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抹黑”与“自塑”:土地革命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演进与启示

2022-05-01王建红杜江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申报

王建红 杜江婷

[摘 要]通过对《申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形象开始时多以“共党”“共匪”为代表的负向特征词为主,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负向词的数据比重逐渐下降,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为代表的相对正向词的数据比重有所上升。《申報》文本数据的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在《申报》中的形象演变背后的逻辑,并内含着一定的历史规律,这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2-0049-07

政党形象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及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整体印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何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课题。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申报》历经78年之久,其发行量、影响力具有同期其他报刊所无法企及的地位和高度,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本文基于《申报》的文本①集中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党形象,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演进,以期为新时代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提供镜鉴。

一、 相关研究综述

(一) 中国共产党形象

1. 中国共产党形象概念界定

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念界定,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主要表现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效果上。“虽然从逻辑关系来看,政党的良好作为不一定会换来公众的正面评价,但从事实关系来看,政党形象的优劣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政党自身的表现如何”[1]。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着党事业兴衰的作风建设,但也必须清楚一点,党的作风建设并不完全等同于党的形象建设。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主要是指民众在主观视角上对政党的印象和评价。“党的形象是党员和人民群众以及国外公众对共产党本身、党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2],包括党在执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业绩等。还有的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客观存在、外在整体表现,以及人民群众基于党的客观存在、外在整体表现而对党的综合面貌所作出的认知评价、所形成的政治态度、所采取的行动逻辑”[3]。

2.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党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党内正式提出了党的形象的概念。他在谈及要不要对中国共产党改名的时候特别指出:“关于党名,党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4]100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其形象构建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树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形象。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的延安形象、抗日形象,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所展现的形象。对于同一时期的研究,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也不相同,张卫波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中心来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媒体形象的塑造,而洪富忠以抗战时期大后方为中心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建构。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一些学者则主要关注了中国共产党具体形象的传播与表达。杨邓红、陈克娥就政党廉洁形象塑造与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韩继伟、王力对党的亲民形象进行了分析;胡柳娟和赵大朋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的建构逻辑与挑战应对;唐海潇、张一、吴倩倩、张书林则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齐卫平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的、干成了什么、还将如何干等四个角度,论述百年历史实践中其奋斗形象塑造的核心话语表达。总体来讲,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学界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切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发现,但基于土地革命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 《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关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而关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更是鲜见。目前部分学者主要是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来研究某个具体事件。故邱涛和潘若天以《广州民国日报》和《申报》为中心对“中山舰事件”进行比较研究;石建国基于《大公报》《申报》有关报道评析来具体分析对“皖南事变”的另一种态度。其他学者主要是基于《申报》的具体内容来进行某个主题的研究。余品轩和单明明都研究了《申报》视野中的马克思学说;包树芳则主要以《申报》报道为中心来看韩国共产主义者在东北亚的活动。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问题,梁忠翠研究了《申报》视野中的新四军抗日形象,指出“《申报》对新四军的关注和姿态则由支吾非议到支持‘正统’舆论”[5]。刘永生研究了抗战前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申报》对于中共的正面报道和评说,表明了《申报》作为非官方媒体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的认可”[6]。而张颂爽基于《申报》(1921—1949)这一历史时期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认为“从一个侧面可以认识到中共形象从‘破坏’社会稳定的负面形象转变为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再转变为抗战后国内局势主导者的建设者形象”[7]。迄今为止,基于《申报》对土地革命这一时期(1927—1937)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深入研究目前学界还比较缺乏。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运用

