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03刘劭晨李红霞侯万邦

关键词:硅橡胶贴面前牙

刘劭晨,李红霞,郭 航*,侯万邦

(1.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综合二科;2.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特诊科;3.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第五口腔门诊部,北京 100012)

前牙缺损通常由外力撞击、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等原因导致,对患者牙齿的咬合功能和生活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瓷贴面是牙齿美观和修复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选择前牙瓷贴面修复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其可有效修复受损的牙体,还能达到美观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1]。临床常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其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石膏膨胀收缩、密合度差、水粉比例失调等问题,造成继发修复体裂纹或崩瓷、龈缘黑线、龋齿及牙龈炎等,远期疗效不够理想[2‐3]。随着我国口腔修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瓷贴面修复的治疗中,其弥补了传统修复治疗存在的缺陷,使口腔牙列形态向数字化模型转变,减少了传统印模步骤,具有诊治时间短、安全性良好等多方面的应用优势[4‐5]。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对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临床疗效与牙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收治的140例因前牙缺损行瓷贴面修复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70颗患牙)。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18~60岁,平均(38.14±2.3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19 ~ 61岁,平均(38.20±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口腔医学分册》[6]与《新编临床口腔科疾病诊疗学》[7]中瓷贴面修复治疗适用证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缺损者;依从性良好者等。排除标准:前牙大范围龋坏者;合并严重性牙周疾病者;合并颞下颌关节疾病者;牙本质暴露过多者等。本研究经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预备牙体,指导所有患者进行口腔牙齿美学拍摄,于自然光线下将照片上的颜色进行3D比色,制作美学蜡型,准备相应的硅橡胶导板,检查患者具体的前牙缺损程度、牙齿形态及上下颌的咬合关系,确定硅橡胶预备量,一般为1~1.5 mm,同时为保护牙本质,需做一个浅凹型齐龈边缘线。准备预备体并进行抛光处理,磨合预备体表面,消除锐利线角。

1.2.2 制取印模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膜技术,具体方式如下:依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托盘,清洁并保持患牙面干燥,取出最上方一根排龈线后,迅速将硅橡胶注射到预备牙体肩台边缘与牙体表面,然后使用硅橡胶制作印模,并记录咬合情况,由医师和患者共同决定修复体颜色,制作并戴入临时冠,要求硅橡胶模型不会出现脱模情况,模型边缘清晰无气泡。研究组患者采用3 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福科斯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3 shape三代)对患者口腔进行全方位的扫描,首先设置预热时间,以20 s~2 min为宜,设置切端为1.2~2.0 mm,浅凹形肩台宽1.0 mm,唇舌面与临面1.0 mm,重点扫描前牙缺损位置,得到相关数据后仪器自动生成区域模型,精准反映出患者口腔的具体状态,包括咬合关系与对颌情况,扫描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扫描,以最终数据得到完整的图像。其次,选择义齿的颜色,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牙体颜色进行对比,例如智能比色和自然光比色等,选择最接近患者牙体的颜色,将所有信息发送至远程技术中心,进行加工制作。

1.2.3 制作修复体 设计修复体的边缘线位置,根据相关数据设计修复体形态,并根据智能软件扫描的数据进行瓷贴面的制作,对照组患者采用灌注石膏模型的制作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热压铸的制作方式,制作完成后对模型进行打磨修理。

1.2.4 试戴修复体 患者试戴后根据自身意愿最终确定修复体的相关信息,确定后清洁患者口腔,消毒处理修复体,粘贴修复体时需保证患牙表面和修复体表面的干燥,采用全瓷粘接技术,涂抹树脂黏接剂,将修复体粘接于缺损的前牙上,修复后清理多余的粘接剂,进一步对修复体进行固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节咬合关系,最后对修复体进行抛光处理,清洁边缘线和口腔。修复后嘱患者1个月复诊1次,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1年,依据《口腔科诊疗常规》[8]与《口腔科疾病诊治》[9]中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修复体外形、功能及颜色均恢复正常,且患者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牙龈恢复健康;有效:患者修复体外形、功能、颜色均接近其他健牙,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牙龈健康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功能、颜色,以及治疗效果均不满意,牙龈未恢复健康且随病程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模时间(对照组:从口内试托盘开始至印模及记录咬合情况制取结束所用的时间;研究组:从扫描开始至完整数据扫描结束所用时间)、戴牙时间(试戴开始至粘接结束所用时间),使用45倍体视显微镜检测修复体与患牙的边缘间隙。③牙周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的牙菌斑指数(PLI)与出血指数(BI),其中PLI总分为3分,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为1分,视诊不可见;龈缘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缘区可见大量软垢为3分;BI总分为3分,0~1分表示牙龈颜色改变,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分表示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分表示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伴有自动出血倾向[10]。④修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修复效果,包括固位、边缘染色、表面质地、颜色匹配等,并将各项指标分为A、B、C级,A级:修复体无松动、脱落,边缘无染色,表面高度抛光,较为逼真,与患牙体颜色匹配;B级:修复体松动,边缘轻微染色,表面轻微粗糙,与患牙体有轻微的颜色差异;C级:修复体脱落,边缘有较多染色,且颜色较深,表面明显粗糙,与患牙体有明显颜色差异[11]。⑤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出现的继发龋齿、牙龈炎及牙齿敏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趋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相关指标 研究组患者取模时间、戴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边缘间隙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取模时间(min) 戴牙时间(min) 边缘间隙(μm)对照组 70 15.22±2.56 30.85±2.16 83.12±5.85研究组 70 10.12±2.95 24.67±2.75 78.25±5.18 t值 10.924 14.786 5.215 P值 <0.05 <0.05 <0.05

