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探讨
2022-05-01杨帅
【摘要】山东昌乐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出土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地也在积极探索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数量多、分布广、特点鲜明,具有较长的发展研究历史。汉画像石的拓片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拓片的拓印需要注重很多细节工作。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保护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自然侵蚀严重、公众保护认知度不高、资金保障不足等诸多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汉画像石;拓片;山东昌乐;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3-170-03
【本文著录格式】杨帅.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3):170-172.
引言
汉画像石是汉代刻画的精美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展现了汉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的风貌。山东昌乐是汉画像石较多的地区,出土以后就备受外界关注,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
一、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分布及特点
(一)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数量多、分布广
汉画像石是汉代祠堂和墓室等的石刻装饰画,汉画像石开始于西汉,在东汉时期开始盛行。山东汉画像石不但分布广泛,几乎覆盖全省,在山东省内有汉画像石近3000块,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将有更多的汉画像石被探索和发现。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在山东占比较高,具有重要的地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赏鉴。山东昌乐的各类画像石馆藏量125块左右,东肖汉画像石墓是省级文保单位,有各类各类画像石构件200余块,基本保存完好尚未发掘。
(二)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特点
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建筑形式多样。山东昌乐汉画像石不但有象征着墓地大门的石阙,而且还有安葬墓主的墓室。同一类建筑的具体形式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山东昌乐汉画像石雕刻技法丰富多样。山东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可以分为线刻和浮雕两大类,具体包括细线刻、阴线刻、凹面刻、凸面刻、弧面浅浮雕、高浮雕,各种雕刻技法异彩纷呈、相得益彰。线刻类的汉画像石利用线条进行准确的表达,分为平面阴刻线、凹面阴刻线和凸面阴刻线。浮雕类的汉画像石主要应用于粗糙不平的石面上,氛圍线浮雕、高浮雕。
(三)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发展
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发展与研究经过了金石学发展阶段、考古资料积累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金石学发展阶段,大致从北宋末年时期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开始注意到墓地中的汉代石祠堂、石墓阙和画像,戴延的《西征记》首次记载了山东地区的石祠堂、石庙和画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记载了山东地区的石祠堂和石画像。金石学发展阶段的石祠堂和画像通常被记录在地理形势等作为地理标志被写进著作当中。
考古资料积累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汉画像石以近代考古方法被进一步了解和熟知。20世纪初,考古学家沙畹和建筑学家关野贞探索发现了山东的汉代石祠堂和石墓阙,制作并出版了印制精美的图录;考古学家色伽兰等人调查了四川的汉代崖墓和石阙,利用考古学的方法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使汉画像石进入到考古学领域。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对传为曹王墓的画像石墓进行考察,关百益和孙文青出版的《南阳汉画像集》《南阳汉画像汇存》使得南阳汉画像石被世人所了解。20世纪50年代,傅惜华收集大量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拓片,编辑了《汉代画像全集》。考古资料积累阶段忽视了对于社会关系的关注,没有对不同画像之间的关联进行给予关注,但是搞清楚了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雕刻技法以及艺术风格特点等,为汉画像石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画像石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考古学家开始注重对汉画像石背后的社会关系进行考察,注意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从此对汉画像石的研究进入了分区、分期研究。在综合研究阶段,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图像内容、图像配置规律以及不同题材汉画像石之间的联系进入了新的研究阶段,通过研究发现汉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的礼制、风俗、宗教信仰等,汉画像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二、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概述
(一)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的制作
