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炜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研究与启示

2022-04-30李静张丽

当代文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张炜译介

李静 张丽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张炜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及其带来的启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海外书籍与期刊的译介情况,从译介地域、数量以及影响力来看,主要集中于欧美和东亚两大区域。二是海外学术界与媒体的评价情况,包含欧美和日本两大研究圈,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步入新世纪后研究数量、深度和广度渐增。三是以张炜国际学术活动轨迹与国际热点契合度为切入点,论证其文学作品在海外被接受的原因。通过讨论可知,张炜文学作品获得了一定的海外关注与认可,却又局限在学术研究群体范围之内,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作者的个体因素,又折射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些共性特征。

关键词:张炜;译介;海外传播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标志性作家之一,其代表性作品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从而被国际文坛、海外读者所认知,并引发相应的学术讨论。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张炜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与会的国内外40多位学者共同讨论了张炜文学作品的翻译特色和传播情况,在此之后,李光贞、吴赟、姜智威(2021)等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究,并发表了相应的学术论文①。

就目前的研究可知:张炜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已然得到学界关注,并将外译两大阵营英译、日译作为论证重点。此外,张炜作品法语、瑞典语译介、传播也有突出成绩,只是目前仍鲜见专题研究发表,对张炜文学海外传播的整体状况也缺乏全面梳理。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试图探讨张炜作品在海外译介、研究、评价、接受的整体状况,并围绕产生原因展开讨论。

一  张炜作品的译介情况

张炜作品译介主要有书籍与期刊两种形式,书籍包括中长篇小说单行本、中短篇小说合集、文论合集,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的合集。期刊则包括短篇小说、文论、长篇小说连载。

(一)书籍译介

1.欧美地区的书籍译介

张炜文学单行本在欧美区域的传播以美国、法国、瑞典为主。美国出版公司陆续出版了张炜多部作品英译本,较有代表性的是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出版了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译《古船》(2008)。Homa&Sekey Books出版了特伦斯·拉塞尔(Terrence Russell)、Shawn Xian Ye合译《九月寓言》(2007),以及特伦斯·拉塞尔译《蘑菇七种》(2010)。其中《古船》收藏、销售量较为可观,《九月寓言》《蘑菇七种》也得到一定关注,这三部作品被公认为张炜作品英译本的代表作。

2013年,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Royal Collins)与张炜正式签订合约,建立起多语种出版的合作关系。同年,该集团出版了埃里克·亚伯拉罕森(Eric Abrahamsen)英譯《张炜短篇小说精选》。两年后又出版了由卡多纳(Elisabet Pallarés Cardona)译《古船》西班牙文版(2015),随后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发行修订版(2017)。

张炜与法国多家出版社有过合作,其中法文版译介作品较为丰富。譬如,中国之蓝(Bleu de China)最初出版了安妮·居里安(Annie BergeretCurien)、尚德兰(Chantal Chen-Andro)合译随笔《作家的出场方式》(1996),又得到《冬景》《拉拉谷》等多部作品法文版在欧洲的出版权(1999),这些作品被列入《张炜短篇小说选》出版(2000)。张炜与法国学者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合著的散文集《童年》被纳入中法合作出版项目“远近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国VéroniqueMeunie出版社分别发行中、法文版(2011)。BomanSeuil出版社出版了由安妮·居里安、徐爽合译的《古船》法文版(2014)。

张炜作品在瑞典的译介情况也较为可观,其译介群体相对集中,作品主要由瑞典锦连环出版公司(Jinring International AB)出版发行。该公司先后出版了陈安娜(Anna Gustafsson Chen)译《古船》(2013),罗德保(Lennart Lundberg)译《九月寓言》(2014),周宇婕(YuSieRundkvist Zhou)译《丑行或浪漫》(2015)。陈安娜、罗德保均师从于瑞典汉学泰斗马悦然(GöranMalmqvist)。马悦然对陈安娜的翻译水准高度赞赏②,还称赞罗德保精心翻译了《九月寓言》,认为周宇婕对《丑行或浪漫》的翻译也不同凡响。

