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大棚甜樱桃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2-04-30周洪艳蔡仲杰

果农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室

周洪艳 蔡仲杰

摘 要:很多果农对温室大棚甜樱桃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环境调控经验不足,导致减产。温室大棚生产中落花落果和隔年结果这两个问题尤其突出。通过适时适量浇水、加强综合管理、满足休眠期低温量、控制萌芽至花期的温湿度等措施解决落花落果问题;采取肥水供应、疏花芽疏蕾、合理负载、防风锻炼、适时除膜、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措施解决隔年结果问题: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甜樱桃;温室、大棚落花落果;隔年结果

温室大棚生产中的问题主要是落花落果和隔年结果,这两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效益,很多果农按照露地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温室大棚甜樱桃,对温室大棚甜樱桃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环境调控经验不足,导致减产。

1 落花落果原因及对策

1.1 落花落果原因

对落果比较严重的温室大棚调查发现,浇水时间太早、浇水量太大;花芽發育过度、老化引起落花落果;休眠期需冷量不足;升温速度过快,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引起落果。

1.1.1 浇水时间太早、浇水量太大 部分果农和园区在花后6~8天就大水漫灌,部分果农在花还没有落完就开始浇水,这种管理在很多地方常见,浇水越早、浇水次数越多、浇水量越大,落果就越严重。落花至硬核前这一时期浇水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落果,特别是地面盖地膜及大水浇灌的温室大棚,会有更多的落果。浇水的量太大、浇水的时间太早,会引起新梢生长过快、萎黄落果,降低了花芽的分化率,经过试验,硬核前每棵树的浇水量平均在250~500千克,落果率达55%~85%,新梢节间平均长5.1厘米(正常是3.1厘米),花芽分化率降低55%~80%。综上所述,温室大棚甜樱桃落果是因为浇水时间太早、浇水量太多,导致处在快速生长期的新梢生长太快,新梢的快速生长消耗了树体内很多的生长素及养分,幼果因为得不到足量的生长素及养分从而出现了萎黄的症状,特别是种仁坏死以后不再产生GA调运、不再产生充足的养分供应果实生长,从而发生萎黄落果。由于新梢生长太快,抑制了果实的发育、花芽的分化。

1.1.2 肥害或者药害 花期喷施大量的坐果剂,或者是在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太高、不通风的条件下喷施了杀虫剂,在地面上撒施了各种容易产生气体的肥料等,这些都会伤害叶片或者果实,从而导致落花落果。

1.1.3 发育过度或者花芽老化 温室大棚栽植与露地栽培相比,树体发育会提前2~3个月,降雨量过大、生育期延长以及在历经夏天干燥、高温时,会发育过度,秋天时表现在花芽膨大未开或者花芽外部鳞片干枯;温度升高以后柱头先伸出花蕾、花柄较短、开花不整齐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开花多坐果少的现象。

1.1.4 休眠期需冷量少 很多果农为了甜樱桃能提前上市,没有满足1200小时低温量,就提前揭苫升高温度,致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萌芽比较晚、萌芽不整齐。

1.1.5 升温太快 在种植过程中,有些果农在揭苫后的前10多天,把白天的温度调节在26 °C左右,甚至更高,这种高温会导致根系的活动比花芽和叶芽的生长落后,地上的部分与地下的部分生长失去平衡,这样就会“先叶后花”,枝和叶消耗贮藏的营养,致使新梢生长旺盛,使坐果率偏低,还会对幼果的发育和膨大造成影响,导致早期落果。从升温开始到初花一定要经过38天左右,少于30天落花落果会更严重。

1.1.6 树体储备营养少 落花以后储备的营养已消耗,果实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足,许多幼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果实发育不良,导致大量的生理性落果。生理性落果一般发生在落花以后5~10天。

1.2 防止落花落果的措施

1.2.1 适时适量浇水 温室大棚甜樱桃花后的浇水时间不要在硬核前,硬核后每一次浇水量:树龄6~7年以上的结果大树,每棵树的浇水量要低于50千克,树龄3~5年的结果幼树要低于30千克,尤其要注重少量多次的浇水,特别是土壤黏重的、覆地膜的,要减少浇水量及浇水的次数,此外还要根据各个品种的硬核期来确定浇水的具体时间,即分品种按株浇水。

