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意返乡”遭批:返乡情切,何“恶”之有?

2022-05-0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防疫法治防控

2022年1月20日,一段关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县长董鸿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在时长23秒的网传视频里,董鸿说:“凡是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的,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针对此事,董鸿回应称,上述视频经过剪辑,剪掉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等内容。由此又引发出一个新的热点:什么叫“恶意返乡”?“恶意”与否是县长可以界定的吗?春节回乡还有被拘留的风险?

尽管董鸿解释,其在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听说有6个高风险地区的人扬言“枪毙也要回来”,才发表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先拘留再隔离”的言论,目的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但这样的解释非但没能平息舆论,反而因为他独创的“恶意返乡”一词,让郸城县登上了微博热搜。诸多媒体发表评论称,“恶意返乡”言论太伤人,无论是返乡还是留驻,每一个脚步都需要被善待。

媒体声音

莫用“恶意返乡”伤了乡亲,失了民意

眼下,河南等地疫情严峻,又面临春节返乡潮,当地领导焦首煎心,完全可以理解;已经在疫情中度过两个春节的百姓,也大都通情达理,配合防疫要求。但毕竟也会有情非得已的特殊情形,万一老人弥留,万一家乡的孩子生病……不加区分“一刀切”地冠之以“恶意返乡”,显然过于粗暴了。

郸城的医疗资源和大城市不可相提并论,格外审慎自有道理。但仍要警觉,不要让有悖于尊重科学这一伟大抗疫精神的粗放式懒政,干扰和消解来之不易的珍贵抗疫成果。郸城是道教祖师老子的“丹成”之地,“恶意返乡”一词,出自这样历史悠久的人文教化胜地,确实有点出人意表。口无遮拦,已往不谏;科学防疫,来者可追。“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返乡情切,何“恶”之有?就地过年,是为国分忧,应该大力提倡,针对返乡也可以立些“规矩”。但同时家乡领导可不可以多一点设身处地的温情,少一点嚣张峻厉的官威?毕竟,以对百姓最诚挚的善意,方能成就最靠谱的善政——人民至上,这一条不管对大城还是小镇,都颠扑不破。

——摘自“人民网”

基层防疫要懂民心、懂法治

春节将至,基层干部既要做好防疫,又要做好节日期间千头万绪的服务工作,殊为不易。疫情防控本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搞一刀切、层层加码,要懂防控,更要懂民心。春节假期是防疫关键节点,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涉及群众的问题,要准确把握群众心态和情绪,粗暴防控绝不可取。如果缺乏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能力,误把堵截当防控,势必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与效果,防控未见得收获实效,还容易引起群众负面情绪。

决策者要与群众有共情之心,执行者要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群众就地过年,要主动做好服务,让群众暖在身边;群众返乡过节,要普及好防疫知识政策、排忧解难,点亮群众回乡的路。唯有如此,才能聚民心顺民意,齐心协力把防疫工作做好做实。防控疫情也是一场重要的法治实践,对防疫中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格尺度、依法处理,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靠法律解决。对于符合法律规定、国家防疫政策的返乡行为,不能冠以“恶意”一罚了之。疫情防控当然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推进,但要有思路、讲方法,防控精准、秉持科学。擅自定义风险地区,或擅自延长隔离观察时间,或直接规定“某地的一律不接待”……层层加码容易,层层将难题“解码”不易。越是遇到复杂情况,越是要靠科學和法治做好评判。

——摘自“新华网”

返乡何来恶意?权力岂可滥用

大家当然理解基层防疫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有时候确实需要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守住一条底线:符合法理人情。尤其是掌握公权者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争当法治建设的楷模。硬核防疫没错,但硬核不等于硬来,也不是一味“来硬的”。这不是有魄力、敢作为,恰恰是不担当、能力差的表现。口号喊得震天响,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实则是怕出事、惧担责,于是乎,宁可错抓三千,也不放过一个。正因如此,网友戏称:“以前,乡愁是一张车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现在,乡愁是一张核酸证明,我在这头。故乡说:‘你就在那头,别回这头。’”这戏谑中带着几多无奈。

令人忧心的是,郸城县的“对策”不是极端个案,类似随意扣帽子的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恶意讨薪、恶意上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既有违法治,也背离公理。我们总讲,有权不可任性。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就是两点:一是权力从何而来,二是权力如何而用。举头三尺有纲纪,广大干部尤其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公职人员应多一些法治思维,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警示自己,依法用权、秉公用权,扎扎实实用行动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

——摘自“央视网”

相关链接

国家卫健委:对春节返乡群众,政策执行防止一刀切

2022年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明显下降。但近期部分地区接连有本土聚集性疫情报告,疫情扩散和外溢风险仍然存在。春节临近,人员开始返乡,对于来自不同风险区域的返乡群众,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

米锋表示,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性增加,确实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但是国家卫健委做了一些分析,只要严格执行我国现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广大老百姓有效地开展个人防控,可以有效避免,甚至控制住这种风险。即使出现了疫情,也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划定风险区域,快速处置。因此,总体上来看,因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导致大规模疫情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大。

多地推出就地过年鼓励政策

临近2022年春节,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引发关注,在提倡“非必要不返乡”的同时,多地陆续发布就地过年的补贴政策,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等方式让民众安心过年。

比如,浙江省宁波市鼓励春节期间生产的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保障住宿、改善就餐环境等措施,提高留甬员工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积极性。专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安徽省合肥市对春节期间留肥,在该市重点用工企业、重大建设项目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工作,且在合肥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留肥红包”,发放标准为每人1000元。针对春节期间留在浙江省杭州市,并满足申领条件的非浙江户籍务工人员,杭州市按两种形式发放电子消费券:其一为抵扣券,按每人500元一次性发放,每人发放20张,每张面额25元,消费每满50元抵用一张;其二为现金券,以领红包形式发放,面额为5元至500元不等,春节期间连续发放7天,每人每天可领一次。

猜你喜欢

防疫法治防控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