张炜作品在塞尔维亚地区的译介主要借由塞尔维亚地缘政治出版社(Geopoetike)出版发行。该出版社于1993年由出版商、翻译家弗拉蒂斯拉夫·巴亚茨创办,与中国的出版社保持着持续而又紧密的合作关系③,陆续翻译出版了《蘑菇七种》(2015)、《秋天的愤怒》(2017),作品一经译介刊行便引起了塞尔维亚读者的浓厚兴趣,并受到了塞尔维亚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张炜作品在德国的传播主要借由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出版和发行。该出版社最先出版的作品是《张炜小说》(2005),随后又出版了提罗·蒂芬巴赫(ThiloDiefenbach)所编写的《大城市之外的中国:刘继明、张炜与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和散文》(2006),其中纳入了张炜《许蒂》等作品,该书结合张炜文学作品的主题,评价其是对大自然和农民充满同情与怜悯的刻画。

2.东亚地区的书籍译介

张炜在东亚区域内的作品主要见于日本和韩国,其中日译作品品类丰富,传播范围更广,但单行本书籍发行数量不多,长篇小说有时以期刊连载的形式发表。相对而言,韩译侧重以单行本形式发行,但是译介张炜作品的整体数量较少且缺乏时间的连续性。

日本译者主要是学术精英团队,对张炜作品的语言特色、象征意义比较关注,对作品的选择也偏向主观。彩流社出版了坂井洋史译《九月寓言》(2007),译者翻译此著耗时四五年之久,期间专门到龙口考察,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同时还与张炜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为了更好地表现原著语境中的方言、土语,还特意采用北海道方言来翻译原著中的胶东方言,译者的严谨态度获得了作者的高度认可。

张炜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的情况并不乐观,自上世纪末以来也不过数部,相关评论更是屈指可数。草光出版社出版了吴世京、金庆林译《古船》(1994),Book Pot出版社出版了李有镇译《芳心似火》(2011),Moonji Publishing Co.Ltd出版了《张炜中短篇小说选》(2017)。从张炜多次参加中韩学术交流活动来看,韩国学术界译者、研究者对张炜文学并不陌生,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中国作家来对待。但由于韩国对中国文学的译介选择主要以商业性为标准,故而作为以纯文学写作为主的张炜作品在韩语世界的翻译与研究相对匮乏。

(二)期刊的译介

1.欧美期刊的译介

张炜文学作品的欧美译本在期刊上的发表以英、法、德文版小说、文论为主。长篇小说《古船》刊于德国波恩大学校刊(1987),短篇小说《冬景》刊于美国《世界日报》(1988),《张炜作品专辑》(包括张炜专访及长篇小说《外省书》)刊于法国季刊《诗》(2001)。文论《我的创作:兼谈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刊于《美国文摘》(1997),《时代:阅读与仿制》《守望的意义》陆续刊于法国《现代》杂志(1994、1995),《自由:选择的权利,优雅的姿态——张炜》刊于《法国新杂志》(2001)。

此外,由国内创刊的国际刊物也积极向海外推介张炜作品。2012年5月8日,中国国家英文报刊《中国日报》报道了张炜在湖北省武汉研修班中谈自己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2011至2017年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文学》英文版杂志《路灯》陆续刊载了张炜访谈,长篇《你在高原》节选以及短篇《王血》《下雨下雪》《海边的雪》,并在阿拉伯文版杂志《丝路之灯》译介了散文《融入野地》。

2.日文期刊的译介

张炜作品译介以期刊形式发表的主要是日文版,除了短篇小说之外,张炜长篇小说时以连载的形式在日本文学期刊上刊登。譬如,《中国现代小说》刊载了杉本达夫译《致不孝之子》《一潭清水》(1999),时任主编的饭冢容称此刊“可以代表日本中国学界的学术评判与审美标准”④。《螺旋》刊载了入交水译《怀念黑潭中的黑鱼》(2000)、《美妙夜雨》(2001)、《古船》(2003至2004年间连载)。其后,《火锅子》刊载了田井水(即入交水)译《冬景》(2006)。《三田文学》刊载了关谦根译《远河远山(下)》(2009)⑤。《中国现代文学》(2009)也简述过张炜的经典作品。

