践。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基于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的原则设计教学策略,还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热点问题设定探究主题,在资料搜集中提升分析能力,在纵横评价中培养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发现学习理论;主题教学;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56-03
美国学者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1]。因此教师在展开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直接灌输知识,而应多采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结合问题设计探究主题,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探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师要围绕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设定探究主题,然后展开主题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这四个步骤完成主题探究,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价值
(一)研读史料,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要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探究主题教学的价值。主题教学符合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分析各种历史现象,掌握历史规律。学生可以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隐藏信息,从史料中得到启迪,进而更好地分析、理解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从而能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整合资源,形成价值判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能促使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自主发现各种史料,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也符合历史的学科特点。历史教育旨在借助历史学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2]。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史料资源,让学生更理性、客观、准确地展开评价,促使他们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
(三)联系现实,指导社会实践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仅要探究过去,而且还要“以史为鉴”,探究历史问题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一点,促使学生围绕社会实践设计主题活动项目,认识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在主题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将历史和现实进行联系,逐步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方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更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发现学习理论的理念,能让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下有自己的发现。
二、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原则
(一)注重整体性
要提升主题教学的课堂实践效率,教师要深入探究历史主题教学的原则。首先要注意的是基于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设计教学策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具有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正向学习迁移。因此教师在设计历史主题学习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将教材不同部分的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引发他们思考。在整体化设计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从历史现象中,整理出隐性规律,进而展开有意义的学习。
(二)强调逻辑性
在设计主题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有逻辑性的活动。发现学习理论认为,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人们获取知识往往先通过动作表征,然后通过形象表征,最后是符号表征。在设计主题教学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先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展开调查、资料搜集类活动,然后用生动的图文资料促使他们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再让他们总结归纳,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其影响。这样的主题学习由浅入深,体现出了清晰的逻辑脉络。
(三)重视发展性
不同的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结合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探索过程中的正、误答案都具有反馈价值,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正确答案,也要关注他们的错误答案,并调整引导策略,提出附加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历史主题教学要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深入地展开主题探究活动。
三、历史主题教学的模式探究
(一)结合生活热点,确立主题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展开发现学习。一般来说,学生会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关注,也容易对其产生直觉思考,因此教师可以用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探索活动。
“灿烂辉煌的文学”能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教师可设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搜索史料,挖掘史料中蕴藏的现实意义。如有学生阅读了不少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认为古典文学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再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发现“中国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展现了这种意境。于是学生便深入探究此问题,思考当代人能从古典文学中得到哪些启迪,如何在创作新的文学作品时,既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展现出时代性。这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史料,探究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又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展开探究,确定探究主题: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和世界各国进行交流?怎样更好地展开外交活动?在探究该问题的时候,学生首先结合历史进行思考,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继续探究,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后来出现了哪些变化,最后再结合各种社会新闻进行分析,思考中国现如今要如何更好地和他国沟通。另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主题探究的收获创作小论文,为中国的外交工作出谋划策。总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因此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将社会生活中的热點话题作为主题展开探究,这样能更好地让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
(二)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加工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学生能自主发现各种问题,那么他们能快速进入相关的情境,研究热情也更为高涨。因此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展开分析、加工、整合等探究工作,并让学生针对探究得出的不同答案展开辩论,这样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辛亥革命如何追求民主,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在探究中,学生首先要多方搜集史料,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然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根源,并搜集一些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探究其中的异同。最后,学生认识到,革命派从其他国家革命成功的历史中获得启迪,认为也要通过革命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他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变得强大,摆脱贫弱的状况。在整合资源后,学生能感受到革命者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升了价值判断的能力。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一个形象表征入手,展开自主探究,让主题探究活动变得更有逻辑性。又如围绕“剪‘辫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个主题,学生要尝试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力。学生通过动作表征搜集到了各种史料,发现“剪辫子”是辛亥革命之后移风易俗活动的一种,剪掉辫子象征着和旧制度决裂。受此启发,学生还搜集了更多信息,发现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变化。这样从某个社会现象入手,更深入地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逻辑性。
还需注意,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的时候也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让学生意识到“论从史出”的重要性,学会搜集资料并分析历史材料的真伪,学会筛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结合资料,设计多种实践活动
在学生搜集好资料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展开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思考搜集什么史料,怎样整理这些资料,最后再将史料运用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主题展开了主题探究。在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的时候,有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却没有相关的史料进行佐证,于是教师便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尝试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分析、整合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国民党合作取得的,同时还得到了很多外国力量的帮助,可见要综合分析、整合思考,才能更客观地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为此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本市有没有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学习基地,借此分小组展开活动,在参观、访问、调查后围绕“我们如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并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团结合作,坚持不懈,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面对这样来之不易的果实,依然有部分人不懂得珍惜,出现了淡忘历史等情况。学生最后得出见解:要尊重前辈们的付出,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和侵蚀。
(四)纵横评价,提升学习积极性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反馈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反馈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自主发现错误,发现正确答案,那么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纵横评价,看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既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要帮助他人进行分析,共同提高。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
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的特点”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在探究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评价,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如有学生只是分析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等表面信息,没有深入挖掘下去。然而其发现其他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如通过历史现象解释本质,可以有效分析解放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变化;又如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也可以很好地分析解放战争,这些学习方法值得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
又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有学生认为:“如果没有天京变乱的话,我们就会在19世纪的时候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教师把握住这个生成资源,让其他学生分析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促使他们逐步学会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在深入探究中,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观点的错误源于没有看到在太平天国运动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尚未诞生,因此太平天国与资本主义关系不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反馈评价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端正了态度,思考要如何才能改善、优化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主题探究的效果也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主题教学的要点是用各个主题贯穿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中,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主性、互动性的学习方法。主题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自主探究,尝试发现学习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引导学生展开主题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结合各种主题展开问题探究和自我建构,让他们在搜集、整合资料,吸取他人长处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董青.高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江开田(1967~),男,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中學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高考教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