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起画笔的残障女工

2022-05-05路杉

华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梳子漆艺女工

路杉

每天看着她们打手语,冉丽玲觉得被一层透明的茧子隔开了,里面的人相互理解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她们的喜怒哀乐不为外人知。

2021年9月,一条“谭木匠720个工人里355个是残疾人”的微博,让这家企业和它的残障员工們走入公众视线。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身体的某些部分抱有缺憾,与缺憾的对抗,是他们人生中必修的练习。

屏障

重庆万州,一个坐落长江上游、重庆东北部,深入三峡库区腹心的城市,这里有着本地最知名的企业之一。

在眼前铺开的,是石拱桥、亭台、大片的池水,和一丛又一丛的树。成块的绿色笼罩着,花园般的地方。只有不远处隐约传来的轰鸣声在提醒,这是一座工厂。越往里走,轰鸣声越来越真切、刺耳。声音的源头是加工木料的车间,在切割机器的飞速运转下,圆木变成木片,木片又被分切出梳子的模样。

厂子里只有一处稍显安静。早晨10点,白炽灯明晃晃地亮着,灯下的陈洪军拿起一支毛笔,小心地把笔尖蘸着的颜料填涂到梳子上的花样上。

她是谭木匠重庆万州工厂C3车间的一名女工,负责的工序是完成梳子的漆艺和彩绘,离喧嚣声远了不少。作为一名半聋人,陈洪军离得更远,外界的声音抵达她之前,要穿过一层厚厚的屏障。

但在周晓敏和周晓蓉姐妹俩那儿,屏障成了几乎彻底的隔绝。姐姐周晓敏先天失聪,妹妹周晓蓉后天性耳聋。姐妹俩和陈洪军一样,她们也是给梳子上色、描摹的画师。工厂流水线生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标准化,得在控制单品误差的同时,兼顾形神和细节,功力体现在毫末之间。

熟练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在一平米画桌上的付出。从青春期到长大成人,三十岁出头的她们,很久时间都是在这座工厂里度过的。

缺憾

陈洪军的面容看上去白净、年轻,笑起来头微微后仰,露出少女的神态。只有聊到过往的时候,局促和紧绷会一下子浮现。

她的人生,被小时候的一场病拖入崎岖的通道。因为吃错药,听力受到了严重损伤,和不少听障人士不同的是,她没有去特殊教育学校,而是就读于普通小学。

习惯独处的陈洪军,开始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与物,她爱上了画画和写字。小学班主任鼓励她承担下帮班级出黑板报的任务,听障带来的苦闷,一度被陈洪军消解得差不多了。但由于家境贫困,恰逢父亲生病要用钱,陈洪军初中便辍学了。

而在周晓敏看来,自己先天失聪是无法避免的命运,但亲妹妹周晓蓉成为“聋哑人”,却是最大的缺憾。

从懂事开始,周晓敏面对的就是一个无声的世界。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和小两岁的妹妹晓蓉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10岁时,她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和她一起入校的还有周晓蓉,因为姐姐先天失聪,家里人想都没想就把妹妹也送了进去。那时的周晓蓉原本是个健全的人,但在聋哑学校待久了,听力和语言能力都退化了。

2004年,陈洪军经人介绍走进了这座工厂,成为了一名机器操作工。两年后,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周晓敏也来到谭木匠,做的是打磨梳子的工作,没过多久把妹妹周晓蓉也带了进来。

2007年工厂的一则招聘,同时吸引了周晓敏和陈洪军的注意,深加工车间招募有美术基础的画工,工资比基础的岗位高出一截。周晓敏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还亲自教妹妹画画,帮助她也进了这个车间。

陈洪军心里有些打鼓,但也按不下心里的冲动,她不仅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短期培训班,还时常抽空到图书馆翻阅美术方面的资料。

这一次,命运没有亏待勤奋,她如愿以偿。三个年龄相仿的女性的命运之河,汇至一处。

破茧

2008年,冉丽玲来到谭木匠的时候,已经28岁了。她是万州人,进来之前就听说过,谭木匠工厂里接纳了不少残障人士,管理很人性化。但等真正走到岗位上,冉丽玲才逐渐体会到,作为健全人的她要融入另一个世界,也很有挑战。

漆艺和彩绘车间一共有80多个工人,一半人的生活都不得不与无法改变的缺憾共存,其中又有20多位同事拥有自己的一套交流体系。每天看着他们打手语,冉丽玲觉得被一层透明的茧子隔开了,里面的人相互理解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为外人知。

冉丽玲决定做那个捅破茧子的人。她一边买了《手语大全》上下册学习,一边抓住每一次可以和他们交流的机会。改变在悄悄发生,冉丽玲注意到,原本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残障员工,开始愿意用他们熟悉的手语和自己交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收获尊重与爱护,对于带着婚姻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找她倾诉的同事,冉丽玲每次都鼓励她们,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主动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显然,从里面挣破茧子的力量要更加强大。这一点,周晓敏姐妹或许是最好的例子。

C3车间的张主任记得,周晓敏刚来做画工的时候很拘束、默默无闻,但如今她已经能够代表公司去全国各地推广彩绘木梳文化,“基本上什么时候都是很开朗很自信,做什么东西都有她自己的想法”。周晓蓉更是长成了一个活泼的姑娘。她身形瘦削,口罩把巴掌大的脸遮去了大半个,留下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她打的手语意思被猜对的时候,笑意就从眼角荡漾出来。

看见

除了陈洪军和周晓敏这样的画工,谭木匠还有不少其他岗位的残障女工,也在为工作和生活努力着。

2月28日,谭木匠副总裁刘珂佳讲解了木梳诞生的过程:一把小小的梳子从木片到木梳,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来完成,且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苛的标准,注入了大量手艺人的心血和时间。

这背后,有负责镶齿的女工周春林。她腿脚落下了残疾,但这并不妨碍她将手艺活做得非常熟练,粘胶、把梳齿嵌入,每一把梳子都稳固、整齐,合格率最高的时候能达到100%。

也有在漆艺车间工作了十几年的陈小兰。她走起路来也不太方便,但她是漆艺高手,将金箔刷在木梳上时,能将厚薄和宽窄度都控制得刚刚好。

还有因一场车祸高位截瘫的刘志立。她一度非常介意“残疾人”的标签,第一份工作在商场服务台,她每天都能感受到陌生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后来到了谭木匠,她成为一名数据录入员。在这份工作里,刘志立觉得自己得到了信任和包容。

互联网的力量,让女工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许和动力。

在日常的工作里,厂房是灰色的,工服也是灰色的,女工们一直在与灰色周旋。唯一的彩色便是调色盘里的颜料,和梳子上的画。

命运给了她们残酷的一面,却也淬炼出一颗颗发现美好,以及想把美好带给更多人的心。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2022年3月8日CB1C51C2-AF4C-4777-B4F7-36A3BE12D894

猜你喜欢

梳子漆艺女工
你的梳子选对了吗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建筑女工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