张炜日文版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研究主要以日本大学与研究机构中国文学专业教授、研究者为主体,这样的状况与我国其他当代文学家及其作品译介情况相似。饭冢容曾表示他在選择译本时并不会优先考虑在国内已经成名的作家,也不会参考中国重要的文学奖项,而是依据自己的学术判断。日本出版行业则倾向以国外文学奖项的获得情况作为出版参考,在选择译本时也会征求学术界的意见。总体来看,张炜译作在日本有一定的关注度,但是并不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日本对张炜小说的译介多是自发的,译本选择主要出于译者个人研究兴趣、作者的国际声誉、学术价值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二  张炜文学作品的海外研究与评价

(一)海外学术界的研究与评价

1.欧美学术界的研究与评价

欧美学术界张炜文学研究论著的关注点主要在《古船》《九月寓言》《蘑菇七种》三部小说。20世纪欧美学术界对张炜文学的评价较为零散,还未形成相对清晰的学术印象。1987年4月8日,公刘在给德国朋友诺尔德写信称《古船》“透视了改革的中国”,并提出:“一切关心中国的外国人,一切生活在外国的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一读它”⑥,这则诚挚推介是以私人信件的形式呈现的,随后得以公开发表。此后,朗月《张炜,一个充满使命意识的作家》刊于中英双语周刊《走向世界》(1995),曾巩《张炜: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刊于《美国文摘》(1998),这两篇文章都将张炜作为中国标志性作家向世界推介。1999年,法国文化中心将《古船》列为法国高等教育考试教材,这足以看出《古船》在西方文坛中的分量,也直接显现出《古船》的文学价值。

21世纪,欧美学术界对于张炜作品的评价倾向于乡村文化以及自然、环保主题,这源于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热切关注。譬如,特伦斯·拉塞尔在《张炜与中国乡村之魂》(2004)一文中探讨了张炜作品的乡土特色,并于2012年将张炜在香港浸会大学讲座发言进行了译介,阐述作家生活环境对创作所造成的影响,并认为人与动物关系的文学描绘比其文学价值更加重要,因为这样的描写往往能揭示人类生活本身的伦理坐标。Ling Chung(2011)评价张炜小说的环保意识和寓言性,认为他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吸收了西方环境文学创作理论,而是受到自身从小到大生长环境的影响,在商业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唤醒了内心幼时美好的记以及对生活的传统信仰,因此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⑦。此外,Xu Jian(2006)称《九月寓言》是在市场经济中依旧坚持美学艺术创作的尝试,作者并未受到外界干预而追求自主和自我表达⑧。这些评论体现了对张炜倾向本然纯朴美学观的认可与赞赏。

2013年,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了埃里克·亚伯拉罕森《张炜: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书中对张炜的文学创作予以极高的赞誉⑨。霍华德·戈德布拉特(Howard Goldblatt)在其翻译的《九月寓言》英译本(2007)扉页上直白地赞誉张炜是“当代中国最多产、最受尊敬的小说家之一。”葛浩文也在《古船》英译本(2008)中也给予张炜高度评价,并称其“在西方一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⑩。这说明国外学者早就意识到了张炜文学在中外文学界传播、了解程度失衡的现状。2015年8月28日,瑞典汉学家、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发表了《张炜〈丑行或浪漫〉》一文,梳理了张炜作品瑞典文版的译介情况,称《九月寓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1。

