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及中华文化认同探讨

2022-05-01邓竹君辛丹李倩张悦

民族文汇 2022年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华文化教学策略

邓竹君 辛丹 李倩 张悦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课题内容。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底蕴,作为课堂教学要点,并且尊重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善待留学生并探索融合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教学形式,从而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搭建成为中华文化的交流平台,通过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知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和其人民建立友谊,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中华文化

通常来说,文化认同主要归因于特定的文化和民族本身的吸引力。在国际教育领域,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不断增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与认知的交流偏差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加顺利的形成文化认同[1]。

一、难点问题分析

(一)对文明程度的误解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天朝式”世界观,即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长期以来以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傲,这种固有的“自尊”气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事实上,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简而言之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长期生活经历造就的精神产物,是具体民族的历史现象,是特定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世界文明与不同文化的发展是基于多种复杂的历史人文因素,不能以某个简单的标准将不同国家文化分出优劣高下。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应该在树立文化自信同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2]。

就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而言,教育者本身的认知能力会对其教学思维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如果对外汉语教师自己就对中华文化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留学生应该遵守规定,特别是对于经济文化水平欠发达的国家的留学生,教师总是在不经意间展露出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的态度,就教师而言这种心态很不适合同远道而来的留学生打交道。在当今文化多元世界中,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是人们相互承认的先决条件[3]。

(二)实践教学的不足

受传统汉语教学方法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主要内容,注重对文化知识点的阐释,试图给学习者提供更多扎实的汉语知识内容,呈现出一种填鸭式和简化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文化知识的单向传递,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不能满足不同成长背景的留学生求学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的使用对丰富教学信息量、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吸引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容易刻画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风格,并且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中国文化认同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为了加强外国学生的文化认同,需要努力去改善他们的文化沟通意愿,才能够形成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文化交流方式。但我国部分高校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缺失,导致汉语教师文化储备不足,尤其是一些非汉语专业或普通高校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些是肤浅的、片面的,或者对于一些关键的文化知识理解存在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使得当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讲解完了知识点,但很难回答活跃留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关于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原理的教学中,留学生很难消化这部分知识,而授课教师也无法帮助学生增进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事实上,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文化元素的融入,是提高学生文化认同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渠道。

对外汉语教师需将中国文化、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课堂中,从而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和他们本国文化的异同,并让他们能够接受文化的差异性。如果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只是肤浅的,可能会导致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难以理解的刻板印象,并失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对外汉语文化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自身文化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并参与持续性的职业能力培训。在教育国际化的大时代环境下,即使是优秀的教师,也需要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与强化,进而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来增强教学能力,从而努力做到准确、严谨地传播中华文化。

教师自身形象、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和人格魅力影响着来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和评价。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环境时,来华留学生可能会一时间感到不知所措,也可能会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退缩或回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最直接的,师生之间和谐的跨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克服固有的文化偏见,克服偏见和误解,并从更广泛的跨文化角度定义文化的差异性。如果教师的语文教育水平不高,或者教学方法不正确,导致留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进而造成留学生欣赏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能力受到阻碍。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文化,理解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沟通与交流。正是由于文化影响是文化互动,文化认同是文化的相互认可,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主动用中国“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的理念闡释、解决新时代的各种文化交流问题。

每一个留学生都是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代表,他们本身的民族特性和成长环境都对他们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也使得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难以理解留学生的文化或习俗的情况。此时,授课教师可以提前了解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留学生,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信息,这些问题就会很容易找到答案。如果教师了解学生所学国家的文化,并在教育过程中描述留学生的种族名人、历史故事、山河风景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减少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分解和冲突,而且可以增加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欣赏。由此可见,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拓展对世界文化的认知视野,是知识储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 合理改进教学策略

授课教师需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运用多元学习策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角度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传播中华文化,恰如其分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师应探索融合中外文化传播的新概念和新表达方式。探索适合国际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采取探索、交流、讨论等双边教学方法,径向联想扩展教学方法,有助于对知识点或文化现象的注解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神话内容时,因洪水灭世的相关神话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神话母题,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述“大禹治水”故事的同时,对比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来引起留学生们的文化对比兴趣。

