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应借助文化创意产业让非遗融入生活

2022-05-01史曼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让非遗融入生活的最佳的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敦煌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3-068-03

【本文著录格式】史曼琪.非遗保护应借助文化创意产业让非遗融入生活——关于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3):68-70.

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广袤疆域,千百年来,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孕育了无数文化遗产。时间的流逝、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更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增加了难度。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人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国潮”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认可和喜爱,笔者通过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课程的学习,了解了敦煌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希望能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探寻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方向,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一、敦煌非遗保护工作现状

(一)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非遗传承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应的传承难题则是非遗保护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在我国过去开展的非遗保护的工作中已经逐渐形成了重点抢救与保护有影响的传承人的社会共识,但非遗保护仅仅依靠非遗传承人、政府和部分社会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非遗形成于人民的生活,非遗传承也需要人民参与,非遗传承不光需要接续、继承,还需要传播、传授。

非遗传承难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过去非遗的传承多以“言传身教”、口头传授的形式进行,缺少其他形式的记录,这样非遗的传承就不能离开传承人,非遗传承过于依赖传承人,如果前任传承人未能找到下任传承人或尚未完成非遗技艺的传承交接,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部分技艺也就随之消失;其次,一些珍贵的非遗的实物与资料的自然损坏或被人为破坏也为非遗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非遗传承工作所需的巨大投入和不确定的回报,又对非遗传承人提出了极难持续坚守和培养后继传承人困难的现实问题;部分组织和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随意滥用、不正当开发等行为也在损害非遗保护工作、伤害非遗工作者。除此之外,非遗技术本身的难度,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尊重,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少、了解少,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随着技术发展,机械取代部分非遗技艺使其逐渐淡出日常生活等都是使非遗传承困难的因素。

(二)非遗保护应融入生活

而当非遗保护融入生活中,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非遗传承人们有更多的方式来记录非遗技艺,比如敦煌彩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永卫老师就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制作彩塑的过程,既通过互联网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彩塑艺术,也为后辈对彩塑技艺的研究和学习留下了详细的影像资料,避免因彩塑艺术因传承人的中断而消亡;以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工程为例,数字敦煌不仅能让对敦煌壁画感兴趣的人们随时随地欣赏石窟里的精美壁画,还能让后世的敦煌壁画研究者在壁画被自然侵蚀后仍能够目睹其原本的面貌,继续研究、欣赏和感受其文化魅力,减轻了因非遗实物和资料受损、消失而对其保护工作的影响;当非遗融入人民的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遗的保护和开发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让更多个人和集体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非遗传承人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非遗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人民的监督,人民对非遗的了解增多、喜爱增多,从中生发的民族自豪、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又为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舞为例,二次创作让敦煌舞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地区的中学生们用敦煌舞代替广播体操,各广场舞队也在跳极具敦煌特色的敦煌舞,成为独特的风景。敦煌舞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人们极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网友在赞叹敦煌舞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创意产业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的重要推手

(一)文化创意产业为非遗传承提供新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文件指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居于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和录像、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及电脑游戏、广播电视等13个行业确定为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也被列为重要的相关创意产业。而以上创意产业及相关创意产业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核心,可以借助与上述创意产业和创意相关产业进行“创意”结合,从文化、娱乐和服务等方面融入人们的生活,让非遗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景、人员和方式,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二)文化创意产业降低了人们接触非遗的门槛

非物质文化遗产搭载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载体能够更加容易、更大范围地接触到人民群众。仅以敦煌研究院为例,敦煌研究院先后分别与民生银行、浦發银行联合发布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信用卡,与腾讯发起的“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推出的“敦煌诗巾”数字创意活动,以及敦煌研究院自行推出的和其他品牌联名推出的各种文创产品,都使敦煌的非遗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娱乐、学习、饮食、网络、社交等各种场景抵达人们身边。对于接触到这些敦煌非遗的人们来说,敦煌非遗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遥远的文化符号或概念,而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挖掘非遗中的内涵和价值,并进行个性化的展现,为人们了解和欣赏敦煌非遗提供了更多选择,也降低了人们欣赏和理解敦煌非遗的难度,让敦煌非遗的欣赏者不只局限于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群体。人们在通过各种途径和场景接触到敦煌非遗,通过这些载体建立对敦煌非遗的认知,激发对敦煌非遗的兴趣进而了解、关注甚至主动传播非遗文化。

(三)文化创意产业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非遗传承主要依赖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等,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一方面一些非遗的技术要求高、传播范围较小,当地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有能力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非遗技术,外地的高素质、高水平、有能力的年轻人对非遗的相关情况缺乏了解,难以被引进,这就导致老一辈传承人大多只能在家族亲友范围内培养传承人;另一方面有一些對非遗传承感兴趣的年轻人又因缺乏专业能力或信息闭塞等原因无法进入非遗传承的团队中来。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吸引世界各地对非遗感兴趣的人们投入到非遗传承的工作中来,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为那些对非遗感兴趣但“有心无力”的人们提供参与非遗传承的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心有力”地为非遗传承发光发热,把所有对非遗感兴趣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把所有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为非遗保护和发展保驾护航。

(四)文化创意产业为非遗传承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7月3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非遗传承等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使非遗传承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不再依赖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为非遗传承提供动力。

(五)文化创意产业能让非遗工作者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让许多为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默默付出的幕后“守艺人”走上台前,执着坚守40年,用生命让敦煌重生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用视频记录彩塑制作工程和工艺、建立敦煌莫高理工匠村致力于敦煌彩塑传承和传播的彩塑传承人杜永卫,向世界讲述敦煌故事的敦煌研究院弘扬部文博馆员刘萃瑛,以及通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被大众注意到的那些在文物背后的大国工匠们……他们只是一部分,但通过他们的身影,大众开始关注这些非遗工作者们,认可和尊重他们的工作和付出,让他们获得被看见的力量。

(六)文化创意产业赋予非遗现时代的新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文化”,它源于生活,兴于生活,也应在生活中得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中孕育出的花朵,需要生活作为其生存的土壤,并将新时代精神灌入其中,使非遗汲取养分。离开土壤的花朵难以存活。但通过各种手段让花脱离土壤后勉强存活不是非遗保护的目的,让非遗拥有适应环境变化,能够不断汲取营养、永远灿烂绽放的顽强生命力才是非遗保护的目的。只有随着时代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内涵才能让非遗永葆活力,让非遗之花常开不败。非遗保护和发展要注入时代精神,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其新面貌,不能“死保死守,保而不用”,也要警惕“建设性破坏”,过度商业化等错误倾向。

三、结语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保护是传承的基础和前提,发展和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让非遗存在即可,而是要使其在时代发展中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础,以创造力为核心,通过“越界”、“破圈”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为非遗保护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帮助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使其在历史进程中焕发蓬勃生命力,与时代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4-123+199.

[2]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辨析[J].兰州学刊,2008(8):162-164.

[3]国家统计局.(2021).202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4% 两年平均增长10.6%.2021年7月.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7/t20210730_1820143. html

[4]央广网官方账号.敦煌壁画“飞天舞”!这里的课间操火了.央广网2020年10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2087 85842156206&wfr=spider&for=pc

[5]界面新闻官方账号.继故宫之后,敦煌又成了另一大传统文化IP.界面新闻,2019年9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 644197045097977109&wfr=spider&for=pc

[6]时代记忆app.新时代——非遗如何传承?.搜狐网,2018年1月.https://www.sohu.com/a/215571205_99990786

作者简介:史曼琪(1999-),女,甘肃泾川,湖南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