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歌剧《五星红旗》的传播功能探析

2022-05-01蔡晓武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五星红旗歌剧思政教育

摘要: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民族歌剧。该剧以五星红旗的诞生为主线,通过展现其设计者——中国温州籍人士曾联松的人生历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过程,颂扬了革命者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与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文章研究发现,该剧的创排展演过程充分体现了温州大学“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体现温大人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的担当精神,敢想敢为、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同时,歌剧《五星红旗》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凝心聚力等传播功能。

关键词:歌剧《五星红旗》;校训精神;思政教育;传播功能;育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07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原创歌剧《五星红旗》”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CYW006

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是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剧目,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大学、中共瑞安市委联合出品。这部歌剧通过艺术形式讲述了国旗设计者、温州大学校友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的故事,颂扬了爱国青年曾联松等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书写的壮丽篇章。

歌剧《五星红旗》是温州近60年来首次创排的本土红色歌剧,是一部全面展示温州红色文化的城市形象宣传剧,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歌剧,是温州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一、校训精神的体现

温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温州大学的校训——求学问是、敢为人先。“求学问是”是高校师生的天职,意为勤奋好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敢为人先”是温州精神的精髓,意为开拓进取,敢想敢为,追求卓越。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体现了温大人特有的文化品质,凝结了学校办学80多年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大人克难攻坚,团结拼搏,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学校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温大校训精神是温大的“根”和“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

歌剧《五星红旗》的创演过程充分体现了“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折射出城市精神。

(一)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

为弘扬民族精神,歌颂英雄人物,更好地传承光辉业绩,出品方决定创作一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先生感人故事的歌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目,并将该剧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精品,以表达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和使命。

温州大学为尽可能真实呈现校友曾联松光辉的人生,进一步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师生传承校友宝贵的精神财富,精心选取了歌剧这门艺术形式。

歌劇创作过程以“实事求是、干在实处”为指导思想,多次组织创演团队查阅文献、走访曾联松故居,赴瑞安、上海等地走访相关人员实地调研,寻找有关校友曾联松和国旗的事迹材料,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论证,深度挖掘其设计国旗背后的故事,精准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平衡。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创作师生团队被曾联松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同时也深受教育。

按照艺术规律来讲,一部作品的创演至少需要打磨一年半才能基本完成,但这部四幕六场的原创歌剧《五星红旗》仅用了11个月完成了剧本创作、音乐创作、排练演出等所有工作。《五星红旗》很好地讲述和诠释了曾联松“一生清廉为国旗”的故事和“安贫乐道、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作品兼具文学艺术性和思想教育性。

(二)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的担当精神

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是温州近60年来首次创排的本土歌剧,是我国综合性高校中少有的原创歌剧。这部歌剧是集一所高校、一个地方全力打造成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温州人、温大人良好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其充分展现了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温大人开拓进取的担当精神。

歌剧《五星红旗》中有不少地方是超越学生现有水平的,尤其在舞台表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出品方没有因为演员不专业而降低要求,学生们也从未因难度太大而止步,他们自觉组队、攻克难关、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这就是温大人的韧劲。

在排演过程中,学生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美丽的国旗图案洗礼。一颗大星引导,四颗小星环绕拥抱,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多个群体,坐落在左上角的五星金光灿烂、无限伸展。整面旗帜红霞漫天、和谐庄严,既象征革命者鲜血染红的万里河山,又是对生命的礼赞。“瓯江水”“江南儿女”“瑞安师范学校”……歌剧《五星红旗》展现了一幅幅富有温州元素的生活场景,从参加学生运动,到接触革命认识中国共产党,到完成党的使命设计国旗图案,曾联松的成长历程与国旗的诞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五角星”“红色”等元素都曾在曾联松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成长在校园的年轻学生们恰恰对这些革命事迹缺乏了解与认识。师生参与歌剧的二度创作,深切感受校友曾联松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温大人的担当精神,也充分发挥了歌剧的爱国主义育人作用。

(三)敢想敢为,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是温州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创新之作、诚意之作和代表之作。从筹备到启动、完成创作、招募演员、完成创排、成功演出,仅用时11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招募的主演均为师生、艺术干部,群演均为学生。作为五星红旗设计者的同乡人,这支本土演员队伍有责任将其背后的故事告诉世人。出品方敢想敢为、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不小的奇迹。

纵观国内大小歌剧,几乎没有一部新剧敢全部启用新人参演,再加上创排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但《五星红旗》做到了。

温州虽具备创作歌剧的文化土壤,也有艺术创作人才,但在短短时间内组建了实力强劲的创作团队、演职人员团队及幕后工作团队,这是“敢为天下先”的决策结果。它出色的创作和精彩的展演,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家国情怀和高水平的艺术素养。

为了高質量完成创排、展演任务,主创团队和无歌剧表演基础的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克服了创作、排练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短短1年间,原创歌剧《五星红旗》在4000多人的见证下成功上演了。一个“大胆”的出品方、一支“疯狂”的主创团队和一群“玩命”的本土演职人员,为所有观众奉献了一部专业品质的民族歌剧,再次凸显了变不可能为可能、“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敢为人先”的温大精神。

二、歌剧《五星红旗》的传播功能

在温州大学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上,曾联松、李方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女子石油勘探队……上演了一幕幕爱国爱校的感人事迹,弘扬了学校“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精神。学校一直引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深入、持久、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青年学子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那么,歌剧《五星红旗》又具有怎样的传播功能呢?

