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数字化技术应用探索
2022-05-01张璞
摘 要:洛阳龙门石窟开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的风霜,多年来经历了盗采和自然风雨的侵蚀,龙门石窟的雕塑和建筑损害较为严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采犹如一把双刃剑,旅游者未能约束自己私自触碰,对于文物来说都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害,对此种种现象又凸显出旅游资源的匮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成正比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亟待解决。为此建立龙门石窟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已经成为一种刚需,以至缓解各方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龙门石窟为例进行探索数字化的运用,通过VR全息投影技术,计算机网络成像技术,数字化红外线测绘等一系列基于计算机的高科技技术与艺术审美的角度相结合,把龙门石窟转化成视听说于一体的数字化展览,对龙门石窟的文物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云库,进而能够更好的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关键词:龙门石窟;数字化;艺术特征
一、数字化建设的背景
在现当代社会之中,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艺术作品的观看方式上,对于人们的视觉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各种艺术结合之后,逐渐把人们的观看方式有自主漫无目的的观看进入了引导书的的参观方式,数字化的建设让艺术与设计和科技的结合密切起来,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建设,与此同时让人类的艺术不再只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而是变成更加的可视化更加的直观化,形象更加的生动直观。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与设计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技术,数字化技术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的领域之中,通过对于产品的定性的描述,上传到云端之中,然后建立数字化的产品模型,模型和实体的艺术作品是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和性质。数字化技术就是运用数字把生活之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用数字来进行表示出来,数字化的命名就是根据计算机语言来进行命名的,最开始在尼葛洛庞帝的著作之中《数字化生活》一本书之中,把英语单词“DIGITAL”翻译为数字化,其实“数字化”一次更加准确地可以视为计算机二进制的数字化,因为计算机的诞生与进步与二进制的算法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在现如今,许多的复杂的信息都可以运用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将生活之中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值,进一步的输入到计算机上,以数字来建立我们需要的模型,这就转换为我们的观看方式。观看方式的改变,对于我们理解艺术,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影响,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也在发展之中与各行各业相关联,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艺术在社会的发展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艺术是社会的另一种存在的形式,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社会所显露出的样貌,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中,電脑的普及和高科技技术手段的发展,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有着显著的成效的好帮手,生活之中许多方面都依赖于电脑科技来进行工作,很多作业都可以脱离原始的纸和笔运用电子化完成,这种形式也在艺术作品保护和展览等椅一些领域之中广泛应用起来,20世纪30年代,数字化技术成为了时代的显著标志,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数字化时代,艺术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无声的桥梁,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艺术品的展览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可以打破时空观,打破界限进行交流,艺术交流与艺术传播的途径来看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对于艺术交流和艺术展览的形式的变革都产生了空前的革命性的转变与积极的推动,艺术交流的形式和艺术传播的方法都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走向世界一体化,不再是停留在博物馆时代,只能到现场去观看展览,参加展览。打破了闭锁的个体的状态和文化传播的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成为了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和普及的媒介。在我们作为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待数字化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对于大众的审美观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潜移默化艺术欣赏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因此数字化技术既方便了大众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念,使之艺术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数字化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科技的迅速发展会带动一切学科的进步与学科知识的更新,数字化技术下的艺术品,表现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龙门石窟之中,数字化的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在龙门石窟的官网上对于龙门石窟艺术的展览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就作为艺术欣赏着而言,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和敦煌的数字化相对比,还具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对于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建设之中有着借鉴意义。
三、龙门石窟的艺术特征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著名的石窟寺之一,是集雕塑、书法,碑刻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的艺术宝库,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的起点-洛阳,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的发展初期,在佛造像的特点上依然遵循着西域的佛像的样貌,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佛像的世俗化,本土化开始盛行,佛造像的特点越来越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现状与生活面貌,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见其缩影,随着时间的发展,北魏的雕塑家对于佛造像的塑造,更进一步的接近我们本土的民族和风俗习惯。在龙门石窟的开凿之前,石窟寺庙里面的佛造像大都呈现出西域人的性格特征和样貌特征,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之中对于佛造像的特点有着十分明确的对于佛教艺术发展脉络的记载,佛教艺术从西域传入中原,最后在于本土的道教的融合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化特征,一改之前的西域佛教相貌的特征,龙门石窟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形制上,龙门石窟相对其他的石窟寺比较的单一,中间没有中心的柱子,这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等石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龙门石窟的造型比较的宏伟壮观,结构较大,依山开凿都呈现出宫殿式的样貌,尤其是卢舍那大佛的造像,给人们一种十分大气磅礴,慈心善意的佛教艺术特征,使得佛教艺术在印度佛教艺术的基础之上,融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风范,又与汉族文化的审美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趋势在龙门石窟的造像之中呈现出来,在龙门石窟之中,呈现出来了整体性的效果,佛本尊旁边雕刻的有弟子和菩萨像,以及一佛二菩萨像,都呈现出了整体性的特点。
