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海(节选)
2022-05-05王安忆
我曾经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其实,要追究也很难,这样的地方与现实联系得过于紧密,它的性格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它对于我们太过真实了,因此,所有的理论性质的概念就都显得虚无了。我真的难以描述我所居住的城市——上海,所有的印象都和杂芜的个人生活掺和在一起,就这样,它就几乎是带有了隐私的意味。
不过,在十多年前,我还意识不到这些,或者说,还没有碰过壁。在当时的“寻根”热潮的鼓动下,我雄心勃勃地也企图要寻找上海的根。我的那些寻根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沿黄河而下,听年逾古稀的老人讲述村庄的历史和传说。更有的是学习考古的专业,得先天之便利,首先进入了发源的地域。与他们相比,我的寻根,就显得不够宏伟。第一,是所溯根源的浅近,当这城市初具雏形的时候,已到了近代,它没有一点“古”意,而是非常的现世;二,我的寻找缺乏浪漫气息,我只是坐在图书馆里阅读资料,因为它的短暂,还不及留下遗迹,即便有遗迹,也即刻淹没在新的建设之中。
可我没有方法。我从一位杂揽掌故、索引、地方志、图书馆学的老先生那里开来一张书单。打开每一本书,都觉得不是我要的东西,而我要的东西,则又变得迷茫起来。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着,并且抄写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建筑、古迹、民情民风和逸闻。可这些东西没有使我了解這城市,反而将我与它隔远了。阅读“志”,也使我如坠云雾之中,不知如何才能与上海这城市联系起来。我的困惑甚至感染周围的人,他们也对我生出困惑来。有一位老者见我在勤勤恳恳地抄写上海俚语,就问我是不是在研究上海的方言。他问的都要比我知道的明白得多,我只能羞愧地摇摇头。
现实的日常生活却是如此的绵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细节,使人无法下手去整理、组织、归纳,得出结论,这就是生活得太近的障碍。听凭外乡人评论上海,也觉得不对,却不知不对在哪里。它对于我们实在是太具体了。
在那种住宅的区域,又不是交通干道,所以连车辆都是少的。静谧中,有一辆无轨电车驶过,在街角转弯。在这样的静谧的、窄细的、蜿蜒的、林荫布道的马路上,却设有两路无轨电车。它们均是从西到东,贯穿了这个城市的街面。它们将走过许多形形色色的街区,领略各路风光。这时候,它们在这个安谧的街角转了弯,驶上一条更为窄细的马路,简直是人迹罕至的。梧桐树叶间闪着阳光,掩隐着一扇扇黑铁门,门上有着镂花,可见里面整齐的房屋。铁门和铁门之间的墙,是奶黄色,砂粒面,吃了光,颜色就变厚了。电车好像进人了私人的领地,进到隐秘的生活里面。电流的嗡嗡声,还有转弯时的“叮”的一声,带来了些外面世界的活跃。但由于这里的隐秘的缘故,这些声音就好像包了一层膜似的,是隔世的。电车转过弯,穿过那条更加离世的小街,再转个弯,就驶上了前面的宽平的大马路,速度也略微加进了。那“叮叮”的声响,也更明快了。这样的静,却决不是寂静,而是带着午休的性质,做着些浅梦,半睡半醒中听见电车“叮”的一声。这还是入神或者说走神的时分,思绪漫无边际地游走。所以这条街就像是罩了一个白日梦,带着朦胧的笑意和花影。再过些时,学校就传出了眼保健操的音乐。这音乐在忙碌的上午并不显,到了下午就不同了。它本来是有些突兀的,但午后的静谧却是氤氲的质地,它将突兀的事物的边缘洇染与柔和了,所以事情就有了铺垫,一旦来临,反有着水到渠成的效果。音乐就这样起来了,行云流水的旋律之中,间着清脆的喊操的女声,她的声音不是将午酣惊醒,而是有些迷茫和惘然。这城市由于居住的密度,因此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传到学校的眼保健操的乐声。它们在同一时刻响起,就像欧洲城市上空的钟声。大约是高音喇叭的缘故,眼保健操的乐声总是来自高处,有一种俯瞰的姿态,在屋顶上流连,飘扬。午后,在此,便悄然结束。相反,夜晚却不是那样静谧的。它也静,但静里却带着沉重。那些夜归的脚步声,嚓嚓嚓的,携裹着一股肃杀之气,还有敲门声,也是气咻咻的。还有一种是忘了带钥匙,于是在窗下一迭声地叫门。倒是那些下雷暴雨的天,淋漓一些,急骤的雨点带来了喧哗,人们相反感到轻松,看着窗外的闪电,发出夸张的惊叫。闪电好像击穿了楼房的层层屏障,所有的玻璃窗都在一刹那间,哗啦啦地打开了,城市变得通体透明,夜晚便空廓起来。还有在很深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一声汽笛,也不知是车还是船在起程。这也让人感到城市的辽阔,竟有着那样遥远的地方,有一些暇思在暗夜下滋生出来。
(选自《王安忆短篇作品》,有删改)
技法提炼
1.生发联想,拓展思路
作文时,我们可以进行联想,多侧面、多层面地围绕中心进行思维的发散,来拓展我们的思路,调动一切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快捷筛选素材。这样作文的思路就会渐入佳境,想到的东西也会渐趋独特和深刻。如这篇文章中,王安忆由生活联系到历史、文献等,再对大量的生活积累进行深入思考,使得自己对上海形成独有的认识。
2.细心筛选,精心提炼
经过一番生发联想之后,我们有了很多可写的东西,但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入文中,就必须对其进行筛选和提炼,选出精彩之点。偏离题目的材料,剔除;叙述冗长的材料,割爱;容易与他人“撞车”的材料,舍弃。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经过深度思考来挖掘所选材料的内涵,提升它们的价值。如这篇文章中,王安忆为读者体现了自己的筛选过程,最后提炼出来的内容,让人信服。5A4DE0FE-4BD9-4E1A-BB3F-C0EB0726B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