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入声字在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铺镇方言中的演变
2022-04-30黄美
黄 美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新邵县位于湖南中部,巨口铺镇是新邵县下辖的一个山区小镇,位于新邵县西北部,距新邵县城约24公里。巨口铺镇地处新邵、隆回、新化三县交界地带,辖区面积160.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万人,下辖30个村、居委会。《中国汉语方言地图集》(2012)将新邵县方言划归到湘语娄邵片,属老湘语。但就目前实际的语言状况来看,巨口铺方言已经失去了老湘语最主要的特点,比如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清化后以读送气音为主。巨口铺周边的湘语点如酿溪镇方言、新田铺方言,古浊声母舒声字无论清浊一般读不送气音,巨口铺读送气音十分独特,反而与临近的赣语方言点如洞口话、隆回高坪话走向一致。巨口铺在1951年以前属新化县,1951年才划入现在的新邵县。历史上新化县曾迁入过大量江西移民,因此巨口铺镇也曾是江西籍移民比较集中的定居点之一,镇上几个大姓的家谱可资证明。巨口铺镇的西部与隆回赣语区接壤,与高坪镇、岩口乡之间集市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巨口铺话受赣语影响非常深。当然,巨口铺的周边是湘方言区,受湘语的影响也不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方言接触点,方言语音的过渡特征明显。
作者主要从声调和韵母两方面考察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演变情况。入声字分析依据《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8),《方言调查字表》中有入声字607个,去掉一些生僻字和巨口铺方言中不常用的字,调查所得的入声字总计为500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仍保留入声调的读法,调值为35,古浊入和古清入合流,入声不分阴阳,但入声韵塞音韵尾都已丢失,今全读为舒声韵。
本次调查的发音合作人情况:厉剑,男,55岁,高中文化水平,农民;李裁英,女,52岁,初中文化水平,农民。两人均是巨口铺镇本地村民,会说纯正的本地话。本次调查的记音时间:2021年2月。另外,加“-”表示白读,加“=”表示文读。
一、巨口铺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18个(包括零声母)
说明:
(3)[n][l]是两个自由变体,不区别意义,多数情况下读作[l]。
(4)巨口铺方言只有一套舌尖前音[ts][tsh][s],没有舌尖后音。
(5)[f][x]一般相混,多数情况下读作[x],但与单韵母[i]相拼时只读作[f]。
(6)[x][h]有明显对立,如河[xo24]≠驼[ho24]、方[xõ44]≠汤[hõ44]。[h]在 u 前与来自[ph]擦化的中和,如:吐=铺。
(二)韵母34个(包括自成音节)
表1 韵母表
说明:
(2)[ia]、[ai]、[uai]中的[-i]发音比较短促。
(3)[ui]的韵腹是[i],中间没有e,直接从u过渡到i,与[uei]音值明显有别。
(4)[o]口型不很圆,舌位比发[o]略低,实际音值接近[]。
(5)[u]、[y]口型不圆,发音时上下唇轻微摩擦,单韵母[u]实际音值接近[]。
(三)声调6个(不包括轻声)
阴平44:鸡花家刀 阳平24:时油盐斜 阴上313:水洗假脑
阳上31:领舅下是 去声42:事药夏病 入声35:达笔活乐
说明:平、上分阴阳,去、入不分阴阳。
阳上字自成一调,不归入去声。