(一)思想引领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所以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大学生用青春和理想拥抱未来,用奋进和奉献书写人生,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

首先,歌剧《五星红旗》通过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实现一种精神的传承。每一段故事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剧,是一部城市形象宣传剧,也是一部文化艺术普及剧。

其次,歌剧《五星红旗》演员大部分是师生,他们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全程参与歌剧的创排展演。学校组织师生承担歌剧的幕后工作,为歌剧的成功试演付出了不懈努力和发挥了巨大作用。

最后,推动以国旗文化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促使青年学子爱国爱党爱校。师生在排演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展演将这份爱国情最大限度地传播出来。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开放工作传统,在校园明心湖畔建设国旗广场,打造全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校内师生和温州市民参观学习。通过研究、阐发、弘扬国旗文化,让师生从老一辈革命者身上、从红色故事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这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不竭源泉,让爱国、爱党成为直抵人心的力量,鼓舞着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二)价值引导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解疑释惑的工作,宏观上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往哪努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2]。面对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青年学生,如何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面对新形势,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育人课题。

首先,作为国旗设计者的母校,温州大学一直以来厚植国旗文化,将国旗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丰富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学校早在2011年就成立校国旗护卫队,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一代代队员用赤诚守护着五星红旗,用行动凝聚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通过挖掘原创作品,繁荣发展舞台艺术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气质。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在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优化校园育人氛围。

再次,积极推出“课堂搬进剧院”“移动思政课堂进田间地头、进社区街道”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歌剧《五星红旗》的创排展演就是把剧场作为课堂,分批组织学生走进剧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坚持培养艺术人才。歌剧《五星红旗》的演职人员均为师生,他们全程参与歌剧的创演。歌剧的成功试演不仅标志着成功培养出一支歌剧队伍,而且对学校音乐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传播作用。

(三)凝心聚力功能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把包含核心价值的意识形态称为“社会水泥”。他认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意识形态统一的过程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功能[3]。

首先,歌剧《五星红旗》的深层次结构中积淀了最深层的民族精神追求,蕴含着最独特的民族精神标识。歌剧《五星红旗》取材于温州大学校友,深度挖掘曾联松设计国旗背后的故事,使凝心聚力功能更“接地气”。歌剧反映了有志青年将个人抉择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颂扬了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其次,此次参与歌剧《五星红旗》创排展演的师生第一次大规模地同台演绎,师生每天磨戏、看戏、排戏,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修改。从剧本修改、曲谱修改、音乐排练、戏剧排练,到后期服装配置、剧务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的配合,学生全程参与,事无巨细,步步落实。

学生从原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鲜明的个性特点到逐渐形成一条心,一种意识,确立同一个目标,同时真切感受到了作为最高艺术形式的舞台表演——歌剧的形成。这对于“零基础”的艺术生而言极其不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从声部分组到对基础稍弱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线上线下教唱,对个别表演能力弱的同学一对一陪练,直到达标甚至优秀。每一幕的排练,所有演员整齐到位,放弃了假期、周末等休息时间,追求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最后,在磨剧本和曲谱的过程中,同学们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被曾联松和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们的人格激励着、感染着。这不仅让他们懂得了支撑那代人不断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是什么,而且引导他们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奋斗之路。

三、结语

温州大学本着“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大胆探索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教改和实践,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同时注重挖掘校史典型,用榜样力量感染人、鼓励人、带动人。通过对原创歌剧《五星红旗》的宣传,使青年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尺。

学生在歌剧排演过程中,接触到国内一流导演、名师大家,感受作为艺术最高形式的歌剧的魅力。在艰苦的训练中,激发了爱国情、报国志,锤炼了品行和信仰,他们用音符呈现出砥砺前行、敢为人先的青春姿态。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正能量的传播。

原创歌剧《五星红旗》八场演出,20余家媒体直播,点击人数超500万人次,新闻报道达200余次,社会反响热烈。作为国内首部以国旗为题材的歌剧,出品方致力于让国旗文化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线下走进文化礼堂、中小学第二课堂等空间,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 刘起军.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N].光明日报,2018-12-19(07).

[2] 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3):176.

[3] 王耀中,王宏.深入把握“共同理想”的价值功能[J].红旗文稿,2012(11):12-14.

作者简介?蔡晓武,硕士,讲师,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五星红旗歌剧思政教育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亲爱的五星红旗
希望 在这里放飞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