卢舍那大佛是龍门石窟雕塑之中,结构最为精美,艺术技法最为精湛的造像,卢舍那位于龙门石窟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寺之中即奉先寺之中,奉先寺约南北36米,东西约为40米,是龙门石窟之中最为宏伟的一个洞窟,窟内尊奉着四十一尊大型的纪念碑式的雕刻群像,奉先寺又被人们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大佛在传入中国时,造型的特点是男性的特征,但是在龙门石窟之中大佛的形象却刻画的是女性的特征,据文献记载,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来进行塑造的,因此呈现出女性的特征,在这个特点上也呈现出皇权和神权的统一性的特征,继承了昙曜五窟的造像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卢舍那大佛高约为17.14米,雕刻的技法精湛,大佛的嘴角呈现出向上微扬的状态,眉目较为秀丽,佛首微微的向下做俯视的状态,面对着普罗大众,呈现出一种和蔼而又慈祥的东方女性的形象,整体的造型比例匀称,仪态端庄大方,庄重典雅,结跏趺而坐于弥座上,具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奉先寺也是龙门石窟数字化的重要的保护对象,正是由于卢舍那大佛的占有面积最大,受到的自然环境的侵蚀越加严重,基于计算机的发展,艺术工作者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之中,对于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会有积极的影响,龙门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应该以保护为主,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艺术品的受到的侵害,应该逐渐的修复,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促进龙门石窟的良性发展,加强艺术的管理工作。
四、数字化技术在龙门石窟的应用
为了长远的考虑,为了艺术能够永流传,2020年中国启动了一项对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寺的保护的一个大的国家级保护项目即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了“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立项,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在不同的空间地域和面对不同的石窟寺对象,把数字化技术用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的修复,数字化的展览,数字化回归,线上的公共的艺术教育,这样能够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专门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于石窟寺之中,切实的让数字化技术对于石窟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阶段龙门石窟的保护之中,运用到了三维重构的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数字测绘技术,数字修复技术,VR技术等结合使用,来对于龙门石窟进行实施数字化的保护,文物测绘的技术是目前最老的一种技术,以前的测绘只能通过工作人员的手工测量,把石窟的长宽高和空间的三维表现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精度不够而误差较大,对于龙门石窟的数字化的进程起到的作用成效较低,有时还因为精度的不够,对于石窟的保护与修复展览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数字测绘也在逐渐的发展,逐渐的完备起来,在数字测绘的基础之上引入三维重构技术,使得测量精度不准确,测量耗时费力,工作的效率低下等一些消极因素逐渐的得到解决,而且在数字重构上,可以三维的多角度、多层次,广范围的去改变和弥补在先前测量工作上的不足。现阶段在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施的进程之中,运用VR全息技术,通过网页“数字敦煌”可以进入龙门石窟的官网,去观看和研究龙门石窟的雕塑和书法艺术,在技术上的革新,极大地便利了一些欣赏着的需要,使用VR技术在三维重构的基础之上,对于龙门石窟的佛造像和书法碑刻等一些文物可以形成虚拟但是真实反映龙门石窟特色的立体空间,由此也为一些研究龙门石窟艺术的研究人员节省了一些时间,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各种学科相互交叉共同促进艺术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未来的数字化的保护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手段,以保护为目的,加强数字化的建设,弘扬和传承石窟艺术的特有的艺术魅力。
在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之中,首先对于人们产生冲击和发生较大的影响的是视觉变化,改变以往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方式,也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个体去欣赏艺术作品,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部,欣赏着在网上通过计算机搜索,进入相关的网页,这样不但可以全方位的欣赏文物,而且在网页上会有艺术工作者对于艺术品的合理的解读,在欣赏者观看的过程之中,可以加深对于文物的理解和认知,数字化让人们的观看之道也可以处于身临其境之中,也就是通过3D技术和VR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可以与文物近在咫尺的去观看和研究,这就打破了欣赏着必须要去现场观看艺术品的界限,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欣赏者对于文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减轻了旅游资源的不足而造成景区的压力,数字化技术丰富了龙门石窟的展示手段,因此数字化技术在龙门石窟会逐渐发展起来。笔者认为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石窟艺术或者是其他艺术数字化的手段和技术。比如说甘肃敦煌石窟他们的数字化进程之中,数字敦煌的数据化空间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敦煌石窟的发展与传播,而且数字敦煌与数字龙门相比较而言,数字敦煌的页面更加的简洁和方便快捷,而数字龙门的搜索与之相比较便利性较弱,页面的操作有些许的不合理,所以会造成浏览的困难和不便。
在数字化的保护之中,龙门石窟的宣传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多加宣传和推广,以促进龙门石窟的知名度,打开龙门石窟的数字化知名度。我们既要保护好石窟文化遗产,也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对于龙门石窟有着熟悉的认知,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数字化不单单存在于保护之中,更应在修复工作之中,发挥强大的优势和技艺。以促进文物的修复工作的进行。让龙门石窟乃至石窟艺术能够更好的传扬。
参考文献
[1]吴磊.数字化设计中的艺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2]曾军梅.许洁.数字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
[3]黎毅.浅谈石窟文物数字化建设—以龙门石窟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01
[4]马静.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D].河北大学,2008年,8-35
[5]贾玥.传统石雕艺术的数字化三维重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7年
[6]裴学胜.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数字化复原研究[J].中国艺术,2012年,02,158
[7]李兴隆.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龙门石窟考古中的应用[J].洛阳考古,2021年,01
作者简介:张璞,(1996.9——)男,汉族,河南周口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