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直播中出镜记者开展新闻报道的技巧
2022-05-01刘青
摘要: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以及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新闻记者在移动端的出镜报道已成为常态,为保证现场报道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出镜记者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现场报道对受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结合当前各主流媒体开展的移动视频新闻报道中的诸多成功案例,对出镜记者在前期的策划准备、直播中的局面把控、即兴口语的能力提升、直播互动的活跃度影响、技术手段的掌握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出镜记者在开展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中专业能力的提升之道,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有态度、有温度、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移动视频直播;出镜记者;新闻报道;即兴口语;新闻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61-03
相比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建立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背景下的移动端新闻视频直播在呈现形态、内容架构和传播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革。比如,移动视频直播的操作形式更灵活,依托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一个稳定的网络甚至只需要出镜记者一个人就可以开展。再比如,移动直播更强调直播中的信息交互,打破了传统直播中出镜记者一个人唱主角的模式,充分利用直播平台上的弹幕、评论、点赞、打赏等模块,与收看直播的受众开展即时性互动,提升直播关注度,增强用户黏性,满足受众观看直播的个性化需求[1]。
但与此同时,移动视频直播中的新闻现场报道也会给出镜记者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移动信号的盲区、直播选题的局限、独立作战的不可控因素等等,很容易导致出境记者在新闻直播中出现表达失误、词不达意、意外事件影响安全、节奏平淡缺乏张力、互动寥寥、自说自话等尴尬。针对以上情况,出镜记者作为一场新闻直播中的灵魂人物,究竟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把控能力和在线互动能力,文章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出建议。
一、做好策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一场新闻直播中,选题策划是一个先行环节,因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之后的内容呈现、采访互动、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是整个直播活动的起点。尽管移动视频直播相比传统的电视直播已经充分展现了“小快灵”等特点,但对于新闻机构而言,一场直播选题的策划仍然彰显着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区别于普通的商业平台一味追求流量或者流量带来的变现,新闻机构的直播平台更加注重直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公益价值,从而提升其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对于出镜记者而言,移动视频直播的选题策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新闻价值,如春运首日,城市各大交通站场的旅客出行情况和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突发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等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传统的七夕节到来,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们扎堆领证等等。上述直播选题的策划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受众的观看诉求,聚焦社会热点,满足受众的期待,评估和判断了新闻直播选题是否能够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开展的直播活动。
与此同时,出镜记者在策划直播活动选题时,还应该考虑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众的收视习惯、收视规律和收视特点,比如什么新闻适合移动视频直播?直播什么内容最能够发挥移动视频直播的优势?在选题策划时,应着重发挥新闻关注度与移动视频直播技术优势两者间的合力,充分发挥移动视频直播网络信号稳定、设备简单可控、直播时间相对宽松以及移动视频直播共时性、互动性、现场体验感强的特点,做好一场新闻直播的前期策划。
二、随机应变,始终掌握主动权
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而言,一场直播活动中需要多个环节、多个点位、多个工种的人员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比如直播活动设计的点位、镜头的交代、采访的人物、直播的进程以及即时的插片,都需要前方导演、后方導播和直播工位共同完成,出镜记者可能只需要完成一段现场报道或者现场采访的单一任务。
但在移动视频直播中,出镜记者很可能是“孤军奋战”。在“一镜到底”的直播形态中,出镜记者通常“身兼数职”。不仅自己要说,还要采访、拍摄和调度,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具备更出色的现场把控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既要考虑直播现场情况,把握事件发展方向,也要兼顾地点或人物转换带来的镜头变化,整合、筛选自己在现场收集到的碎片化信息,并将其串联起来,梳理成为清晰流畅的新闻链条,从而使现场报道能够完整、顺畅地呈现。
比如央视主持人康辉作为记者完成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的出镜报道中,身处人民大会堂的他,带领广大网友“走进”了习近平主席与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政要举行双边活动的会议厅,介绍为保证多场外交活动有序推进,领导人桌上摆放的计时器和纸笔,介绍会议服务人员必须做好的各项保障工作,以及央视新闻报道组为完成好重要外交报道任务组建的团队,包括新闻采编、后期配音、新媒体团队和后勤保障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幕后故事。康辉的出镜报道条理清晰、内容翔实、庄重严谨又很接地气,让广大网友看得过瘾,让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在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还须掌控好节奏,张弛有度地开展报道,对时间、地点、内容都要提前设计。在呈现方式上,到底采用采访、叙述、评论还是亲身体验都应合理安排。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直播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前做预案。比如,针对采访对象语塞卡顿、周围环境嘈杂喧嚣、原定设计突发变故等状况,出镜记者应该做到有备无患、处乱不惊,用自己提前做好的功课来应对临时出现的意外,确保直播安全。
比如,央视体育频道出镜记者王楠在一次国足赛后的现场采访中,原定采访国足某主力队员,但是当信号切入现场时却突生变故,因为全队表现不佳,原定受访的队员被提前换下后直接回到了更衣室,赛后并未如约来到采访区。直播计划中预设的现场采访面临尴尬,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足球专项记者的王楠临危不乱,利用自己身为跟队记者积累的经验,现场总结了自己对比赛的看法,以及对国足参加这次大赛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了直播分享,很好地填充了预留时段的空白,保障了直播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多样表达,即兴口语是关键
