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的发展

2022-05-01白锐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沈先生书家原创

白锐

沈鹏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一面旗帜。他的书法理论、美学思想及书法创作影响着当代的书法人。近一时期,沈鹏先生根据多年来对书法艺术的实践和探索、对书法美学的研究与思考,以学者的高度与深度,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强调了“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书学理念。我有幸多次聆听沈老讲授十六字书学理念,每每回味,如坐春风,受益良多。

一、宏扬原创

沈先生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书法的大势,同时又往往从具体微观处指出所关注问题的重点。宏扬原创,首先要尊重传统。何为传统?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指出,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被人类赋予价值与意义的事物或行为方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载体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性思维的积淀。面对传统,继承与创新,几乎是每一个艺术门类的共同态度。作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中国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追求。然而,书法史又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试想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之所以成为中國书法史上的翘楚,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善于继承既有的书法传统?

《中庸》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唐代大儒孔颖达亦有言:“天之为道,生生相续,新新不停”。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国美学在连续变易中求新、求变的追求。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新变”同样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用沈先生的话说,就是宏扬书法艺术中的“原创”精神。那么如何宏扬原创精神?沈先生认为,要从书法传统的经脉中找到一个方面,加以发扬,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在整合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调动自己潜意识深处的积极因素,把我们的创造意识提到具有独立个性的高度上来创作。然而,传统的经脉很丰富,能够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某个方面。根据自己需要,有的人吸收的多,有的人吸收少,有的人吸收这一方面,有的人吸收另一个方面,天赋、个性不同,学习的重点也不同。笔者以为,沈老强调的“原创”精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创造,它依靠对书法传统的长期浸润和深厚积累,借助深入的艺术思考和偶发的灵感升华,而产生的新艺术理念或艺术技巧。它是在旧有与新生之间,把握书法艺术的新变。由此,这样的“原创”是充分做到了对传统的“躬身致敬”,而又具有创造性地发挥。这一观点的提出,超越了上个世纪书法论争中关于“古典”与“新古典”、“现代”与“传统”之争的藩篱,对于书学本体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是书法学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原创”的范畴是广泛的。书写的素材,可以原创。唐诗宋词,明清散文,字字珠玑、篇篇经典,但那和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总是有“隔”。我们为什么不能加强文学修养、诗词水平,努力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时代的声音?书写的内容和形式,更应宏扬原创精神。书法艺术的几大要素,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以墨法和章法为例,仍有很大的原创空间。古今悬隔,社会思想、时代特征、生活节奏、书写工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墨法和章法上进行有益探索,是宏扬原创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人在这些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原创空间,我们应当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原创性作为。

二、尊重个性

个性,是个心理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人格的模式和发展》中说,“个性是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作为统一体,整体来认识,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又是他自身一贯稳定保持的特点。

《文心雕龙·神思》:“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这“迟速异分”的特点,表现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即是艺术个性。它是艺术家的生命所在,是艺术创作的价值核心。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把文艺的个性化意义强调到极致,他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袁宏道极喜疵处,而对佳处有憾,可见他对艺术个性推崇之至。同样,在书法创作中亦然,一如宋人晁补之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因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所独有。”

沈先生特别强调要尊重书家的艺术个性。他指出,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闪光点,如何把这些闪光点放大,形成书家个人的书法特色,其前提就是尊重个性。当然,由于书家的内在天赋和后天学养不同,对于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尽相同,就会表现不同的艺术个性。对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其他书家在创作态度、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等多个方面艺术个性,善于扬弃个性中的优点和缺点,善于对其进行理智的分析和判断,而不以个人好恶,进行单一的书法审美。这充分体现了沈先生对不同的艺术个性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开辟了书法接受美学的崭新篇章,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观念的又一推进。

不仅如此,在先生的书学创作中,也不难看出他对于艺术个性的汲汲追求。沈先生多次提到,在书法创作时一定要大胆的写,但是,每张又都要有传统的制约,写完后都要挂起来,不断地研究,看看有那些缺点,拿经典来比较,拿自己的审美观念来比较,不断改进,突出个性。

三、书内书外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任何学问、艺术都是书外功和艺外功重于书内功与艺内功。笔者以为,字外功中最重要的便是书家的人品。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可见,书家的境界不同,书法的格调自然有别。正所谓道德文章一体,立品、胸怀,乃重中之重。无怪乎黄庭坚曰:“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如果立品第一,那么修为乃二。书法艺术蕴含深厚,书家的学识素养和个人修为非常重要。黄庭坚评东坡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东坡书法格调高雅,正因为满腹经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要滋养书法境界,在书法创作中追求高雅,避免俗气,多读书方是不二门径。如果学识不够,则很难创作出富有书卷气息的佳作来。对此,古人多有论述。李瑞清在《玉梅花庵书断》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

