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5-04卞纪兰刘学衔

农业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公共服务供给

卞纪兰,刘学衔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提升农村发展总体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这关乎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开阔、地形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系丰盈,一年两熟。截至2019年,河北省农用地面积为1 306.14万hm2,耕地面积达6 523.55 hm2。乡村人口达到2 979万,为河北省总人口的39.9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总人数达322万。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期望为有效提升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1.1 指标选择

黄祥庚等[1]认为农民是否幸福的一大重要衡量标准是其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其运用OLS经济模型对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城乡基础设施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社会公平感等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农民对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刘玮琳等[2]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他将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投入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分析发现注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强化环境因素以及增强区域间的协作,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有利手段。刘晗[3]认为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改善民生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指标等要素,找出了制约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所选指标,本文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选取了其中3项指标: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教育。根据河北省近三年有关统计年鉴进行数据统计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1.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近三年来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有线电视、宽带数量,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逐年稳步增长。这说明农民日常生活中交通的便利、文娱的丰富以及就医的便捷程度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农村教育方面,家庭人均教育及文化娱乐支出稳步增长。农民精神需求提升、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收入增长等因素带动了农村家庭教育及文化娱乐消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民生活日益富足起来。

表1 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本情况

由此可见,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目前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应只是一成不变的既定目标,而应是具有活性的真真切切地将农民视为受益对象的长久大计。因此,必须寻求长效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案。

2 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早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带动了工业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对城乡发展一体化造成了阻碍。城市和乡村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仍然存在差距。例如,截至2019年河北省农村每千人口农技人员为5.02人,而城市郊区农村每千人口农技人员高达8.45人。在城市已建设起大量优质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而在农村,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

2.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涉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保持信息传递畅通,才能作出科学决策。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坚实基础,也是确保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

2.3 农民意愿表达机制应进一步完善

政府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者和专项资金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农民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桥梁。有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农民才能将自己的真实需求反馈给政府,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符合实际情况和农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农民表达需求的途径畅通,政府有关部门才会及时接收到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信息,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中,这也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农民意愿表达机制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畅通的需求表达途径,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既能符合当地农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保持当地的风俗,这是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质、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3 对策与建议

3.1 有针对性地加大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主体责任,根据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专项资金拨款,结合农民反馈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制订有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工程的各项计划,并定期考核和验收。基层政府要客观真实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针对性地推行有效供给,如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在乡村振兴大目标总规划下,因地制宜,精准聚焦当地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

3.2 多部门统筹协调推进社会多元化供给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涉及领域多,涵盖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各职能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多部门协商制定可靠的施行方案和长效的管护机制,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有效方式。各部门之间要齐心协力聚焦重点领域,精心组织协调,拓宽领域范围,推动优化升级,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顺利施行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拓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渠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多元的供给方既可以减轻政府的任务量,又可以通过工程外包等方式带动一定经济活动及就业,但同时也要严防垄断和投机主义。扩充资金来源渠道,以政府出资、企业投资、社会筹资等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始终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导向,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

3.3 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工作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受益人群是农民,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建立畅通的意愿表达渠道,确保农民的真实需求能够被及时反馈到相应部门;多渠道多方式收集农民意见和建议,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工作在推行过程中涉及庞大资金量和重大经济工作任务的决策权,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将工作中的阶段性成果及资金去向定期公示,这既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汇报工作进度的一种手段,又是监督项目经费流向的有效方法。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后期跟踪评价机制,通过后续的跟踪评价进一步了解项目是否符合农民的真正需求,以及进一步评估该工程是否只是简单的“面子工程”,是否达到优质、有效的要求。使村民将实际需求和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能够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这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实施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河北省公共服务供给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