本文主要以《申报》文本作为支撑,以中国共产党的称呼变化为切入点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变化,以期在当今国际敌对势力“抹黑”“诋毁”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现实情况下,为如何“自塑”中国共产党形象提供一定借鉴。《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遂停刊,历经了78年之久,标志着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文本数据的选择上,通过阅读《申报》原文及其相关材料发现:其一,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申报》高度重视国际事务,为及时、高效地获得各国重要消息,派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前往国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始,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同时封建残余势力、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冲击等问题仍然存在,当时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民营性质的《申报》并未对其大量关注和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此时处于微弱地位,所以本研究未选取这一段时期的文本数据。其二,1937年后全面抗战的爆发使得《申报》的主办单位及主编人员多次变更,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控制《申报》,通过收购原有股权、加入官股的办法,实行官商合办,此后《申报》沦为国民党的官方宣传报纸。由于这一时期的文本数据带有明显的政党色彩,文本的客观性受到影响。所以,本文主要选取《申报》1927—1937年的文本材料,通过提取包含“共产党”一词的相关社论、政论文章和新闻报道等数据,并去除反映社会实际生活和副刊文字等不必要的数据,得到最终研究采用的文本语料。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统计方法,首先基于“共产党”一词共收集到6590条相关报道。通过LDA主题词聚类,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称呼在不同年份是不一样的,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之后提取“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等正向词称呼以及“共党”“共匪”等负向词称呼,并用LDA显示出词频数,计算出每年的词频权重。由于1927—1937年每年的文本数据量差异较大,无法有效地分辨出各个正向词和负向词的趋势变化,故运用Min-Max归一化,用xnew=X-xminxmax-xmin公式把数据映射到(0~1)的范围之内,然后进行可视化,从而呈现出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正向词和负向词的整体变化趋势。

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演变的证据与分析

(一) “共党”“共匪”等负向词的相关分析

“匪”这个字的其中一层含义是指被围堵的一群人,被用来组合成贬义词,在《申报》中出现大量“赤匪”“共匪”用来指代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因此,通过对“赤匪”“共匪”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申报》及其当时局势的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

由图1可知,从整体来看,“赤匪”“共党”“共匪”“共产党徒”四个词的曲线在不同年份虽有波动,但整体随着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同时其趋势线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负面形象在逐渐弱化。从特殊节点来看,以1933年为界线,在1933年之前,各负向词呈现波动变化,且各负向词的最高点都在1933年之前。这说明1933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泛关注,负面称呼在这一时期不断被提及。大革命后期,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开始实行清党计划。《申报》的相关报道中,诸如1927年的《清党运动之文件》《严格之清党运动》、1928年的《白崇禧部剿湘南共匪》、1929年的《武汉枪决大批重要共党》、1931年的《报告四省匪共情形》、1932年的《举行清党纪念》等都提及其负面称呼。同时,由于国民党大范围的清党围剿运动,使得一部分共产党员的信念开始动摇,出现叛党逃党的行为,甚至还反过来诋毁抹黑共产党。所以,在1933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多为负面形象。在1933年之后,“赤匪”“共党”“共匪”“共产党徒”等词明显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外基本采取妥协的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则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并接连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这就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各地各界群众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抗日,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申报》在史量才的主持下,政治立场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他抛弃了原先保守中立的办报方针,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舆论态度随之转变,《申报》也迅速成为全国的舆论领袖,逐步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抗日救国舆论不时出现在报纸上,“自从日本在东三省暴行消息到粤以后、广东各界都是非常愤慨、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那时便有三个抗日救国会组织成立、一个是各界抗日救国大会、一个是全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一个是报界抗日救国联合会”[8]。故此时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负面词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由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申报》态度从冷静分析到针锋相对与批判驳斥,舆论快速形成的抗日阵地严重威胁当局稳定,几乎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导致国民党当局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思想和言论控制,史量才也于1934年11月惨遭国民党暗杀。在史量才被暗杀以后,《申报》变得保守起来,对政府的监督和批判都大幅度削弱,在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上态度明显缓和,更多采取晦暗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负向词也逐渐消失。