那么,书外功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沈先生以为,首先,国学中尤以文学、历史、哲学为传统文化的基础,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古文字学都是书家学识修养的必备。其次,古代传统美学和古代艺术理论,包括西方美学思潮,书家都应涉猎。在中西学术交流频繁的今天,很好地学习西方艺术理论,对于书家创新思维的开掘不无裨益。沈先生非常关注西方形式主义思潮,比如克莱夫·贝尔、苏珊·朗格的观点。再次,书外功还包含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借鉴和学习。沈先生尤其强调书法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汉斯力克提出的“乐音的运动就是音乐的形式,也是音乐的内容”观点,沈先生颇为欣赏,认为它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音乐与书法都十分注重节奏感。同时,沈先生也注重书法与美术、舞蹈、戏曲等姊妹艺术的关系,他曾说,中国书法既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又是诗意的线条。我们应汲取不同艺术门类的营养,善于吸取其长处。

其实,所谓内外,又是相对的。书法理论、书法史,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本也属书内功的范围,如果要突出强调书法技法的话,这些知识也可放在书外功的范畴。同时,书内书外是一个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书内书外的无限性。当书内功(技法)达到一定程度,有时难以提高,这就必然需要书外功的滋养;如果书外功积累颇丰,反观书法本体,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关于书内书外的问题,虽然古代书家也有提及,但多是零散的语录。沈先生把书内书外列为十六字书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看出他对书外功的重视。我想,根据沈先生的解读,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除了纯熟的书法技法外,一定是一个有高尚品德、在文史哲方面有较高素养,对姊妹艺术有较好领悟,有较全面修为的人。尽管这个目标比较远大,但沈先生以自己的书学人生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楷模和典范,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四、艺道并进

艺、道问题是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中国思想史在艺道关系上有深刻的阐发。《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汉末魏初,思想家徐斡在《中论》中阐述“艺”与“德”的统一,也就是“艺”与“道”的统一。他说,“艺者,所以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流。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近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亦说:“‘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于‘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因此,“艺”与“道”是统一的,“道”是“艺”的本体和内容,“艺”是“道”的现象与形式。

关于“道”的理解,孔子《论语·泰伯》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思想明确指出,士应当以弘扬“道”为己任,要把有限的生命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儒程颐认为:“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而“天地人只一道也”,最重为“人道”。即社会政治伦理之“道”。因此,对于“道”的追求把握,最重要的不是自然科学的经验性的观察、归纳、实验,也不是纯抽象的理论思辨,而是一种不脱离日常伦理道德行为的沉思和内省式体验。

在沈先生眼中,“道”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包含对世界人生的理解,比如伦理观、道德观。艺道并进,就是把“艺”与“道”的对应合一,从根本上将艺术提高到一种“形而上”的层次,使它能与“道”等量齐观。由于伦理道德处处被看作是诉之于个体内在的心理情感,因此这种对“道”的追求又密切地联系于主体的“心”和“性情”。艺道并进,突出“艺”与“道”的共同进步,对于一个书家来说,只有同时具备“道”和“艺”,并且能使“艺”与“道”合,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位艺术大师。书法家和写字匠的区别就在于,书法家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思想,而写字匠只注重艺术语言,而缺乏思想表达。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它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本,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因此,艺道并进的理念,要求书家的人格境界的提升,也是对“艺”的直接促进,“道”给“艺”以深度和灵魂。

藝道问题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是新命题,但在沈先生的十六字书学理念中却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一观念的提出,赋予书法学理论以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推动了书法学科的人文观照。

五、十六字书学理念

沈先生十六字书学理念,总结了现代书学规律,凝聚着个人书学经验,汲取古代书论精华,言简意赅,与时俱进,成为当今书学理论中极具前瞻性的重要观点。“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朗朗上口,易于传诵。笔者以为“宏扬原创”为主旨,“尊重个性”为情怀,“书内书外”是境界,“艺道并进”是理念。四者侧重不同,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同时,传承与原创、共性与个性、人文与技法、艺术与境界,又是相对的,四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十六字的书学理念一经提出,在书法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大家一致反映,该理念提纲挈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非常受益。我们应该在沈先生十六字书学理念的引领下,做一个具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艺术家,以广博的知识架构为基础,在书法艺术的广阔空间内,善于发挥想象力,突出个性,自由创造,实现原创的艺术追求,更好地推动书法事业的不断前进。

(作者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猜你喜欢

沈先生书家原创
“择纸”与“频变”:现时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助力和阻力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继女究竟能不能继承遗产
细数京城小菜香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