二、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在巨口铺方言中,中古时期的入声字仍有500个还作为常用字使用,其中仍保留入声调读法的有266个,约占53%;已经舒化的入声字有234个,约占47%。下面根据声母清浊的不同,分别对中古清声母、中古浊声母入声字的演变进行分析。
(一)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由表2可知: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仍在经常使用的有266个,其中仍读入声调的有134个,约占50.4%。派入阴平的有54个,约占20.3%;派入去声的有31个,约占11.6%;派入阴上的只有5个,约占1.9%。此外,白读归阴平、文读归入声的有37个,约占13.9%;白读归去声,文读归入声的有5个,约占1.9%。由此可见,巨口铺方言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一分为四:大部分仍旧读入声,部分派入阴平,少部分归去声,极少数读阴上。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存在文白异读,一般白读阴平,文读入声;少数字白读去声,文读入声。
表2 巨口铺方言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归类表
(二)中古浊声母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由表3可知:中古浊声母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仍在经常使用的有234个,其中仍读入声的有134个,约占57.3%;派入去声的有60个,约占25.7%;派入阴平的有5个,约占2.1%;派入阳平仅有1个,约占0.4%。派入阴上的仅有1个,约占0.4%。此外,白读归去声、文读归入声的有24个,约占10.3%;白读归阴平、文读归入声的有8个,约占3.4%;白读归阴平、文读归去声的有1个,约占0.4%。由此可见,巨口铺方言中古浊声母入声字一分为五:大部分字保留入声,部分派入去声,少数字读阴平,个别字读阳平和阴上。部分古浊声母入声字存在文白异读,一般白读去声,文读入声;少数古次浊入声字白读阴平,文读入声;个别古次浊入声字白读阴平,文读入声。
表3 巨口铺方言中古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归类表
从声母清浊对古入声字归派的影响来看,除保留入声调的古入声字外,巨口铺方言古入声字主要派入阴平和去声,其中古清入主要派入阴平,古浊入主要派入去声,派入其他调类的字很少。巨口铺方言这种入声字演变规律与湘语娄邵片其他方言点有较大出入,如邵阳方言古清入字舒化后主要归入阴平、阴去,古浊入字舒化后主要归入阴去、阳去(见储泽祥《邵阳方言研究》)。但与湖南境内部分赣语古入声字的演变方向一致,如隆回、绥宁,古清入和次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阴去,部分保留入声;古浊入部分归去声/阴去,部分保留入声。此外,湖南浏阳、攸县、茶陵、洞口4个赣语点入声虽已消失,但其入声舒化后的走向——古清入归阴平,古全浊入归阴去/去声,古次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阴去/去声(见李冬香《湖南赣语古入声的演变》)。上述赣语均与巨口铺方言古入声的演变吻合。再将其与江西境内赣语比较,发现古清声母入声字在江西赣语吉茶片如莲花、萍乡、吉安、泰和、永新等方言点都归为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一般归去声或阳去,这与巨口铺方言入声调的演变一致。因此,从入声的归派来看,巨口铺方言带有浓厚的赣语色彩。
三、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中的韵母演变
巨口铺方言没有入声韵,中古入声韵全部读为舒声韵。中古入声字演变到今巨口铺话共有25个韵母,具体演变情况如下:
