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2022-05-04逯改凤
逯改凤
(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45499)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且随着疾病进程的推进会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负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0%,且呈增长趋势[1],如何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进程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医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水肿”“虚劳”等范畴。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脾肾气虚证较为常见[2],临床治疗多采用补益脾肾法。笔者采用二仙汤加味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25±3.67)岁;平均病程(25.16±4.89)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2±3.52)岁;平均病程(24.23±5.2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制定:尿常规检查异常,长期尿蛋白阳性,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3.5 g,血尿,可有管型尿;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明确诊断[3]。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脾肾气虚型的辨证标准制定: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水肿,纳少或腹胀,大便溏,夜尿多、尿频或遗尿,舌质淡红、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高血压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雷公藤多苷片(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422,10 mg/片)饭后口服,每日剂量为1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分3次服用。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降压、降脂、抗感染等,并给予低盐低脂及优质饮食等健康指导。连续治疗12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二仙汤加味治疗。中药处方:黄芪20 g,山药20 g,仙茅15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当归15 g,黄精15 g,黄柏10 g,知母10 g,炙甘草10 g。随症加减:蛋白尿较重加芡实、金樱子,血尿较重加白茅根,腰酸较重加肉桂,气虚较重加党参片。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 m L,早晚分服,汤剂均由我院统一煎煮。连续治疗1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将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水肿、食少纳呆、大便溏及夜尿多等按严重程度从低到高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计0、2、4、6分。②肾功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UTP及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5]。临床控制: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7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有效:3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观察组 30 25.52±5.45 9.66±2.15△▲对照组 30 26.13±6.26 16.34±3.8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 UTP及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TP及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24 h尿蛋白定量(g)血尿素氮(mmol/L)血清肌酐(μmol/L)观察组 30 治疗前 1.84±0.39 6.91±2.11 109.30±19.12治疗后 0.89±0.18△▲ 4.21±1.37△▲ 83.19±13.26△▲对照组 30 治疗前 1.88±0.35 6.81±2.21 112.51±20.83治疗后 1.29±0.26△ 5.18±1.84△ 99.74±15.39△
4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免疫机制紊乱、氧自由基损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关[6]。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大[7]。雷公藤多苷片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规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减轻间质纤维化等有关,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降低尿蛋白的程度有限,病情易反复发作[8]。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肿胀»中提出:“凡水肿等证,皆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现代医家晋中恒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在脾肾[9],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致清阳不升;肾虚则封藏失常,使精微下注,出现蛋白尿。«诸病源候论»言:“水肿者,由脾肾俱虚所致也。”脾主运化水湿,肾主蒸腾气化,脾肾虚弱则水湿内停或流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若脾虚统摄失司,肾虚封藏失职,血溢于下,则可见尿血[9]。基于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应采用益气、健脾、补肾之法。
本研究所用二仙汤加味是在二仙汤组方基础上加黄芪、山药、黄精、炙甘草而成,方中黄芪、山药补益脾肾、利水消肿,为君药;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补肾阳,黄精滋肾阴,当归活血补血,共为臣药;黄柏、知母为佐药,避免温热之药伤阴;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标本兼顾,诸药共奏益气健脾、调补肾阴肾阳之功效。相关研究表明,二仙汤可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脾肾气虚症状,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10]。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的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加,从而改善肾功能[11];山药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激活的AR/P38MAPK/CREB信号通路有关[12];仙茅、淫羊藿配伍可提高血浆中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强环磷酸腺苷含量[13];巴戟天、黄精、当归均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14-16];黄柏与知母相须配伍,能增加肾阴虚大鼠肾上腺和甲状腺组织的脏器指数,降低血清皮质酮、肌酐含量,调节血浆中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含量及其比值,抑制肾脏Na+-K+-ATP酶活性[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 h UTP及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二仙汤加味可明显改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水肿、食少纳呆、大便溏及夜尿多等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路玮[18]运用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后患者24 h UTP、Scr、BUN等肾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本研究结论类似。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仅为单中心研究等不足,今后应着力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观察二仙汤加味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