2.日本学术界的研究与评价

20世纪,日本文坛首篇评论张炜作品的文章是加藤三由纪的《中国文学面面观:张炜的〈一族〉解读》(1996)。其后又有杉本达夫、渡边茂彦(1998)等学者发表了介绍及评论。本世纪初,坂井洋史对张炜在中国本土的学术评价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早在翻译《九月寓言》以前,坂井洋史便发表了《一部描写寓言世界状况的实验小说:张炜著〈丑行或浪漫〉》和《致张新颖谈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的困境》12两篇评论,此外,田井水也在译介《古船》后发表评论《张炜〈古船〉:—部具有象征形象意味之作》13。关根谦也发表了《张炜:内心的勇者》一文。这些评论性的文章不仅是译者、研究者对张炜文学创作的解读,更包含了对张炜及其文学创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有助于日本读者更好地接受、理解张炜的文学内涵。此外,藤井省三监修在《中国文学研究文献要览近现代文学1978—2008》中也介绍了张炜(2010)。日本独协大学近藤光雄教授在中国文学课程中介绍了14位现当代作家,张炜在其列(2017)。

(二)海外大众媒体的评价与接受

1.海外报刊、广播的评价与接受

海外报刊对张炜的报道皆以其海外访问为契机。1996年,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张炜的访美之行,8月3日至4日,《侨报》和《世界日报》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2017年6月9日,葡萄牙葡新华人传媒《葡新报》刊载思雪露《张炜的“小空间与大空间”以及网络时代的个人语调》一文,报道了中葡文学论坛情况,并特别介绍了张炜的文学语言。

张炜作品还曾以广播的形式在海外被译介、推荐。1996年10月至12月,日本放送出版协会(NHK)在《中国语讲座》节目中介绍了张炜作品并予以整理出版,主讲与译者均由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小林二男承担。NHK在日本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广泛的受众群体,此次放送意味着张炜作品正式的进入了日本国民视野。

2.海外网络媒体、图书馆的评价与接受

张炜作品在海外的网络评价主要见于英文、法文、日文书评类网站、网络报刊、网络书店等。张炜的网络评价主要见于在美国创立的文学主题网站。譬如,亚马逊(Amazon)官网可搜寻到《古船》《九月寓言》,前者有读者评价,后者仅有作品介绍且暂无网友置评。在《古船》详情页附有美国《出版者周刊》(Publisher Weekly)带有政治倾向的介绍,评张炜是当代“最受尊敬的小说作家之一”。13Homa&Sekey Books出版社对《九月寓言》的介绍则偏向文学性,并将其与美国文坛巨匠相比较。好读网(Goodreads)对张炜及其作品进行了推介,介绍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古船》《九月寓言》,其中《古船》平均评分3.35分,高分5分,低分0分。高分者认为这部作品几乎是幻影般地投射了那个时代,并与左拉、狄更斯相提并论;低分者认为作品在翻译方面存在问题,且人物关系较复杂,缺乏故事情节。纽约书评网(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与报刊网页岩(Slate)仅可见《古船》英文版简介。在中国文学海外译文网站纸托邦(PaperRepublic)中有较多张炜英译小说的介绍。

法国“当代华文中短篇小说网”主编布里吉特·杜赞(Brigitte Duzan)对张炜及其代表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张炜在中国以外鲜为人知,因为很少被翻译。然而,在2000年对100位中国文学评论家的调查中,他是‘1990年代十大最重要的中国作家’之一,还将《九月寓言》列为‘1990年代十大最重要的中国文学作品’”。日本网站流传有“中文作品推荐100部”,其中《古船》位列71,在当代作品中排名靠前。14“2017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利用书目数据库检索得出2016年中国大陆中文图书进入海外图书馆收藏系统的境况,结果显示张炜的长篇小说《独药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位列“海外馆藏影响力最广的中文图书排行榜”第8位,已被海外40家图书馆收藏。

三  张炜文学作品在海外被接受的原因

张炜及其文学作品被国外学术界所认知的一个关键契机是国际学术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面向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活动;其二,参与国际性书展、博览会所举办的交流活动;其三,与翻译者相互间的学术研究对谈。