(一)演变为阴声韵
1.[a]咸开一:答搭踏沓纳拉塔塌腊蜡杂咸开二:插闸炸夹裌掐狭甲鸭山开一:达捺辣擦撒萨山开二:八拔扎察杀铡瞎梗开二:拍白摘拆择客
2.[o]咸开一:鸽喝合盒山开一:割葛渴山合一:钵拨泼钹夺阔豁活山合三:说臻合一:勃饽宕开一:博薄泊托铎诺落烙洛骆络乐作错凿昨索各阁胳鄂鹤恶宕开三:着睡~酌绰勺芍脚宕合一:郭霍藿镬江开二:剥驳桌卓琢戳浊捉镯啄朔觉角壳学梗开二:帛梗合二:获通合一:木通合三:目穆牧缩
3.[ia]咸开二:恰峡洽匣押压咸开三:胁山开二:瞎辖轧臻开三:栗虱梗开四:壁劈滴踢吃
6.[ua]咸开一:磕咸开二:眨咸合三:法乏山合一:捋括 山合二:刷滑猾挖刮 山合三:发理~发~财伐筏罚袜江开二:啄梗合二:划
7.[i]深开三:立笠粒缉集辑习袭蛰汁湿十拾急级及吸臻开三:笔毕必匹弼密蜜栗七漆疾悉膝侄实失室吉乞乙一逸曾开三:逼匿力即鲫息熄媳直值织食蚀识极忆亿梗开三:碧璧僻辟积迹脊籍惜昔席夕释逆益亦译易梗开四:壁劈的嫡滴踢剔笛敌狄历绩戚寂锡析击激
11.[u]臻合一:不突卒猝骨窟忽臻合三:佛物勿江开二:握通合一:卜萝~扑仆曝瀑秃独读牍犊笃督毒鹿禄族速谷哭酷屋沃通合三:福幅蝠复腹覆服伏陆录肃宿足促粟俗烛嘱束
14.[ya]梗开三:只量词炙赤尺射石
15.[y]臻合三:黢戌恤出术述橘屈曾合三:域梗开三:剧梗合三:役通合三:菊曲局玉狱续欲浴
16.[uai]臻合三:蟀曾合一:或惑
17.[au]宕开一:错郝江开二:雹
(二)演变为鼻化韵
20.[ã]山开二:抹轧 梗开二:额麦
22.[õ]山合一:末沫 宕开一:莫膜寞摸各宕合一:扩梗开二:陌
23.[iõ]通合三:肉
(三)演变为阳声韵
25.[in]臻开三:密蜜
综上所述,中古入声字韵母在巨口铺方言中的演变有如下特点:
1.韵头对韵腹的影响
(1)今开口呼韵母入声字大部分来自古开口韵入声字,其中韵母为[a]、[ã]、[au]的字全部来自古开口一二等入声字,韵母为[]的字均来自古开口三等入声字,韵母为[o]、[]、[õ]的字大部分来自古开口韵入声字。
(2)今齐齿呼韵母入声字大部分来自古开口三四等入声字,其中韵母为[ia][i][i]、[in]、[i]的字全部来自古开口三四等入声字(见系字除外),韵母为[i]、[]的字有少数是古开口一二等字,如“则、贼、责、策、册”。
(3)今合口呼韵母入声字大部分来自古合口韵入声字,其中韵母为[u]、[uai]的字全部来自古合口一三等入声字,韵母为[ua]的字绝大多数为古合口一二三等入声字,个别字是古开口二等入声字,如“啄”。
(4)今撮口呼韵母入声字大部分来自古合口三四等入声字,其中韵母为[y]的字全部来自古合口三四等入声字,韵母为[ya]、[y]的字部分来自古开口三等入声字。
2.开合对韵母的影响存在少数转呼现象:
(1)古合口韵今读开口呼韵母
(2)古合口韵今读齐齿呼
(3)古开口韵今读撮口呼
[ya]梗摄开口三等[iæk]部分入声韵介音由[i]演变为[y],主元音由[æ]演变为[a]。
[y]梗摄开口三等[iak]部分入声韵介音丢失,主元音由[a]演变为[y]。
(4)古开口呼今读合口呼
3.声母对韵母的影响
(1)部分入声韵演变为鼻化韵
部分梗山摄开口二等入声韵演变为[ã];部分咸山摄开口三四等、梗摄开口二等入声韵演变为[];部分山摄宕摄梗摄一二等入声韵演变为[õ];个别山摄开口三等入声韵演变为[];个别通摄合口三等入声韵演变为[iõ]。
(2)部分入声韵演变为阳声韵
入声韵演变为鼻化韵或阳声韵的条件是与鼻音声母相拼,受鼻音声母影响,韵母发生鼻化。如:篾m42、抹 mã44、麦 mã42、末 mõ35、摸 mõ35、陌 mõ42、穆mõ35、木 mn44、密 min42。疑母、日母本是鼻音声母,在后来的语音演变过程中鼻音声母丢失,但把鼻音特征转移到韵腹上而读成鼻化韵。如:业疑母35、热疑母42、孽疑母35、额疑母 ã44、肉日母 iõ44。
四、巨口铺话与北京话中的中古入声字今读音比较
(一)韵母的比较
中古入声字韵母在巨口铺方言中有25个,包括自成音节在内,北京话只有19个。两者韵母主要差异如下:
(1)巨口铺方言有一个自成音节的韵母,北京话没有这个韵母。