汉画像石拓片是利用宣纸覆盖在汉代的墓室、祠堂、墓阙以及庙阙等汉画像石上,在宣纸上喷水,用毛刷刷宣纸,使宣纸和汉画像石拓片相贴合,待汉画像石拓片上面的水分挥发度适当的湿度的时候,利用拓包蘸墨把汉画像石上的图像拓印下来,把汉画像石上面的宣纸接下来即可得到汉画像石拓片,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制作的。
(二)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的价值
汉画像石拓片的的内容对于汉代经济、社会、文化、美术、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汉画像石可以称得上是汉代的百科全书,曾被国学大师冯其庸称为“敦煌前的敦煌”,可见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反映出了山东昌乐一带汉代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对于昌乐一带汉代人民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将山东昌乐汉画像石记录并保存下来,有利于汉代文化的研究。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主要包括东肖汉画像石拓片、王家埠汉画像石拓片、东南庄子汉画像石拓片等,对于当地汉文化、汉历史、汉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5/02/qkimageszgzlzgzl202203zgzl20220346-1-l.jpg)
(三)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的拓印方法
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拓片的拓印方法与普通的汉画像石拓片的拓印方法类似,需要先把汉画像石的表面清理干净,选择大小适合的宣纸覆盖到汉画像石表面,用水把宣纸弄湿,动作要轻柔,切不可弄坏宣纸,在潮湿的宣纸上面蒙上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打,让湿纸紧紧贴在汉画像石表面,去除蒙上的宣纸,等宣纸稍微干燥以后,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水,在宣纸表面上轻轻均匀扑打,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汉画像石拓片的拓印的时候最好选用白芨水润湿宣纸,这样有利于宣纸更好地附着在汉画像石的表面。小型的汉画像石拓片可以选择软毛笔或者软毛刷进行润湿;大型的汉画像石拓片可以选择毛巾进行润湿。扑子的大小应当根据汉画像石拓片的大小确定,内部选用新棉花,外部选用不透水的薄纸,再在薄纸的外部包上绸子,最后用细皮筋或者细绳子捆住,扑子蘸墨水的一面应当保持没有褶皱,扑心稍微鼓起。
三、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山东昌乐的文物保护单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但是对于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却重视不足,相关责任边界不明确,防火、避雷等措施不够完善。山东昌乐的部分汉画像石没有被文物保护单位所收藏,导致汉画像石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部分汉画像石虽然被文物单位所收藏,但是没有确认文物保护责任人,责任界限不清,汉画像石文物保护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自然侵蚀严重
山东昌乐的一些汉画像石处于露天存放状态,虽然汉画像石属于石质的文物存储比较容易,但是露天存放的汉画像石受到阳光的暴晒、雨水的浸润、风雪的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风化现象明显。过度的暴晒会导致汉画像石开裂、风化,雨水的浇灌会导致图像的损毁、模糊。汉画像石属于多空性质材料,相较于同种质地的材料,孔隙率较高、结构疏松、机械化强度低、容易风化。精细的汉画像石,特别是那些图案丰富的汉画像石,一旦保存不善,出现风化等现象,会导致汉画像石表面的图案、文字和纹饰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山东昌乐部分露天存放的汉画像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风化,图案的清晰度明显下降。
(三)公众认知程度不高
山东昌乐汉画像石远近闻名,前来旅游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游客对于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并不清楚,而且山东昌乐的很多汉画像石都处于露天存放状态,如果游客不能很好的知悉汉画像石的保护要求,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操作,很可能造成汉画像石的损坏。目前来看,山东昌乐对汉画像石保护的宣传力度,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汉画像石展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得到广泛的宣传,但是山东昌乐对于汉画像石的展览、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实现汉画像石的应有价值。
(四)文物保护资金有待提高
山东昌乐的文物保护单位负责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由于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汉画像石的保护、宣传等工作不能全面开展。山东昌乐的文物保护、博物馆的财政支出要明显低于同等级别的其他单位,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宣传所需资金也来自于文物保护资金的财政支出,但是由于资金的投入明显不足,汉画像石的保护支出不足以维持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汉画像石的宣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山东昌乐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汉画像石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宣传。
