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及路径研究
2022-05-01李燕
李燕
摘 要: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长效机制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提出内蒙古牧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与发展路径。首先分析现阶段内蒙古牧区的旅游市场,得出客源分布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的基本特征;其次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打造以内蒙古牧区文化保护工程、重要节点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教育基地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营销工程为基础的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再次提出以旅游开发主题化、旅游发展融合化、旅游功能完备化为核心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旅游市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内蒙古牧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牧区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及路径研究”(2019QN05)。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游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在摆脱基本温饱问题后,对于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国外旅游的热情已经逐渐减退,以国内为主流的旅游发展趋势表现明显。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构建以旅游发展为目标的长期发展战略,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的能力已经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内蒙古牧区作为经济分布均衡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利用旅游实现长期稳定的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在客观分析内蒙古在旅游市场中地位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牧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以及实现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牧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客源市场分析
根据内蒙古牧区旅游资源或内蒙古牧区旅游产品的禀赋特点、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细分市场的目的,本文从4个方面对内蒙古牧区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细分。
首先是按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其中,一级客源市场包括呼包鄂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团体、中小学生团体,以及部分包头市居民等大众休闲群体;二级客源市场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范围除一级市场外的其他盟市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团体,也有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党员干部团体和来土右旗旅游的其他团体游客(如京津冀、山西、陕西)、自驾游客等;三级客源市场主要是国家特定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考察学习,其覆盖范围是全国,以内蒙古牧区旅游与生态游、民俗游等其他旅游相结合的市场为主。其次是按出游动机和目的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将其分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市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场,老革命、老战士、老同志及其家人故地重游与怀旧市场,单位和集体思想政治教育与参观学习市场,内蒙古牧区旅游观光市场,革命史迹考察与研究市场,革命题材或内蒙古牧区影视拍摄市场以及民主党派学习考察市场。再次是按职业、收入、居住地等消费能力指标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学生市场、企事业单位员工市场,富裕家庭市场、小康家庭市场、温饱家庭市场,城镇居民市场、农村居民市场。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内蒙古牧区现有的旅游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客源市场全覆盖,这种几乎全覆盖的客源市场现状也为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定位和选择提供了可靠基础,对于相关市场营销的开展、市场机会的挖掘都具有指导价值[1]。因此,在构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时,可以利用客源充分开发不同层次等级的项目,这样才不会被市场需求问题限制。
(二)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要明确内蒙古牧区旅游目标市场定位,首先要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就现阶段旅游市场表现出的特征而言,主要可以总结为5点:分别是客源市场需求与客源市场的潜在出游力,内蒙古牧区旅游目的地产品、形象的吸引力,内蒙古牧区旅游目的地的区位、交通等可进入性条件,内蒙古牧区旅游目的地开发程度、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旅游环境以及最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上述因素,结合内蒙古牧区的特点,秉持不单一、不固定,多面、立体、动态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市场定位能够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坚持市场化发展、规模化发展、地缘化发展、便利性发展的核心方向。在此基础上,内蒙古牧区的目标市场定位从地理区位和空间位置角度分析,主要趋向于一、二级客源市场,也就是呼包鄂核心区市场及自治区周边盟市客源市场。这是因为一、二级客源市场空间距离近,地缘关系密切,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有较大的出游潜力,而且其对内蒙古牧区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客源市场开发方面也表现出易于合作、互为市场的格局。呼包鄂3市区位优势明显,人口数量相对较多,购买力强,成为内蒙古牧区旅游的重点客源市场。从出游动机和目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定位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市场、广大群众内蒙古牧区旅游观光市场。一方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内蒙古牧区旅游的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够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内蒙古牧区旅游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是一种感知性很强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共产党员的神圣感、责任感、历史感、荣誉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大众化内蒙古牧区旅游过程中,群众在参观革命历史遗迹,聆听革命传统故事的同时,也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意愿,为建设伟大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因此,这一市场涉及面很广,囊括了各类旅游者,潜力巨大。从出游组织形式角度分析,其定位趋向于单位、集体、团队,该类群体既具有规模效应,又便于组织管理,购买力很强,是内蒙古牧区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主要組织形式,开发价值巨大。
通过前文对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不仅具有扎实的客源基础,而且具有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内蒙古牧区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而要构建长期稳定的乡村振兴机制,还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结合上文,构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首先要建设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积极打造内蒙古牧区文化保护工程、重要节点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教育基地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营销工程,补齐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开发在道路支撑、节点提升、特色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充分利用主题的串联功能,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体系[2]。
