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式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对策
2022-05-05黄乃祝何基生秦林姿
黄乃祝 何基生 秦林姿
[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我国原生态家庭教育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后果。积极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改革,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就是培根式教育,其价值取向就是固道德品性本源、扎智慧和身体深根,使孩子说真话、走正路和做好人,培育孩子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铸造与敦厚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理想信念。家庭教育的基本职责在于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发展,重要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丰富感性经验,核心职责在于培育孩子道德品性。
[关键词]新时代;培根式家庭教育;价值取向;职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孩子品德和能力的养成,家长责任最大、影响最远。美国学者马振翼提出“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1]。当前,很多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不科学教养状态,一些孩子表现出诸多身体、心理和道德问题。因此,思考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拥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懂得基本的教育职责,是当前家长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原生态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课程设置和学业压力的原因,很多年轻父母在家庭组建之前难以接触到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结婚生子后又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也未能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导致很多年轻家长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素养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而家庭教育的缺位、越位和错位,将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家庭教育缺位
家庭教育缺位是指年轻父母由于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尽到教育责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陪伴而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研究表明,缺少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可能导致孩子因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缺乏可信赖与可参照的权威和榜样,无法真正形成勇敢、坚强、责任等独立品质;而缺少母亲参与的家庭教育则可能使孩子缺少慈爱、宽容、合作等社会性品质。
2.家庭教育越位
家庭教育越位是指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影响下,本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实施超越孩子能力范围的“拔苗助长”教育。具体表现为不尊重孩子意愿,不顾孩子学习兴趣、能力和潜力,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强制孩子参加奥数、英语、书法、舞蹈、围棋等各种特长培训班等。这种超越孩子能力范围的“拔苗助长”教育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过早背上沉重包袱,失去童年应有的快乐时光,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伤害。网上一则段子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越位情况:两个家长对话,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才四岁已经掌握了1500个英语单词,不知道够不够用;另一个家长说在美国肯定是够用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用[2]。
3.家庭教育错位
家庭教育错位是指家长教育素质与能力不足,教育中奉行分数至上理念,存在重智力轻品格、重知识轻习惯、重特长发展轻全面发展、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营养保健轻体育锻炼等诸多问题。如有的家长虽然教育期望值很高,却缺乏教育理性和智慧,对待孩子不是袒护溺爱就是严苛责罚,不懂得宽严相济、亲情与磨砺兼施;有的家长教育热情很高,却不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不了解孩子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和引导策略;有的家长教育信心很足,却不懂得知识学习需要劳逸结合、需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互循环以及“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教育原则;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不懂得“再富也要‘穷’孩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二、新时代培根式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家庭教育要抛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克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和“分数至上”心理,按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理念开展“培根式教育”[3]。培根式教育重在培养个体的道德品性之根、智慧之根、身体之根,只有根深和根正,生命的色彩才会斑斓、生命的高度才会挺拔。斯托夫人曾言“伟大始于家庭”。“孟母三迁”成就孟子,钱氏家训造就钱氏伟人(钱穆、钱钟书、钱学森等)就是典型例子。反过来,孩子的一言一行表现出的亦是家庭教养的结果。
因此,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教育促使孩子固道德品性本源、扎智慧和身体深根,使孩子说真话、走正路和做好人,培育孩子的核心素養与关键能力,铸造与敦厚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理想信念。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应把教育严重窄化为分数与智育,而是要肩负起培根责任,在长期密切接触中践行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孩子未来的出彩人生奠定生命底色。
三、新时代培根式家庭教育价值的实现对策
1.培根式家庭教育的基本职责——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个体经受各种挑战和挫折,成就一番事业的保障。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家庭教育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展方面尤为紧要。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保障睡眠时间、日常锻炼、均衡科学饮食与营养等方面。
(1)保障孩子睡眠
