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编辑制”在新形态教材出版中的应用实践探究

2022-05-01徐建美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

摘要:融合出版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形态教材成为出版社教材编写的主流形式。而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相比传统纸质教材在遴选、编写、出版、服务等环节难度都成倍增加,这就要求编辑既掌握传统出版业务又同时精通互联网技术,成为全媒体复合人才。然而现阶段出版社短时间内人才培养的难度非常大,这也给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带来了挑战。文章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编辑制”在融合教材建设中的应用实践,就融合出版背景下新形态教材的策划和管理中的难点进行研究,并分别从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编写团队遴选、开好“三会”、做好田间管理、加强纸数内容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管理、规范纸质图书融合元素设计、做好版权管理、开拓新媒体营销方式等方面探讨具体措施,希望能为出版社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编辑制;新形态教材;纸质内容;数字内容;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212-03

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特性需求,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高等学校新形态教材”。

新形态教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应用PPT课件、图片、视频、动画、AR/VR、虚拟仿真等多类型数字资源,赋予教材更多样的形式和体验,也更符合现阶段读者的学习需求和习惯。但是,相比传统纸质教材,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在遴选、编写、出版、服务等环节难度都成倍增加。

传统概念上的“双编辑制”是指要求编辑融两种理念于一身,集两种能力于一体,同时具备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出版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1]。不过具体实践中却存在编辑培养的难题,短时间内很难让图书编辑或数字编辑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这也给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从2016年就开启了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基础、以纸质为载体、以网络为纽带、以融合促共享”为理念建设人卫融合教材[2]。针对融合教材的建设,人卫社采取了“双编辑制”的管理新模式,即为每本教材配备一名图书编辑和一名数字编辑,共同统筹管理教材出版流程,以此更好发挥编辑专长,共同服务新形态教材建设。

文章结合人卫社“双编辑制”在融合教材建设中的应用实践,就融合出版背景下医学新形态教材的策划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出版社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一、“双编辑制”在新形态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一)联合调研,创新策划思路

纸质图书的策划和数字内容的策划本属于两个不同的业务领域,每个领域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基础。而想让新形态教材的策划真正做到从源头切实解决“顶层设计”问题,必须让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各自发挥专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共同谋划,根据书稿的内容和目标读者,挖掘读者需求,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实现纸数的媒体融合。

图书编辑须针对教材的编写背景进行深入調研,包括国家政策、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招生情况、课程设置、上一版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意见反馈等,从而了解读者和市场需求,保证教材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对于一些新专业教材要进行更多方面的调研和论证,了解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的办学思路等,以明确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数字编辑须针对上一版教材数字内容的使用情况、出版社已有数字产品、资源的情况以及市场竞品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须到各院校听取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寻找读者对于数字产品需求的痛点。现阶段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已不能止步于制作恰当的数字资源呈现纸质图书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应从专业需求出发,围绕专业教学标准,注重教与学的实际结合,做好多方面的开发探索与创新。

(二)共同策划,开拓建设路径

基于调研,在价值性判断和可行性评估后,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共同确认形成教材的规划方案。随后,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须共同讨论纸数内容的具体执行方案,包括建设方式、平台设计、排版样式、装帧设计、进度计划、服务支持等方面。建设方式是方案中最难书写和落实的内容,也决定了后期编者遴选的主要原则,需要切实考虑如何利用出版社的已有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同时应考虑是否可借助外部资源,通过合作、购买等方式来达到建设目的。具体建设方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编辑应尽早考虑。如人卫社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策划的AR内容,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后,以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为桥梁,纸质教材主编团队书写脚本和把关内容,数字编辑部门组建小型技术团队和技术外包来具体执行,以保障方案落地。

在策划新形态教材时,纸数编辑和数字编辑要更多地考虑纸数内容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问题,在保障图书质量的同时,做好平台的建设或改造,以保证纸数内容可以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同时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内与课外、内容与服务、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真正成为纸数一体化教材。

(三)同步建设,保障出版进度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主要包含调研、遴选、编写、出版、营销、服务等阶段。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的建设具有既独立又关联的特点,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须事先明确分工安排,确定独立执行和相互沟通的阶段,以保障整体编写的进度和纸数内容的一致性。图书内容是新形态教材的基础和核心,图书编辑需要将精力专注于纸质教材内容的管理上。数字内容的编写是以纸质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延展和创新,但也是一个融多形式数字资源编写与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一体的复杂过程,因而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的“双编辑制”可以让新形态教材建设的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不会顾此失彼,从而保障出版进度。

二、“双编辑制”在新形态教材建设中的实践

(一)编写团队遴选

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须分别从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建设规划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建设内容、建设形式和进度要求来确定编者遴选原则。

纸质内容编者的遴选不仅要考虑专家的专业特长、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写作能力、编写经验等,也取决于专家对教学培养目标的认识。要兼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的编者,以保障教材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重视与全国性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借助其优势保障遴选工作顺利进行。

数字内容编者的遴选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要兼顾专家的富媒体资源的制作能力和经验。但现阶段想要找到成熟的数字内容编者并不容易,更多的是数字编辑挖掘对于数字内容建设具备兴趣和想法的潜质编者。在后期数字内容建设过程中,数字编辑要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引导编者根据整体建设规划来具体执行和落实。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类富媒体技术逐步成熟,编者数字内容编写经验不断积累,数字内容编者的遴选也将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开好“三会”,重视田间管理