四、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一)强化汉画像石保护意识,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减少汉画像石的露天展览,2019年,山东昌乐建设了一处石刻文物展厅存放汉画像石转移至室内展览馆,解决了原有汉画像石露天堆放的问题。针对不宜移动的汉画像石可以通过搭建遮阳棚,减少汉画像石的风吹、日晒、雨淋,避免汉画像石风化、损毁的同时,方便游客的游览和参观。应当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保工作,印发文物消防保护的相关方案,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并做好相关落实。应当在汉画像石周围增加围栏,避免游客的碰触和其他行径造成汉画像石的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明确文物保护职责,做好防火、避雷等工作。对于损坏的汉画像石应当及时修复,避免图案的破坏而导致汉画像石失去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到汉画像石的保护,形成自发的保护团体,引导和带领广大游客自发保护汉画像石。
(二)加大汉画像石的宣传力度,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应当配备汉画像石景观、展品的专门讲解人员,介绍、讲解汉画像石的文化背景、生动故事、历史价值、社会意义等,同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专门的汉画像石进行机器语音讲解、动画展示等,实现汉画像石的实物参观与趣味学习相统一。通过微信公主号、小程序等推广汉画像石,展现汉画像石的艺术美、历史美、人文美,配合汉画像石的衍生商品的销售。加强汉画像石文创产品的设计、销售。通过制作汉画像石手机外壳、钥匙链、书签、邮票、水杯、抱枕等多种形式的生活用品,更直观的推广和宣传汉画像石。建造仿真的汉画像石墓,模拟汉画像石墓墓葬的方式陈列汉画像石,让游客切身感受汉画像石在墓葬中的作用,感受汉画像石的艺术魅力。定期举办文化节、博览会等活动,通过话剧、舞蹈、朗诵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汉画像石的历史和艺术知识,扩大汉画像石的宣传范围。
(三)增加汉画像石的资金投入,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向省市县等财政部门申请资金,面向社会文物保护团体、汉画像石保护团体筹措资金,确保汉画像石的保护落到实处。提高文物保护单位中汉画像石保护和宣传的资金占比。投入资金将文物保护价值高、容易风化损坏的汉画像石进行拓片保存,确保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以拓片的形式得以保存和延续。针对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中保护价值高、容易风化损坏的汉画像石,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好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养与维护。目前,山东昌乐已经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00万元,用于馆藏石质文物修复项目,开展针对汉画像石的石质文物修复。
(四)加强汉画像石的人才培养,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山东昌乐是汉画像石的重点保护地区,面对文物保护价值高、艺术价值高、历史地位高的汉画像石,山东昌乐应当充分挖掘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力加强汉画像石的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开辟购房、落户等绿色通道,保障相关人才的收入、子女教育、医疗条件等,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中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培训交流等方式,培养本土的汉画像石专业人才,用人才培养更多人才,共同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五、结语
汉画像石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让人们更多了解汉画像石、更多参与到汉画像石的保护与利用上来。汉画像石已经成为了山东昌乐的一张地域名品,应当通过文化旅游、文创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宣传山东昌乐的城市文化,树立山东昌乐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平平.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2):82-84.
[2]任政.沂南画像石的表现技法与风格分析[J].艺术品鉴,2021(17):9-10.
[3]李英. 曲阜孔庙汉画像石中的古代神医形像[N]. 中国文物报,2021-06-01(004).
[4]许毓珊.论汉画像石的艺术影响[J].收藏与投资,2021(5):30-33.
[5]王一冉,杨絮飞.汉代画像石“貌雕魂画”的形式美分析[J].荣宝斋,2021(5):36-47.
[6]谢娟玲.汉代陕北画像石题记整理与文化特征[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4-41.
[7]张晓燕,湛玉婕,马娜,吴龙威.新媒体时代传统技艺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徐州汉画像石拓片工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13):10-12.
[8]李晓筠,徐晓鵬.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艺术研究,2021(2):8-10.
[9]李昊.连云港汉画像石保护现状与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21(2):98-101.
[10]周欣,江莎.汉画像砖、画像石中植物造型特点与文化含义简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6):22-23.
[11]张宏图,张慧.汉画像石的审美文化内涵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构建研究——以济宁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5):75-77.
[12]马筱,任风琴.汉画像石人物造型应用于动画人物形象设计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74-78+138.
[13]王海玉.“竭家所有示子道”——汉代祠堂画像石题记所见汉代孝亲观念[J].文物天地,2021(2):78-83.
作者简介:杨帅(1984-),男,山东省淄博市,研究生,文博馆员,文物科科长,研究方向为文物的保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