(二) “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正向词的相关分析

如图2所示,从趋势线来看,“共产党”一词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形象虽然有“赤匪”“共党”“共匪”“共产党徒”等负面称呼,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是不断深入的。从特殊节点来看,在1933年“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两词达到最高点,通过阅读1933年的文本材料发现,“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两词被多次提及的主要原因是原中国共产党员的叛党自述。比如《朱宜之脱离共党后之自述》《孙际明脱离共党宣言》《自首共党罗章龙》《邹春生自首之宣言》等的相关报道肆意抹黑中国共产党,但从侧面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得到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此时已经开始主动掌握领导权,与国民党形成抗衡之力;国民党据此开始基于媒体报道来大肆抹黑和丑化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由于1932年《申报》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进行的报道以及声讨,使得《申报》被国民党政府邮禁,故此时《申报》上的报道多为带有政党色彩的言论,以及通过对国外共产党的相关报道,来映射中国共产党所宣扬的共产主义“不可靠”,“布尔塞维克的道路、事实告诉了我们以此路不通、无疑的目前只有唯一的三民主义、才足以救中国”[9]。但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党正面形象的树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的伟大的实践,在广大民众心中逐渐树立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与国民党截然不同的对日态度,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逐步塑造起来。尤其是 “七七事变”之后,民族存亡绝续之时,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紧急采取措施,周恩来等人于1937年7月4日起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于7月15日正式交付国民党,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申报》在9月23日也公开发表,文中提到“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上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早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为求得与中国国民党的精诚团结”[10]。中国共产党通过“三项奋斗的总目标”和“四项保证”向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摒弃前嫌,團结一致抗日,从侧面也唤起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时候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早已有了一定衡量和认知,《申报》的进一步报道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宣言》于7月15日就已交付国民党当局,为什么9月23号才在《申报》公开发表?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估计不足,对国际干预抱有相当大的期望。

后来,迫于抗战形势,蒋介石不得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宣言》的公开发表鼓舞了全国民众,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面形象的树立也就毋庸置疑了。

(三) 正向词和负向词交叉比较分析

在分析了“共党”“共匪”等负向词以及“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等正向词后,我们进一步将正负向词的平均权重归一化,从而更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正负向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从整体的趋势线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代表的正向词趋势线呈上升趋势,“共党”“共匪”“赤匪”“共产党徒”所代表的负向词趋势线呈下降趋势。同时,以1933年作为交叉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期负向词趋势线明显高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的正向词趋势线,但在后期“共党”“共匪”等负向词趋势线明显低于正向词趋势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在不断树立,负面形象在不断弱化,虽然国民党鼓动各界清党,但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进入到全民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已然树立起来。1937年的《申报》中曾有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因为受了国军紧紧压迫之下,快要濒于消灭,所以不得不强调其人民阵线的策路的运用,同时中国民众在抗敌情绪热烈之中,也容易受了它的阴谋的诱惑,因此人民阵线四个字,便成了很时髦的名词”[11]。可以看出,虽然文中语义在暗讽中国共产党,但从报道的社会反应来看,中国共产党自“七七事变”之后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社会各界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也自发组织起来,团结一致抗日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已在民众心中扎根。

四、 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演进的启示

(一) 媒体话语权失衡:疯狂抹黑的相似境遇

从历史的境遇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环境与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国际形象塑造的环境具有一定相似性,都处于被敌对力量利用媒体话语权优势疯狂抹黑的恶劣时期。他们用污蔑抹黑的论调来攻击丑化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大众心中的形象,攻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话语权却处于相对劣势,难以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地革命时期“赤匪”“共党”“共匪”“共产党徒”等负面词在《申报》中不断出现,诬蔑“共产党到处杀人放火,以工厂、工人生活的改善提高为目标榜、造成最大多数的失业、开口闭口、还在说为生产阶级而革命、真是浅薄”[12],对中国共产党形象进行抹黑。并且试图肃清中国共产党,“我们总理的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迥不相同、大家总要认得清楚、不可盲从附和、现在共产党种种谋害我们、在在破坏国民革命、故我们应当驱除共党是毫无疑义的”[13],并从“工”“农”“商”“学”“兵”等各个层面来渗透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反观当前,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人民正经历一场时代大考。而他国当局仍然宣扬所谓的“民主”“政治私利至上”“资本至上”,他们不仅没有将工作重点聚焦本国疫情防控,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反而疯狂甩锅中国,将精力放在挑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上,恶意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公然诽谤中国共产党“为霸权主义而生”,大肆造谣“中国病毒”,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抹黑与丑化。