(一)面向学术机构的交流活动

张炜面向海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应邀参加各式协会、基金会、图书馆、高校举办的学术演讲与会议。自1990年代以来,张炜参加了许多国外协会、基金会等文化部门邀请的学术活动。例如:应美国出版索引协会、《美国文摘》之邀访美;应韩中友好协会、日中友好协会之邀访问两国;应法国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邀请参加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除此以外,张炜还参加了第二届中韩作家会议、中韩著名作家作品讨论会、中澳文学論坛、墨尔本华人作家节、第三届中西文学论坛、首届中葡文学论坛等活动。

张炜曾应邀参与国内外图书馆举办的重大国际交流活动,参加过法国东方语言学院图书馆、法兰西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的文学对话、新书发布会、多语种推介会。还曾赴多国知名高校访问,进行学术演讲与会谈。陆续访问了德国波恩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一桥大学、西南学院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马赛大学、巴黎东方语言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外高校。

(二)参加国际书展、图书博览会

张炜与国际性知名出版社的签约合作主要是在国际书展、图书博览会上完成的。2006年,作为全球最大英文书出版商之一,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拥抱中国”计划将出版三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张炜《古船》位列其中。首席执行官简·弗里德在书展上表示,“这三部作品是经过严格遴选而来的,他们将确保翻译能准确反映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15。

张炜还有一些海外出版合作是以国际图书博览会为契机进行的。譬如,张炜陆续在第19、20、22、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与美国PODG、法国凤凰阿歇特公司总编辑埃里克·亚伯拉罕森签订出版合约,参加了《古船》西班牙文的全球首发仪式和泰米尔文、印地文的版权输出签约仪式。第27届古巴哈瓦那国际书展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期间古巴何塞·马蒂(José Marti)出版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签署了《古船》西班牙语版权的转让协议。

(三)作者与海外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

张炜对于已发表作品的译介水准整体较为认可,当提及瑞典译者陈安娜,法译者尚德兰,英译者葛浩文、罗素叶宪,日译者坂井洋史、田井水、关谦根等对自己作品的译介时,张炜称赞他们的翻译认真仔细,令人信任。16

张炜与译者间的交流有时是私人之间的探讨,有时是公开场合的会谈。在李光贞、顾广梅主持的“文学的翻译与翻译的文学”张炜专访中,张炜详细介绍了他与译者间的交流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沟通最多的译者是田井水,他们常以电邮的形式进行问答,张炜称其为“极认真的译者”。坂井洋史与张炜的交流方式最初是书信,后来也改为电邮,并曾有机会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张炜对原著语言的翻译方法十分看重,法国译者居里安·安妮为了翻译张炜的短篇,只身前往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居住,深切感受作家的生活环境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张炜为此十分赞赏17。再者,葛浩文英译《古船》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期间曾针对千余个方言、俚语向张炜询问释义,最终译本高度忠于原著。

张炜与部分译者间保持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并像朋友一样相处。安妮是较早翻译张炜作品的法文译者,张炜曾邀安妮一家春节期间在龙口做客18,期间安妮对张炜的创作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张炜还曾与德译者提罗·蒂芬巴赫、法译者尚德兰、意译者伊拉利·辛芳蒂进行答问形式的文学交流,帮助译者更为准确地进行翻译。除此之外,张炜还将涉外演讲、会谈以及与译者间的对话都进行记录、整理、修订,并使其公开发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国内外研究者了解张炜在面对海外学者、媒体时所持有的学术观点,国际学术界也能依此获知张炜的学术信息。

除了跟译者间互动,张炜与出版行业学者间的交往也是其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美国出版索引协会主席罗伯特·鲍曼曾审核英译本《古船》《九月寓言》并作仔细评点。鲍曼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对张炜作品描写的河海及周边生活十分向往,张炜应邀访美期间与之有过多次面谈,此后鲍曼也一直关注着张炜的作品19。作品主题是影响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从海外评价与译介的倾向中可见端倪,学术界曾给张炜作品冠以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乡土文学、生态文学之名,主题是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海外评价与译介倾向中可见端倪。张炜文学中的乡土、生态话题以及象征寓意是其作品得到海外关注的要素之一。