睡眠是正常生理周期的表现。要想孩子白天学习精力充沛,就需要让他们的大脑在晚间得到充分休息。如果学校作业过多、学习压力过大,将导致儿童长期睡眠不足,进而出现身体生长缓慢,内分泌紊乱,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出现烦躁、抑郁、幻觉等精神问题。因此,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孩子的睡眠,提倡让孩子早睡早起(夏秋)、早睡晚起(春冬)以获得相对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每天睡眠不应少于10小时,晚9点入睡,晨7点起床;小学高年级(4-6年级)学生每天睡眠不应少于9小时,晚10点入睡,晨7点起床;初、高中学生每天睡眠不应少于8小时,晚11点入睡,晨7点起床。
(2)保障孩子日常游戏和体育锻炼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其创造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要指导并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中,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约翰·雷特里博士指出:当孩子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特殊蛋白,帮助脑神经建立连接,因此爱好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大脑发育得更好,同时精力更加充沛,反应更加灵敏,做事更加积极主动。莎拉·斯米兰斯基教授研究发现:随心所欲的玩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创造力、更好的语言理解力、更好的解决能力、更强的好奇心、更高的智力、更好的社会情感活动能力,让孩子减少攻击行为、更富有同情心、更有效地克制冲动行为,让孩子拥有更佳的情绪和社交调整能力、更富有创新、更富有想象、注意力持续时间更长、更具责任感……[4]。美国中小学十分崇尚体育活动,他们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关注书本知识、考试技能,还应涉及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意志品质涵养。而游戏和体育活动则能让孩子学会书本之外的更多重要技能,如遵守规则、自我激励、全心投入以及合作等。
(3)保障孩子科学饮食与营养均衡
孩子身体发展除了合理睡眠、日常游戏、体育锻炼外,还与饮食和营养密切相关。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外出就餐和点外卖日益成为很多人的饮食常态,餐桌时光因此而逐渐丧失其作为培养饮食习惯和传承饮食文化的家庭教育课堂的功能。2017年5月,北京大学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1985年到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增至3496万人”[5]。尽管儿童肥胖原因复杂,但高热量、低纤维(蔬菜、水果)的不科学饮食习惯亦不容忽视,孩子因不科学饮食导致肥胖症继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也非危言耸听之事。因此,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孩子饮食与营养问题,要懂得饮食与营养方面的科学知识,教育并引导孩子不要过多食用膨化、油炸、腌制、烧烤等食品以及碳酸饮料等,坚决纠正孩子暴饮暴食或偏食现象,确保孩子每天均衡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等营养物质。
2.培根式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为孩子学习提供丰富感性经验
孩子上学后的学业表现与童年阶段的感性经验积累息息相关。学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的改革理念,但学生的早期经验从何而来,是家长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亲子阅读是孩子早期经验的重要来源。当前,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懂科学教养方法,过早让孩子“触电触网”,造成孩子思考能力的降低。事实上,阅读是丰富孩子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家庭亲子阅读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饥饿期”在14岁之前,这一时期的阅读体验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而如果父母能够在幼儿5岁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或者睡前半小时开展亲子阅读,孩子就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形成基本阅读技巧,同时还能促进孩子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提升情感交流水平。如果孩子阅读大量名人传记等励志故事,还能激发孩子的内心欲望和上进心,使其充满精力和斗志。
孩子早期经验的另一重要来源就是父母引导孩子经常开展诸如文化、科技、体育、生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活动,尤其是远足或游学活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学识,培养弟子品质,开阔弟子眼界便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游学案例。所谓游学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学活动绝非是简单的生活享受,而是要带领孩子亲身体验异地风土人情、接受异域文化熏陶的过程,既磨练孩子的意志,提高其独立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能增长孩子的阅历和见识,拓宽孩子的视野和胸怀。
3.培根式家庭教育核心职责——培育孩子道德品性
决定个体社会成就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特别是道德品性。钱学森赴美留学时其父谆谆训导:“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孩子智力培育有学校教育系统来保障,而家庭教育则应着重关注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美好心灵的塑造等。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的高分考入北大考古系,在彰显其清晰的人生目标、独立的思考能力、高尚的理想追求等优秀品质外,更彰显了其家庭教育重品性不重金钱的育儿理念[6]。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学习,即道德推论与道德感性能力形成的敏感期是在3-8 岁前后,在10 岁前后其道德学习能力达到最佳状态[7]。所以,家庭教育要在孩子幼年时教會其学会做人,注重培养他们善良、包容、仁慈、正直、负责任、有骨气等优秀道德品性,为将来堪当大任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家庭教育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必须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明晰家庭教育的职责。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品德教育,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让孩子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总之,家庭教育要给孩子成就一段快乐旅程,培养孩子自由、自信和自强的个性;要给孩子点亮几盏远行之灯,养成好习惯、好德性和好体质;要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让他们体验和感受优良的家庭文化、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振翼.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N].人民日报,2016-11-17.
[2]杨东平.什么是“教育内卷化”?[EB/OL].教育思想网,2020-12-02.
[3]李恒.保姆式家长撑不起培根式家庭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9-27.
[4]杨咏梅.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N].中国教育报,2020-10-15,09版.
[5]沈立.吃喝非小事,食育要跟上[N].中国教育报,2018-3-1,09版.
[6]郑雪莲.培养优秀孩子,重在人格塑造[N].中国教育报,2020-10-22,09版.
[7]刘利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43-47.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