(3)巨口铺方言的开尾韵母比北京话多,一共有14个,北京话开尾韵母只有12个。巨口铺方言的元音尾韵母比北京话少,只有au、uai、iu三个,北京话元音尾韵母有7个,比巨口铺方言多了iau、ai、i、ou四个。北京话的元音尾韵母在巨口铺方言中一般读为开尾韵母,如北京话的iau巨口铺读为i,北京话的ei巨口铺读为。
表4 具体韵母的对应关系表
巨口铺话 北京话 巨口铺话 北京话uo阔活说托铎诺落作索郭霍卓戳浊捉朔 u u 骨(臻合一)uai 蟀(臻合三)o 钵拨泼钹(山合一)博薄泊(宕开一)o u 竹筑畜逐轴祝粥叔熟淑赎蜀属辱褥(通合三)鸽喝合盒(咸开一)割葛(山开一)i u y 律率(臻合三)蓄郁育(通合三)au 凿(宕开一)勺(宕开三) i u 六(通合三)u 目穆牧(通合三)ya 炙赤石iau 脚(宕开三) 射(梗开三)ia恰峡洽匣押压y ia au 郝(宕开一)折浙得忒特肋克核 uo 错(宕开一)y? 悦阅月越曰粤(山合三)i y 黢橘域菊玉续浴i 壁劈滴踢(梗开四) u 出术述(臻合三)虱(臻开三)吃(梗开四) i 疫役(梗合三)i 胁(咸开三) uai uo 或(曾合一)i 猎叶跌帖叠碟别灭列憋撇铁结 au y 略雀却约跃确岳ei 没(臻合一)北(曾开一) iau 嚼药饺o 墨默(曾开一) uo 若弱(宕开三)ai 百柏(梗开二)脉(梗开二) n u 木i 翼(曾开三) iõ ou 肉i 接捷协泄杰歇节切截i a 抹(山开三)摄涩撤舌设侧则色泽责策 ia 轧(山开二)ã y 雪(山合三) 额(梗开二)ei 贼(曾开一) ai 麦(梗开二)i 页业孽篾蜇(山开三)i images/BZ_71_1775_2258_1818_2301.png热(山开三)o 末莫膜摸陌ua 滑挖刷刮袜划 各(宕开一)a 法乏(咸合三)发伐筏罚(山合三) uo 扩(宕合一)uo 捋括(山合一) y y 绝蕨掘决缺穴õ ua i立集习笔必漆吉一逼力熄敌戚 质职式殖适i 执汁湿十拾(深开三)侄实失室(臻开三)直值织食蚀识(曾开三)蛰(深开三)
(二)声调的比较
中古入声字在巨口铺方言与北京话中声调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六字以下表示例字少。
表5 巨口铺方言与北京话中声调对应关系
由上表可知,巨口铺方言与北京话古入声字声调的归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巨口铺方言大部分入声字仍读入声调。已经舒化的入声字,巨口铺方言以阴平和去声为主,其中清声母主要读阴平,浊声母主要读去声,派入其他调类的字很少。而北京话已经没有入声调,中入声字今全读为舒声调。其中清声母入声字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全浊入声字基本派入阳平,古次浊入声字基本归去声。
五、结语
古入声的消失是现代汉语方言演变的一大趋势,巨口铺方言大部分古入声字今仍读入声调,但塞音韵尾已经丢失,读音不短促。演变主要表现在入声调的保存和归并其他调及韵尾的变化上。
调类演变方面的表现:一是仍保留入声调。古清入和古浊入合流读为一个入声调,调值为[35]。二是变调。古入声调的归派与古声母的清浊密切相关,除了保留入声调的入声字外,其余古清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阴平,古浊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去声。
古入声韵的韵类演变方面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演变为舒声韵后,大部分与原有的阴声韵合流。比如开口一二等咸山摄的韵母与果摄、假摄相同,读为[a]或[o];开口三四等深摄、臻摄、曾摄、梗摄与蟹摄、止摄相同,读为[i]或[]。二是演变为鼻化韵。三是演变为鼻音韵尾。
因受其他方言及普通话的影响,巨口铺方言古入声字的演变还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在声母、韵母、声调都有所表现,尤以声调异读最为突出,白读一般读舒声,文读读入声。文白异读较为普遍反映了方言接触导致的异源叠置现象,是研究方言接触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