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
2022-05-01张冠博
张冠博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核心素养具体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指向。生物学科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策略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科也有具体要求。要养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则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教学进行培养。
一、深刻理解学科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前提
学科教学是为学生的素养养成服务的。要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前提是教师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由课标可知,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才能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专业的教师职业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性格有着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征,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易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
1. 教师应当树立自我发展的理念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内心不具备热情参与的积极态度,教改与各种培训都将流于形式。教师只有树立自我发展理念,才有可能将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付诸行动;教师也只有树立了自我发展理念,才能科学、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发展。
2. 教师要加强业务进修,更新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了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动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并用自己的好学笃行对学生进行影响。
3. 开展合作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包括校内本学科及不同学科教師间的合作交流,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以及与家长、社会交流合作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交流与合作的核心素养。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1.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试管婴儿的形成、禽流感如何传播,太空植物育种、预防针与特异性免疫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而养成科学探究素养。
2. 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素养
提高课堂有效性既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合作、探究应该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的同时,进行交流包括组内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养成理性思维素养。
3. 联系生活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校园内外、家庭内外、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等都属于课外活动范畴。学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思考,对“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素养的养成。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概念对生物学事实、现象的观察、理解和判断有极大影响。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具体内容,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当然,每一种核心素养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实践。
参考文献
[1] 俞红成.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 中学生物教学,2016(8):18-19.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