此外,教师应熟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探索课堂中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例如,教师为满足来华留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为其介绍中国节日的风俗习惯,甚至邀请外国学生们一起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给他们带来真实的文化体验,这是一种良好的课堂文化传播策略。例如,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讲到春节时教师就可以讲述“年兽”的故事;而在提到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引入中国古代有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从而让留学生在历史的语境中想象这个故事,进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可以积极将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符号体系,体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历史渊源和民族血统上与邻国民族有着相同的根源,很多情况下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留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艺术形式中,也体现在文化思维中。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尊重外来文化形式,并将其提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认同。因此,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教师必须通过向世界各国传播汉语知识,积极推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优秀文化,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传达给世界各国。

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鸿沟往往是非常深远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强化对中国价值观的透彻诠释,体现中国文化精神,让留学生逐渐了解中国的心态和文化。而考虑到忠贞、爱国、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对外汉语这门窗口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例如,对外汉语教师在《中国古代神话》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着重阐释了夸父追日的历史寓意,以及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关爱百姓的意识。

(三)深化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和文化活动是在丰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学生文化的实用教育方法。书画艺术、戏曲表演、体育赛事、中医药文化、诗歌朗诵、手工艺等都可以作为文化体验课的科目。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可以拓展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文化体验课程的范围。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区分主题、语境实践和氛围,从文化场景的设计到文化工具的运用,从解码预设到课后问答,让留学生沉浸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文化体验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深度,让留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文字意义和文化背景,做到学有所获。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文化体验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缺乏系统的评估机制。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丰富的文化体验课是打开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之门的关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提供的教育内容不完整,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潜藏有更多缺陷。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明确具体的教育任务是很重要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注意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的结构紧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资料查询、管理体验信息、强化思想引导、总结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工作,上述几项工作要衔接到位,让留学生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看到中国文化的深层含义。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科技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建立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和课堂,有选择地导入文化经典,从各个维度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协作,创作各种文化作品,培养创造性想象力,探索中国文化的创造能力,开发各种小型创意作品等。

除此之外,来华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成就带回家乡,传递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样将中国先进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其他留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并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为留学生提供文化活动体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与当代文化的活力,从而提升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感。

(四)合理采取其他教学方式

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地域文化元素。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城市在留学生中声望较高,但一些留学生对中国其他城市知之甚少,也很难对这些大城市之外的中国其他地方,树立起整体形象和普遍认知。然而,考虑到中国不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经济发展迅速,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古标志、风景名胜和风味特色美食等,还可以促进对中国和地区文化特征的共识,并邀请学生到城市和教师那里去,体验中国建筑、美学和家庭环境,帮助来华留学生获得亲密感和认同感。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当主动搭建媒体文化平台。考虑到目前大多数留学生很少到中国的书店或登录中文网站获取信息,高校可以尝试性的建立自己专属的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功能,着力打造以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为内容的信息平台,同时,提供各种实用学习和生活信息的文化平台,丰富留学生的休闲生活,让他们在线上、线下都能沉浸在中国文化氛围中。

三、结论

对外汉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和文化交流。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民族智慧的贡献。 随着更多外国留学生涌入中国,这不仅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流机会,也是语言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全新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合理采取文化教学策略和方式,让留学生形成跨文化认同,从而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中去。

接受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加强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巧妙地拓展文化界限、架构文化认知理念,而不是要消除文化界限,从而创造更好、更广阔的文化交流空间和平台。因此,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教师需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深化留学生的文化体验,从而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71.

[2][德]约恩·吕森.文明的冲突或认知文化:国际文化交流解题[J].严志军,译.山东社会科学,2020(4).

[3]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20(1).

[4]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146.

项目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化传播策略的探究

项目编号:QYSKL2021-02QN

项目来源: 2020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 N003

项目明称: 《基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医学留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与测评量表研究》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中华文化教学策略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