移动视频直播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移动直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使得出镜记者往往不具备写好稿子,讲究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等备稿的条件,而是需要出镜记者围绕主题进行即兴创作、无稿主持,快速反应,即刻播出。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针对即兴口语即时性生成、情境性存在、多样性呈现的显著特点,在平日的新闻实践和专业训练中锻造良好的语言素养、活跃的思维能力、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在即兴口语表达过程中,说的主题要鲜明、说的内容要清晰、说的情感要真挚、说的篇幅要控制、说的话语要朴实。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要紧密围绕新闻主题,临场完成语言组织,总体把控直播节奏,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用词准确、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针对不同主题的新闻视频直播,出镜记者要学会运用自己的声音、情感、节奏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敏锐地反应和捕捉节目现场闪现的信息点、关键词,并且立即生成表达文本,即时输出。比如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采访报道工作的日本记者辻岗义堂在进行一段电视出镜报道时展示自己身上佩戴的数个“冰墩墩”徽章的举动,让他和冬奥吉祥物一起“出圈”,在直播报道中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冬奥组委筹办工作的肯定尤其是对冬奥吉祥物的追捧,甚至在直播报道中连会场工作人员扮演的“冰墩墩”公仔也没放过,在直播镜头中看到真人大小的“冰墩墩”憨态可掬地走过来,辻岗义堂马上跑过去一把搂住公仔合影,并对广大网友介绍说,其实他对“冰墩墩”的感情是有原因的,从日本坐飞机来中国时,他的羽绒服落在了飞机上,在取完行李坐上大巴的时候,就看到了“冰墩墩”,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忘记了寒冷。这样生动风趣的即兴口语表达不仅为他后续的采访报道赢得了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网友和观众的好评。
总而言之,出镜记者在直播过程中采用即兴口语表达时,应当严格遵循语言的规范性,提升语音的准确性、用词的恰当性、语言组织的合理性以及表情达意的深刻性,从而让自己在不同场景的即兴口语表达中富有逻辑性、文化感、生活气息、幽默感和周密性,体现出自己在移动新闻视频直播中良好的语言素养[2]。
四、加强互动,增强观众的存在感
互动是移动视频直播中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增强受众与主播黏性的重要手段。以往的电视直播中,出镜记者更多扮演的是输出的角色,没有反馈,更谈不上交互。但在移动视频直播中,在很多新闻现场,出镜记者都可以巧妙地运用直播平台的互动功能,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互,这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直播过程中的内容层次,还能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存在感。
比如,出镜记者在进行“晒晒你家年夜饭”的视频直播中,邀请当地名厨现场烹饪年夜饭美食,有网友互动提问“主播是否在家也做饭”“刀功到底怎么样”的时候,出镜记者积极互动,经与大厨协商后,亲自上阵操刀切菜。尽管厨艺与名厨相差甚远,但这种即时性的互动极大地增强了直播的趣味性、可看性和受众黏性,显著增强了直播效果。再比如,女排名宿惠若琪作为出镜记者报道中国女排参加世界杯的现场报道中,她能够利用自己曾经是女排国手的优势,走上场地和自己的队友一边过招,一边解说,还能夠实时关注女排球迷和网友提出的关于女排姑娘们的有趣的问题,如“女排里面有没有左撇子”“女排队员里面谁最臭美”“女排姑娘们找对象身高有没有要求”等等,惠若琪都能够及时捕捉及时发文,并且和队友一起用最巧妙幽默的方式满足球迷和网友的好奇心,极大地拉近了受众和国家队队员们之间的距离,也让自己的现场报道变得生动活泼、可看性强。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善用受众在直播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出镜记者打开思路,丰富节目。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加以甄别和谨慎处置,因为很多网友的互动往往是千奇百怪、出乎意料的,出镜记者在紧张的直播过程中还要具备研判和决定的能力,对于一些不怀好意、争议挑衅的互动内容,必须做到视而不见,科学屏蔽,用过硬的政治能力和心理素养把握好分寸,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内容输出。
五、常学常新,及时掌握新技术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移动视频直播的发展中,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设备和直播玩法也是提升直播品质的关键,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结合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新模式、新成果,将全景式相机、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设备和手段运用到新闻直播的实践中,增强新闻直播的画面效果,丰富直播过程的画面展现,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个性化新闻直播。同时,出镜记者还应该注意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根据新闻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播报形式与拍摄手法,充分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建立实时的直播互动平台。鼓励收看直播的受众在线表达自己对直播内容的感受、思考和评价,出镜记者应当重视直播平台上受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复和反馈,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优化和调整,提升移动视频新闻直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出镜记者要善于观察和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求自己熟练掌握各类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并且要学以致用,将其融入自己的新闻采访报道中。可以充分考量自己的新闻报道属于什么题材、什么风格,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新闻报道方案。比如在新闻采访任务中,究竟该使用全程视频直播还是录播与直播相结合、采用固定机位还是游机配合、单平台输出还是多平台同步、记者单兵作战还是团队配合等,都需要提前做好技术方面的沟通与设计,保证在直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机结合的优势。
智媒时代逐的到来,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引导与领航,除意识形态领域外,智能设备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其给新闻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3]。在出镜记者秉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加持如虎添翼,它可以大大提升媒体人发现、整合、处理数据信息的速度,使新闻报道从策划到采编再到传播和反馈全流程操作都更加迅捷和高效。在移动互联技术日新月异、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当下,人们印象中的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早已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实现跨界融合,这种“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发展趋势在智媒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必将为受众提供更多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的使用体验,而内容与技术的结合也必定给当前乃至整个传媒业带来新一轮变革。
六、结语
在移动视频直播时代,出镜记者应该坚定不移地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多走基层,贴近群众,增强脚力;善于观察,明辨是非,增强眼力;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增强脑力;真情实感,精雕细琢,增强笔力。把握好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技术红利,在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上狠下功夫,发扬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努力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好作品,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敏.移动直播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2):155-156.
[2] 谈华伟.移动资讯直播出镜记者的语言特点[J].青年记者,2019(6):63-64.
[3] 陈张婷.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9(7):48-49.
作者简介 刘青,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