花后至采收期这段时间,在树盘的两侧或者四周挖3个或者4个深度20厘米左右的沟或者坑来进行浇水,等待水渗下以后再埋土,使棚内地面干燥。也可以把树盘分成两半,每一次浇一半。

1.2.2 加强综合管理 采取高垄栽培、全面积覆盖地膜(图1),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热土层的厚度增加,加快根系发育,根系吸肥、吸水性能提高,预防生理落果。

适量施氮肥,不要过多,施氮肥偏多叶色浓绿会引来害虫危害,被红蜘蛛危害以后需要尽早喷苯螨特、阿维菌素等药剂;不施热性的家禽肥;下雨以后,要及时排水,疏通排水渠道;花期还需要补充氨基酸、花粉蛋白素等有机营养;果实采收以后覆盖的遮阳网透光率要低于30%;开花前的5天喷“天达2116”+硼砂溶液,可以激活细胞活力,加快花粉管的发育,以增加坐果。落花后的7天喷“天达2116”+红糖溶液,可以提高光合功能,并且同时补糖,提高幼果发育期的营养水平,加快幼果、叶片生长,减少生理落果。

1.2.3 满足休眠期低温量 有覆盖草苫的温室大棚,在当地第一次出现霜冻的时候进行覆盖,并且记录下棚内0~8 °C的时间,时间累计达到1200小时以后开始揭苫提高温度。没有草苫覆盖的大棚,1月底到2月中旬盖膜后就可升温。

1.2.4 控制萌芽到花期的湿度、温度 萌芽期的湿度85%左右,开花期的湿度55%左右,这个期间最好不要覆盖地膜,如果覆地膜在萌芽到末花期的晴天湿度太低,一定要向地面洒2~3次水。萌芽到开花期的这段时间白天的最高温度不要高于17 °C,夜间的温度最低4 °C左右;0 °C以上,不进行人工加温。

升温到开花一定要历经30~40天的时间,温度超过20 °C、时间少于30天、湿度常常低于30%,落花落果会更加严重;升温到开花期不提倡覆地膜,晴天的时候还需要每天向地面喷1~2次水;若花期遇到短时间的降温、棚内的温度在0 °C以上的时候,没必要进行人工升温(暖气、空调除外);休眠期间棚内土壤不可以结冻;萌芽期地温不可低于6 °C ;花期还要进行花腐病的防治;花后一周后对生长太旺的新梢进行拿枝或者摘心,去除过多萌蘖及可能成为竞争枝的徒长枝,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

1.2.5 幼果膨大期土壤施有机肥 幼果膨大期土壤施有机肥,有机肥发酵后释放的热量,导致土壤的温度增高,有利于根系的发育,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从而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防止落果现象发生。

2 隔年结果原因及对策

2.1 隔年结果原因

2.1.1 肥水供应时期不当 很多果农都认为甜樱桃花芽的分化应该是在采摘以后开始,仅仅重视采收以后的水肥供应,实际上无论如何加强采收以后的水肥管理,也不能让甜樱桃再形成更多花芽。甜樱桃开花后20~25天,花芽生理分化开始,不同的品种稍有不同。花芽的生理分化和果实的生长是同时的,所需要的养分时期非常集中,而且需求量很大,在貯藏的养分消耗完以后,花前施入的肥料没有完全被转化吸收(温室大棚栽培的甜樱桃,根系生长与露地比要晚6~10天)的情况下,养分不充足会影响花芽的分化,然而果农却在采摘以后供应水肥促进花芽分化,所以就导致了花芽数量少,从而形成了小年。

2.1.2 肥水供应少,负载量太大 很多果农担心坐不住果,不进行疏花疏果,开多少花留多少花,结多少果留多少果。据调查,山东的部分果农,株行距3米×4米的株产量达35~50千克,极少数大树株产量高达65千克以上,在采收以后的两个月对这种温室和大棚调查花芽数量,仅有上一年的30%左右,于是说明过量的负载消耗掉了很多的养分,导致结果和花芽分化的关系不再协调,因花芽的分化和果实的生长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时期养分的不充足影响了花芽的形成,此外,还因正在生长发育的种子中产生的GA抑制了花芽分化,大年结的果多,种子中产生的GA就更多,更加抑制花芽分化,导致这一年花芽数量减少,下年结果少,形成小年。