在人卫社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中,稿件管理的主编会、编写会、定稿会“三次会议”是核心性工作[3]。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同样要把握好这“三会”,以便將建设方案落地。

图书编辑通过“三会”传达纸质内容规划,确定编写高度和方向;制订规划方案(包含目录、大纲、样章、要求等),确定编写的重点、体例、分工、进度等;最后逐章进行稿件内容的讨论、交流,共同把关。内容质量是教材的第一生命线,图书编辑在编写过程中严格把握图书内容的质量关,保证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教材编写中,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遵循各项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准确鉴别书稿中潜在的意识形态问题。

“三会”对于数字内容的编写同样重要,要确定规划,梳理清单,确定建设路径、方法、分工、进度等,是确保资源质量的重要过程。数字编委在编写分工时应考虑纸数内容的一致性问题,要保障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编者方便沟通和交流,以便早期达成共识。同时田间管理是推动规划落实的关键阶段,数字编辑一定要积极主动与编者联系。教材的编者以院校的教师为主,对于数字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于一些制作难度大的资源如动画、AR、虚拟仿真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数字编辑给予更多指导。数字编辑须与编者多次深入沟通,共同商讨规划落实中的具体执行细节,指导编者进行课程设计、书写脚本、使用平台,并协调编者和制作技术人员间的交流。不同的数字资源类型有不同的制作流程,如视频的制作包含七个步骤,需要编者、编辑、演员、拍摄团队的共同参与,因而在田间管理时及时推动各流程的进度,做好相互间的沟通和协调,进行脚本和拍摄质量的把关都显得尤为重要(见下图)。

(三)加强纸数内容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管理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是一体化的过程,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的一致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教材建设的难点。另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须重视纸数内容进度的同步性,做好出版全流程的统筹协调,同步策划、同步遴选、同步编写、同步出版、同步宣传。落实内容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要从关键节点抓起,图书和数字编辑要根据统一目标进行进度推动,同时做好关键阶段的沟通。在编写、交稿、发稿、校对重点环节中增加纸数内容一致性的核对,例如,在纸质图书的定稿会阶段,要将脚本内容与纸质内容进行核对;清样审核阶段增加一份校样,用于数字内容与教材匹配性的核对。同时通过有效的线上管理工具,实现整体出版流程的同步性。人卫社陆续改进了ERP系统,实现了纸数流程的同步管理、进度互查、协同发稿;自主研发“人卫数字出版编审平台”,实现数字内容的线上编写、提交、审核。

(四)规范纸质图书融合元素设计

为了方便读者及时了解和使用数字内容,在纸质图书中需要增加必要的数字内容使用提示或说明。在设计时,图书编辑要充分考虑数字内容与纸质图书的关联,设计上要注意提示清楚、引导明确、设计美观,注重读者体验且符合出版规范,如在图书封底增加数字内容使用方法,增加数字内容目录或在相应正文中增加相关提示。

二维码作为纸质图书和数字内容的通常关联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形态教材出版中。二维码的排版位置、形状、颜色、尺寸、分辨率均需要双方编辑在整体考虑图书版式和技术要求等因素下确定。对于特殊数字内容与纸质图书关联的设计也要从创新角度多研究,给予读者更丰富的使用体验,如人卫社出版的AR教材通过扫描纸质教材中带有AR标识的图片,即可在APP中获取三维模型的展示,读者就可获得虚实结合的AR体验[4]。

(五)做好图书和数字资源的版权管理

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图书编辑和数字内容编辑要重视对版权的管理,特别是随着网络和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数字资源版权逐步成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编辑要杜绝编者随意使用网络资源,辅助编者做好相应版权的界定。同时注重原创资源的版权管理,要尽早与编者团队签署编写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版权归属,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为后续版权的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数字内容平台也要采用相应的技术主动进行资源版权保护,如人卫社融合教材采用“一书一码”的形式,其成为防伪的重要手段,唯一的ID身份有效打击了盗版行为。

(六)开拓新媒体营销方式

出版社在对传统营销手段重新进行定位的同时,也应积极努力运用新媒体进行图书的营销,重构出版社、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5]。新形态教材的宣传推广,要突破传统教材的营销手段,探索新媒体营销的新方式。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要共同参与产品定价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产品运营的推广平台和推广方式提出明确要求,精准对接读者需求和用户服务。协助营销部门完成产品线上、线下的推广。新形态教材数字内容平台也可以实时收集读者使用数据和反馈意见,为读者立体化画像,也为后期选题开发中读者需求的把握提供量化数据。

三、结语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改革了出版模式和教学方式,是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教材建设的新方向,也将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变革和演化。在新形态教材建设中,出版社要始终把握编辑的核心作用,立足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利用内容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场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化,真正触及用户的核心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新新.新时代编辑转型成因与路径:“双编辑制”的思考与展望[J].出版广角,2020(7):29-32.

[2] 杜贤.探索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以人卫社创新融合为例[J].出版参考,2020(2):9-12.

[3] 邹梦娜.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出版的实践与思考[J].全国新书目,2020(2):62-63.

[4] 马双.增强现实(AR)技术下融合出版的实施路径[J].中国编辑,2020(Z1):93-96.

[5] 坚喜斌.出版社新媒体营销的模式和策略分析[J].传播与版权,2022(1):60-62,66.

作者简介?徐建美,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医学、护理学。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
浅谈高中体育分层训练法的运用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实践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