此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工作,但几乎不掌握媒体的话语权,宣传工作异常艰难。“这些报刊由于所处的环境特殊,如国民党统治区或沦陷区是在秘密状态下,革命根据地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情况下,……多数为内部秘密自发,少数公开发行,大多印数少,发行范围有限,等等。”[14]并且國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动员严加防守,以防“赤匪”为理由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抹黑和诽谤。而“当今时代,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传播,国际信息传播格局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西强我弱’态势”[15]。西方国家借助舆论力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政治的支撑成为媒介霸权,对中国共产党形象进行抹黑和丑化,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得不到强有力的正向宣传。但一个政党的形象并非仅由媒体宣传所决定,形象取决于行动,客观事实最终决定一个政党形象的好坏。

虽然短期内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形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抹黑,但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历史已证明并将长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值得信赖且应该信赖的大党。

(二) 应对疯狂抹黑的最佳策略: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当前国外媒体疯狂抹黑的恶劣时期,我们处于被动“挨打”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掌握对等的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反击时,我们能做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秉持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身的责任,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从而树立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习近平曾指出,“只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6]150。所以说“政党形象的建构应基于社会化(受众)的逻辑,在自身与社会的互动中提升受众对于政党的认可度或美誉度”[17]。由此,通过党的执政实践,形成真实反映党的客观实践并达成民众认同的良好形象。

土地革命时期,面对“赤匪”“共党”“共匪”“共产党徒”等负向词的诋毁,中国共产党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与人民群众一道,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最后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一词也逐渐被提及和认同,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拥有规模庞大、供求多元、创新活跃、拉动力强的内需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断巩固和增强竞争的新优势。所以,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信心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挥各项事业的决策核心和指挥中枢作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时刻与人民群众一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不断提高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感,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同时,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疯狂抹黑、攻击、诋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要坚定战略自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际行动为世界人民的福祉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8]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只要我们的党和政府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好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将会得到应有的树立。

(三) 形象自塑的关键: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党的形象建设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相辅相成的。一个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先进、纯洁的政党,它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地可以赢得人民的正向评价,从而自塑成值得人民信赖并拥护的政党形象。同时,政党的形象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也是检验一个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是否深得民心的有力方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历史启示我们,党在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同时,要努力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例如,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环境惨烈不堪,党的队伍里有不少人动摇悲观,有的甚至脱党、叛党,反过来恶意抹黑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党内仍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欲熏心,脱离群众,搞拉帮结派,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的团结,侵蚀了党的肌体,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所以,党员形象特别是处在“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问题,因为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宗旨的落实需要个体党员去到人民群众中,党员的形象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对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在党的形象建设中要发挥关键作用,指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19]。要充分认识党员个体形象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作用,要继续加强对党员个体形象和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的双重维护。同时,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优化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地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力。

注释:

①本研究中《申报》文本来源是《申报》影印版电子数据库,经原文校译、数据清洗而得。

参考文献:

[1]孙景峰,陈倩琳.政党形象:概念、意義与建设路径[J].探索,2013(3):23-27.

[2]管文虎,邓淑华.塑造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1-5.

[3] 张书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内涵、制度与机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3):3-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5]梁忠翠.《申报》视野中的新四军抗日形象[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9-115.

[6]刘永生.抗战前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9-122.

[7]张颂爽.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研究(1921—1949)——基于《申报》的考察[D].厦门大学,2018.

[8]粤和平代表汪精卫等重要报告[N].申报,1931-10-24(13).

[9]共党要员蔡剑唐等宣言[N].申报, 1933-07-31(09).

[10]中国共产党宣言 精诚团结一致抗敌[N].申报,1937-09-23(03).

[11]骆美奂.所谓中国人民阵线的真相及其理论的检讨[N].申报,1937-02-15(11).

[12]何应钦.关于建设新中国最切要的几个问题[N].申报,1929-01-01(04).

[13]杨树庄在海军特别党部之训话[N].申报,1927-12-30(14).

[14]邓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报刊发展状况[J].青春岁月,2017(32):427.

[15]李群山.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及其应对之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92-98.

[16]本书编委会.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7]赵大鹏.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挑战与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8(2):34-41.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19]蒋永发.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72-77.

(责任编辑:铭 心)

(校  对:江 南)

猜你喜欢

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申报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