2.1.3 受第二次开花的影响 二次开花是指在采摘以后再出现开花的现象,一般花芽开花率达到50%左右,严重的开花率达到75%左右,并且一直开到秋天,导致下一年的开花数量减少,从而形成了小年。

第二次开花有多方面的原因,采摘以后修剪太重及叶片受害是第二次开花的主要原因,另外涝灾、旱灾的危害也会引起。采摘以后修剪会引起第二次开花,特别是短截结果的枝条、修剪量太大。根据调查,采摘以后修剪太重的温室大棚开花株率达到75%以上,短截结果枝条的开花率达到100%,说明采摘以后任何时间过重修剪、过重短截结果枝条都会导致二次开花。叶片受害,一是因为撤膜期间防风锻炼的时间太短,环境条件快速变化使叶片和树体出现晒伤,叶的表皮、叶肉坏死或者叶片边缘干枯坏死;二是受到卷叶虫、叶斑病、二斑叶螨的危害,引起叶片枯焦坏死、发生失绿、被啃食缺刻致使提早落叶。

2.1.4 施用大量的坐果剂,抑制了花芽分化 大量或多次喷施激素类的坐果剂,虽然当年坐果多,但当年花芽数量会减少很多,严重的减少70%以上。此时对树体也会造成伤害,当年枝条节间长、果梗粗、叶片狭长卷曲、果肉薄、果形不正,从而影响第二年正常开花结果。

2.2 解决隔年结果问题的关键措施

2.2.1 在花芽分化期及时补充磷、钾、微量元素肥 在秋天施肥及萌芽前进行施肥管理,需要在花后10天左右开始每隔8~10天喷施一次多种微量元素肥或者磷肥,到采摘以后25天左右止,共喷6次,叶面肥可以选择活力素、不含有氮肥的磷酸二氢钾等交替喷施,采摘后的叶面肥中还要加500倍液尿素,来防止花芽、叶片老化。

2.2.2 疏花芽、疏花蕾,合理负载 花芽膨大时,及时疏除掉中、短果枝底部的偏小花芽及花束状果枝,平均每个花束状果枝留3个花芽最佳(图2)。花芽现蕾以后,疏除掉最晚现蕾、最小花芽的花蕾,每一个花芽中留下3个花蕾最佳。2米×2米或者2米×3米的株行距,株产量8千克左右,2.5米×4米或者3米×4米的株行距,株产量17千克左右,6年生以下亩产量350千克左右,7年生以上亩产量550千克最佳。

2.2.3 采摘以后要注重防风锻炼,适时除膜 采摘以后外界的温度10 °C以上时可以开始扒膜放风,上下一块向中间撤或者从地脚开始向上撤,每3天左右扒开0.5米宽,17天左右后外界的温度高于15 °C时,在阴天无风的时候撤掉棚膜。

2.2.4 采摘以后注重病虫害防治 采摘以后进入露地的管理期间,需要及时预测各种叶斑病及二斑叶螨的发生,早发现,早防治,喷3次波尔多液、1~2次齐螨素、2次其他杀菌剂,就可以根治。

2.2.5 萌芽到采收期整形修剪 萌芽期的拉枝(图3),开花后要对主枝、侧枝背上直立的新梢多次疏除或者摘心或者拿枝;摘除掉剪锯口处过多的萌蘖;采摘以后不再进行修剪,若树体上部徒长的枝过多或者主干上萌发出多余的徒长枝可以少量疏除掉。

2.2.6 防止花芽老化 采收后叶面要喷施氮肥,还要防止太干旱而提早落叶(图4)。若花芽老化严重,要在下一年的花芽膨大期对老化的花芽喷施一次赤霉素。

猜你喜欢

温室
藏起来的书
“温室”餐厅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