结  语

虽然张炜的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了海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主要还是被学术研究群体熟知,合作译者与出版商也较为集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这些情况与张炜自身反对过度商业化,对翻译水准要求较高有直接关系。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加藤三由纪便谈到张炜是一位拒绝文学商业化的作家,因其作品未改编成电影,所以日本民众对张炜不太熟悉。这种情况并不仅出现在日本,国内学者吴赟、姜智威曾分析张炜作品英译受阻主要源于作家对外译出版流程的把控,从而导致了译介进度迟缓甚至中断。并提到虽然垂青张炜作品的海外出版社有近20家,并且张炜已售出国际版权的作品有几十部,但是由于张炜的严格审核,导致大量译介工作无法高效进行,之前得到张炜认可的、已然出版的长篇译著多经数年完成。正是由于作者把关较严,目前已出版张炜文学海外版翻译质量、还原程度较为理想。

纵观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发行、评论、报道状况,大致可以总结出影响我国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力度强弱的几个主要因素:其一,获得国际奖项的次数与分量;其二,在海外被改编为电影、话剧的情况及其影响;其三,主题是否符合海外研究者与读者的兴趣;其四,作者本人对译介的态度;其五,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作者海内外影响不对等的情况,在张炜及其作品译介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张炜的文学作品主要被引介到美、法、瑞典、日、韩等国家,其传播和接受情况既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整体状态相吻合,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张炜文学作品境外传播状况及成因的分析,有利于增强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这一论题的多维认识。或许张炜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广度上有待拓展,但是作为一位对文学语言译介纯正性有高度理想追求的作者,势必会在坚守中获得机遇,为世界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14吴赟、姜智威:《从张炜小说英译看作家资本对文学译介的介入》,《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1年第1期。李光贞:《张炜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②叶艳、向鹏:《中国文学在瑞典的译介研究(1924-2015)》,载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秋季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10-215页。

③〔荷兰〕伊维德等:《我的中国故事:海外汉学家视野里的中国》,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版,第228页。

④刘成才:《日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著名翻译家、日本中央大学饭塚容教授访谈》,《中国翻译》2019年第5期。

⑤関根謙訳:『遠河遠山(含張炜——小心な勇者)』,『三田文学』2009年第3期。

⑥公刘:《和联邦德国朋友谈〈古船〉》,《当代》1988年第3期。

⑦Ling Chung,Environmentalism and Allegory in Zhang Wei's Novels.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Spring 2011,Vol.18,No.2,P341-358.

⑧Xu Jian,“Body,Earth,and Migration:The Poetics of Suffering in Zhang Wei’s September Fable.”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A Journal of Literary History 67,2(June 2006).

⑨亓鳳珍、张期鹏:《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下》,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560页。

⑩Zhang Wei,The Ancient Ship,Trans. H. Goldblatt. New York: HarperCollins,2008

11张炜:《张炜文存5》,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658-659页。

12〔日〕坂井洋史:『Book Review 寓話的世界の言語状況を描く実験小説——張炜著「醜行或浪漫」』,『東方』(283)2004年9月。

13〔日〕田井みず:『張炜「古船」——象徴的形象の意味するもの』,『中国言語文化研究』(6)2006年7月。

1518张炜:《张炜自述:野地与行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封底。

16行超:《张炜:作家的最大行为是作品》,《文艺报》2012年11月26日。

17张炜、李光贞、顾广梅:《译来译去——张炜谈文学翻译》,《百家评论》2020年第3期。

19张炜:《纯良的面容——回忆罗伯特·鲍曼》,载张炜《告诉我书的消息》,新华出版社2012版,第187—189页。

(作者单位:李静,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张丽,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责任编辑:王菱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张炜译介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福建2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张炜社会兼职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主持人的话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小小孩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