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2-05-01徐慧
徐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学思结合观点体现的就是思辨性学习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思辨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辨中阅读又要在阅读中思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破译作者表达的秘妙,提升阅读能力,发展思辨能力。
所谓问题驱动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中找出合适的思维训练点,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驱动学生带着任务阅读,从不同方向、角度去思考问题,将无限的思维转化为有效的语言进行表达。
如教学《穷人》,课文写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自己生活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收养了邻居的两个遗孤的故事。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標是: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此,教师可以抓住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孤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提问:善良的人在做善事时,为什么还忐忑不安呢?这个问题能够驱动学生深入文本开展探究:1.桑娜是不是后悔了?如果真的后悔了,桑娜完全来得及把两个还在熟睡的孩子送回去;2.是不是担心丈夫不同意呢?桑娜很清楚丈夫的为人,懂得丈夫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绝对不会反对她这么做的;3.桑娜到底怕什么?桑娜最担心的还是家庭的生活负担问题,自己有五个孩子,生活很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把两个孩子抱回来能不能养活才是桑娜最担心的事。这就是做善事的桑娜忐忑不安的真正原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问题搭建阅读支架,可以帮助学生破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教学《蜘蛛开店》,课文讲一只蜘蛛开编织店,招牌上写的都是只收一元,结果口罩编织店的顾客是河马,围巾编织店的顾客是长颈鹿,袜子编织店的顾客是蜈蚣,蜘蛛觉得这编织店没法开下去。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设计了问题支架:蜘蛛开编织店难以成功,原因在哪里呢?你能不能给蜘蛛出个金点子,让蜘蛛把编织店开下去?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帮助下,认真研读文本,积极思考……之后,学生提出了蜘蛛开店失败的多种原因:有的说蜘蛛开店一开始的想法就不对,有的说定价一元有问题,有的说蜘蛛一遇到困难就怕是不行的……最后,学生经过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有的说在招牌上区别对待,普通顾客一元,特殊顾客价格面议;有的说可以先算出编织时间与收费的关系,再按服务时间收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借助支架的引导积极开动脑筋,寻找不同的方法,思维的灵活性和多面性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认真解读文本,做一个善于思考和质疑的阅读者,还要抓住文本中的思辨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看法,学会反思。
如教学《桥》,课文中的老支书在洪水来临之际,沉着镇定地指挥群众转移脱离危险,体现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情节“老支书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老支书这么做,看上去是无私的,是不是也太无情了?毕竟儿子在最后时刻还是被洪水卷走了,如果没有揪出来那一刻的耽误,或许儿子还有活命的机会。对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是如果老支书不从队伍中揪出自己的儿子,他说的“排队”“党员排在最后”还能不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二是老支书为什么要提出“党员排在最后”?三是你觉得老支书当时是对谁喊“党员排在最后”?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明白了:老支书对儿子的无情中包含着对群众的有情,儿子作为年轻的党员“混”在队伍中间本身是糊涂的行为,应该“揪”出来。这样的思辨,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进而走进人物内心深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适宜的策略,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
(本文为江苏省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GH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