(一)打造内蒙古牧区文化保护工程
在打造内蒙古牧区文化保护工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内蒙古牧区文物、遗迹、文化保护,加大内蒙古牧区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保持内蒙古牧区文化的原真性,这是保护内蒙古牧区旅游价值的关键之一。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深知,任何旅游项目或区域的开发都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一旦脱离原有文化基础,旅游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对于旅游节点的提升和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维护原有历史氛围,保持内蒙古牧区旅游底色。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现实旅游环境和文化旅游环境两个角度保护内蒙古牧区文化。
(二)打造重要节点提升工程
要积极开展对内蒙古牧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工作,在开发过程中充分结合不同牧区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是文化特点、饮食特点、地域特点,甚至是牧区牧民的生活习惯特点,形成各具主题特色的内蒙古牧区旅游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体系化旅游线路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游客在不同牧区的旅游体验感受都具有新颖性。
(三)打造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道路交通是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的重要支撑,要将现有的道路条件与牧区旅游规划进行有机衔接,规划建设内蒙古牧区旅游专用线,切忌盲目追求交通的强制性指标,而是要着重解决内蒙古边远牧区景点道路通达性问题,确保旅游发展惠及所有牧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包括住宿条件、卫生条件、饮食条件等。
(四)打造内蒙古牧區旅游教育基地工程
教育是旅游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应依托内蒙古特有的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构建现场教学点位,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土右旗抗战历史、支前事迹、廉政文化、历史人文、民族团结等内蒙古牧区文化,紧紧抓住内蒙古牧区旅游的教育功能定位,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修、寓教于学、寓教于闲、寓教于情、寓教于行等多种形式,形成多个系列的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产品体系,以此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使其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够感受内蒙古的独特文化。除此之外,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积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加速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攻坚战的推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树立典型示范特色村镇,充分展示牧区的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以此打造“一主版四模块”的多元化现场教学模式,使游客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对内蒙古牧区的现代化发展有新的认识[3]。
(五)打造内蒙古牧区旅游营销工程
良好的营销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旅游长期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建立健全适应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特点的营销宣传体系,通过主题的宣传、渠道的优化、传播方式的创新等开创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推广新局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扩大营销范围,借助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高效性、广泛性和实时性,拉近潜在客户群体与内蒙古旅游之间的距离,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期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旅游开发主题化
结合内蒙古牧区旅游资源情况,按照内蒙古牧区旅游市场特点,积极推进旅游开发主题化,通过革命主线、事件主线或教育主线进行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设计布局,形成多层次主题化线路,提高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的活力,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价值。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不同的教育路线,包括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线路、学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线路;结合纪念日等短时内蒙古牧区旅游活动、内蒙古牧区旅游与城市休闲活动,形成城镇内蒙古牧区旅游圈;依托王老太太故居核心资源,构建一个内蒙古牧区旅游小镇,将萨拉齐镇打造成全市内蒙古牧区旅游小镇;对于内蒙古牧区现有的三大主题线路而言,可以分别以民族革命主题、抗日战争主题、民族解放主题为基础,开发关于民族地区近代革命历史主题旅游项目,体现牧区核心优势。
(二)旅游发展融合化
内蒙古牧区可以充分与周边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相融合,形成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的特色旅游线路,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同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城市休闲等相结合。现有的6条主要线路,即三大主题线路、二条干部学生活动线路、一条大青山内蒙古牧区旅游风景道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并成为了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的主要构成。因此可以上述路线为主干,挖掘更多分支线路,融合牧区特色,形成城镇内蒙古牧区旅游圈、其他专项旅游线路、外联线路等形式多样的融合旅游线路[4]。
(三)旅游功能完备化
内蒙古牧区要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活动主题的需求,针对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设计长短兼顾、时间合理的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相应地,旅游功能也要实现与区域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有机结合,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形成内涵更丰富的区域性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开发研学内蒙古牧区线路、婚庆内蒙古牧区线路、短期会议线路等目标性强、线程短、节点少的内蒙古牧区旅游线路。
内蒙古牧区作为区域文化特征浓厚的边疆地区,地势广袤,草场广阔,自然环境在合理饲养的管理规范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项目开发优势,在该范围内发展旅游业,客源扎实、定位清晰,市场前景广阔[5]。因此,科学合理地打造内蒙古牧区文化保护工程、重要节点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教育基地工程、内蒙古牧区旅游营销工程,实现旅游开发主题化、旅游发展融合化、旅游功能完备化,推动内蒙古牧区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 锡林格日乐.新牧区建设发展模式的选择[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12):6-9.
[2] 余文建.金融助力农牧区十个全覆盖[J].中国金融,2015(21):5-7.
[3] 刘小燕,吴晶英.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乡村振兴[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4):16-17.
[4] 白智.扎实推进新时代“四好农村路”建设 助力农村牧区实现现代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4):11-14.
[5] 马德全.推进农村牧区电商快速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