2.3 牙周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PLT、BI指数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标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标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PLI:牙菌斑指数;BI:出血指数。

组别 例数 PLI BI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70 0.88±0.09 1.37±0.15* 0.78±0.24 1.37±0.12*研究组 70 0.87±0.06 1.22±0.16* 0.76±0.21 1.15±0.11*t值 0.773 5.722 0.525 11.30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修复效果 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固位与边缘染色效果中A级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表面质地与颜色匹配效果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例(%)]

2.5 并发症 治疗后1年内,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临床上,前牙即上门牙和两侧尖牙指的是人颌面部中线两边各3颗牙齿,常见的前牙疾病通常包括牙体损伤、前牙畸形及牙髓坏死、变色等,不仅会降低口腔美观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和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例如自卑、焦虑及抑郁等,因此,前牙修复为临床口腔医学的研究重点。瓷贴面修复可以显著改善前牙颜色异常和牙体缺损等口腔问题,在恢复前牙基本功能的同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2‐13];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是瓷贴面修复治疗的主要方式,但这种传统的修复体制作技术容易受各种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印膜制作过程中发生因印模材料压缩不良而出现聚合收缩、石膏模型磨损等问题,最终影响修复体的精准度和密合度,影响患者的修复效果[14‐15]。

目前,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牙体疾病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弥补了传统硅橡胶精细印膜技术存在的缺陷,首先,该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修复体制作半自动化,提高了修复体制作精准度与牙体预备效率;同时优化了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缩短患者的戴牙时间和取模时间[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模时间、戴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边缘间隙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更好,且具有修复效果好、边缘密合度高等优势。在牙体修复过程中,由于修复体的介入,患牙与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不契合,继而对牙龈产生刺激,影响牙周健康,致使PLI与BI指数持续升高;而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热压铸制作方式的热传导性较低,加之在扫描过程中精准反映出了患者的口腔状态,更有利于恢复咬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牙齿承载量过高引起的牙髓、牙周组织损伤等情况,有效降低了对牙周健康的影响[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PLI与BI指数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的修复中,可降低对牙周指标的影响,促进口腔健康的恢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充分利用了光学印模,通过自动扫描可得到更加精准的口腔内软组织与牙列形态,制作出的修复体更加符合牙体的真实形态,具有较高的固定性和边缘适应性,且修复体抛光后可进一步接近真实的自然牙体,边缘基本无染色,美观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更高[18]。另外,传统印模方式采用的硅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在印膜过程中材料溢出则有可能对咽喉部等软组织造成刺激,患者会产生明显的异物感;而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则不需要在口腔内进行印模操作,只需要借助扫描仪对患者口腔进行全方位扫描即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口腔组织的接触,扫描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降低了继发龋齿、牙龈炎、牙齿敏感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固位与边缘染色效果中的A级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对临床前牙瓷贴面的修复效果更好,且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可提升临床前牙瓷贴面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短、密合度高,且其可降低对口腔牙周指标的影响,修复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硅橡胶贴面前牙
美牙看起来假,还引发口腔问题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硅橡胶表面老化、改性与修复的研究
航天飞行器防热涂层烧蚀行为及机理研究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纳米Al2O3分散性对硅橡胶复合物介电性影响
纳米Al2O3分散性对硅橡胶复合物介电性影响
使用上颌合垫附前牙区螺旋扩大器式活动矫正器解除乳前牙反合病例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