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甘做清贫的牡丹
2022-04-30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图1 王振义院士(图/人民画报)
要有一颗进取的雄心,像牡丹一样开得热烈,但要看淡名利,做“清贫的牡丹”。
——王振义
在央视系列纪录片《吾家吾国》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引人关注。影片里,这位98岁高龄的院士指着自家客厅墙上的一幅牡丹国画说:“这幅画就是我一生的写照,(从)石头里生出牡丹,象征着(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出了成绩,而为牡丹提供养分的是石头周边的土壤,说明我的成绩不属于我个人,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医者仁心
20世纪80年代末,血液癌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种。王振义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奋斗8年,改进以往“杀死肿瘤细胞时损害正常细胞”的疗法,使用“诱导分化”法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人类肿瘤治疗历史上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这意味着只需要服用他研发的维A 酸胶丸,就可以治愈“血癌”。王振义因此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为了让更多病人得到救治,王振义放弃了药品的专利申请,他选择公开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这一举动让全世界的患者受益。至今,这盒10粒装的白血病“救命药”仅售290元,还被纳入了医保。他说:“我只想病人能好。”
这些年,王振义获得了不少奖项,他几乎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了出去。他说,等百年之后,他现在所住的房子(医院提供的单元房)要还给医院,子女不能继承。他甚至把给病人的捐款早早地写进了自己的遗嘱。
灯塔传承
从医70多载,王振义做到了自己所说的“把解决病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如今的他,每周都会举行一场“开卷考试”,只不过不是老师考学生,而是学生考老师。他会针对近期医院里收治的病例和学生提问的疑难杂症,在家查阅海量资料,包括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本领域的研究成果等,并在几天后与大家讨论这些病症的病因和疗法。有时候为了一个病例,王振义要花上好几天时间,查阅几百篇文献,做出几十页PPT,目的是将最精华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学生,为病人争分夺秒,为学生节省时间。
慧眼识才,大义让贤。王振义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平极高的医学专家,其中陈竺、陈赛娟、陈国强等人都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中国未来科学奖在北京揭晓,主办方给王振义颁奖时,他却说:“为什么不把奖励给年轻人,要给我这个老头子?”在培养人才方面,王振义甘为人梯:“人家说我是‘伯乐’,我的初衷其实很简单,血液学研究要后继有人。”
名师点拨
从医70余载,王振义院士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惑,不为利益所干扰,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是一位精勤不倦、胸怀宽广的医者,更是一位言传身教、品行高尚的师者!
写作应用主题:
1.敬业与奉献。作为一位医者,王振义潜心研究出救命药却放弃申请专利,获奖无数却捐出全部奖金,不留一钱一物。这体现了他博爱宽容的高尚之德、心怀天下的无私之心,他是医者的典范。
2.无私与追求。作为一名师者,在教学上,他慧眼识才,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水平极高的专家、院士,在荣誉前,他甘为人梯,把机会留给年轻医者,他是师者的表率。
——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 伍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