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2022-05-01聂妍高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风三全育人育人

聂妍 高妍

[摘           要]  学风建设是中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育人、开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当前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主要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方式与质量有待改进、学校管理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分析“三全育人”理念对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遵循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规律、打通全方位育人渠道的学风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94-03

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指在校师生在学习风气、学术风貌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是中高职院校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中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衡量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理念为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齐头并进,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全员”重在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调动全员共建合力,加强思想上的指导与引领;“全过程”重点在于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满足每一位学生不同阶段成长成才的需要;“全方位”重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立体化的学风建设网。因此,探究“三全育人”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对加强中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中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学风建设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随着中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增加了学风建设的工作难度。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中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中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三全育人”新格局,着力开展学风建设,但难免陷入现实困境,面临着长期的“痛点”和不断出现的挑战。

(一)中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自主学习热情低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中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带来的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不高等弊端日益显著,存在各类学风问题。例如,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热情低下、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学生比例在持续增加。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上课出现迟到早退、听课不认真的现象,课后也没有高效地管理时间,甚至出现逃课、考试作弊、荒废学业等病态学风。此外,当代中高职生处于全球化时代,面临着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所带来的冲击与诱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优良学风的形成。学生是在校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风建設的核心主体,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其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启发其培育优良学风的自觉性,是目前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治学风气有待改善

首先,从客观角度出发,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科研任务、课程建设、班主任工作等。此外,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均与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因此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现象,教师评价体系的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专业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环节的精力减少,课堂管理松弛、教学方法陈旧,治学风气不严谨,教学质量明显不高。从主观角度出发,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部分教师教学课件过时,上课照本宣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双向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专业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课堂管理意识薄弱、标准不严,课后也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业指导和帮扶。

(三)中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不成熟,学风建设合力不足

当下,部分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程序性、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模式、评价与奖惩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同步加强监督与考核,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的日常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考务管理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正考风、促学风,促使中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形成。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院校多人配合、多部门参与、多措并举。但是,目前学风建设一般是由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具体实施管理,而其他相关部门明显投入的精力不够、合力协同不足。此外,中高职院校围绕学风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与沟通交流不多,信息匹配度不高、工作推进配合缺位,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二、“三全育人”理念对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开创了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格局,而学风建设始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风对中高职院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人才的培养、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的建立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性和先进性的理念,“全员”强调统一方方面面的资源,“全过程”注重学生阶段性的差异及教育的连续性,“全方位”关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全育人”理念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给予了深刻的解读,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一)有利于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确保院系各部门同向同行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资源统筹安排,以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作用,为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朋辈和家长等多方育人力量,依据高职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与成长成才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携手共建优良学风。只有科学整合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育人资源与育人力量,推动学风建设工作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出发点探索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不仅具有理论参考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有利于提供中高职院校学风制度建设和体系设计指导思路

“三全育人”理念坚持顶层设计与基础探索相统一,将自觉自发的“内在约束”和规章制度的“外力约束”有机融入学风建设的实践中。“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风建设中引入该理念突出了对中高职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三全育人”从三个维度出发,主体即全员参与、时间即全过程教育、空间即全方位立体式育人,为中高职院校的学风制度建设和体系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生根,细化到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引导和推动学风督查、考核等制度的规划和建立,打造出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有利于全面显著提升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培育具有长期性、曲折性与反复性。“三全育人”理念的融入为探索学风建设的理论机制改革和实践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有利于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细规范的管理方式应用于学生教育与服务工作中。“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对教育者提出路径和办法,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两者一脉相承。通过挖掘“人人、时时、处处”的育人元素,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开创“三全育人”促学风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中高職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

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动员教职工和学生等一切力量参与进来,贯穿学生在校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渗透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中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应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逐步探索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的学风建设路径。

(一)调动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用全员育人引领学风建设

“全员育人”重在整合中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教学资源,调动校内校外所有相关人员的力量,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制。一是学校领导做好顶层设计,锻造学风建设工作“铁军”,加强校内部门协同,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推进学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学工团队加强思想引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促进学风的活动。三是专业教师革新育人模式,强化专业育人优势。专业教师在授课时要增强课堂管理意识,加强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考核,严格控制课堂秩序[1]。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上课的目的性与专业认同感,同时要把教风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四是教务人员提供制度约束,明确红线预警位置。教务人员要做好学生在校阶段每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教务知识解答,明确课堂考勤、学分认定、违纪处分、学业预警等毕业要求,适时亮出红线预警[2]。五是朋辈群体通过经验预判,分层次、分阶段做好整体规划,建立起传帮带。例如,新生入学阶段,应加强新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增进对学校的热爱;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可以根据以往经验,提前预警通过率较低的、难度较大的课程;重大考试前夕,做好诚信考试教育和作弊条例解读,降低学生作弊的概率;临近毕业阶段,优秀校友可以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二)把握教育规律,贯穿育人始终,用全过程育人推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3]。“全过程”重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学生阶段性成长成才的规律。针对学生在校三年需求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分阶段、可操作性强的学风建设活动,把育人落实到全过程。一年级阶段,学生初入学校,学风建设的主题应为“促适应”,通过系统的新生入学教育,解决新生的适应性问题;通过诚信考试承诺书签名、入党入团宣誓仪式、升旗仪式等各类“仪式教育”,重点培养新生的纪律意识与良好的学习态度。二年级阶段,学风建设中心应主抓专业引导教育即“强专业”,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园入驻等,依托专业类的技能竞赛,创建科研训练营;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提高学生专业实践与运用能力,全面拔高学风建设的立意。三年级阶段,学风建设重在增强就业意识,提高就业技能即“促成效”,通过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模拟招聘会、名师考研指导、学困生帮扶等措施,借助顶岗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践育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在校“最后一课”,实现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平稳过渡,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学风建设的成效。将全过程育人手段应用于学风建设要着眼于育人的阶段性与教育的连贯性,一方面要保障学风建设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各个阶段的学风建设应侧重不同的方向,同时实现各个阶段高效、有序的对接。

(三)搭建多元平台,培养综合能力,用全方位育人强化学风建设

中高职院校要利用全方位育人理念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协同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4]。一是进一步加强第一课堂学风建设的引导力,中高职院校要将严抓学风的指导思想灌输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风引领和知识讲授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多元化育人功效。党团组织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计出一系列富有活力、吸引力的学风建设活动,如“学习传统文化”“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倡导良好学风。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精准地发放奖助学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实现管理育人促学风的良好局面。三是努力占领网络学风建设阵地。利用微信、QQ、微博、易班等网络软件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增强学生学习的纪律意识;通过学习通、慕课等网络课堂,建设多样化的网络在线精品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与效率;探索网络微阵地,设立优秀学子风采展示、学困生交流站、学情实时数据滚动与动态分析等网络板块。用全方位育人强化学风建设,打通壁垒,注重各个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文.“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23).

[2]何苗.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学风建设思考和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 3(23).

[3]代中杰.“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3).

[4]伯洁.“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探析:以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

①本文系2021年度常纺院中高职衔接调研项目“‘十四五’规划与中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GXJ202103)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聂妍(1990—),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