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来到家属院
2022-04-29沐橙
沐橙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经,自家有苦自家知。”
在驻河北某部家属院嫂子们眼里,赵嫂子性格温柔,她的爱人汪班长憨厚耿直,他们育有一对健康活泼的儿女,生活稳定,其乐融融。汪班长平时在某岛上工作,两年前已是二级军士长,按相关规定可以干到“退休”。赵嫂子平时在家相夫教子,可有一段时间她郁郁寡欢,和汪班长之间也经常拌嘴,原本平静和谐的家庭突然泛起涟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
汪班长现已68岁的老母亲在湖南老家,由汪班长的兄弟照料。老母亲身体健朗,而汪班长心有亏欠,一直想接她来家属院住住。老母亲耐不住他的极力劝说,于2021年11月底搭乘火车高高兴兴来到河北驻地。
赵嫂子知道公公早逝,婆婆勤劳节俭一人带大3个儿子的故事,打心眼里佩服接触不多的婆婆。得知婆婆要来,她满心欢喜。20世纪80年代的家属房虽也是两室一厅,但仅50多平方米,为了让婆婆睡得舒坦,她把女儿卧室的单人床换成了上下床,还嘱咐孩子们:要尊敬奶奶。
婆婆来的第一天,平时沉默少语的汪班长在饭桌上陪着她说起往事,思绪万千,握着老人的手久久不放,一旁的赵嫂子也颇为动容。
汪班长轮休假满要回岛上工作,家里剩下婆婆、赵嫂子和两个孩子。往日里,赵嫂子每天早起给孩子做饭,送上初二的女儿上学后,再叫醒儿子,送他去幼儿园。但自从婆婆来后,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
婆婆早起惯了,每天不到5点便起床,里外收拾干净,便开始在厨房乒乒乓乓地张罗起早饭来。赵嫂子闻声起床,赶紧接过婆婆手里的活,劝说着还早呢。
“不早了,要是在老家,公鸡都打鸣好几遍了。”听婆婆这么说,赵嫂子只好赶紧穿戴整齐,和婆婆一起准备早饭。
不到6点,早餐便摆上了餐桌。随后,婆婆便大声唤醒还在睡梦中的两个孩子。赵嫂子急了:“妈,欢欢学习紧张,多睡觉上课精神才足。乐乐幼儿园上学晚,不着急起床。”
婆婆听了,略有迟疑,嘴上没说,脸上却有些不高兴。接下来几天,赵嫂子把闹钟往前调了半小时,赶在婆婆前面把早餐准备出来。
终于等到汪班长周末轮休回家,赵嫂子正想着向汪班长一吐为快。可是,还没等她开口,汪班长说:“听咱妈说,欢欢早上起得晚,早饭随便糊弄几口就上学去了。乐乐也被你惯坏了,睡懒觉。你也别偷懒,早上早点起床。”
赵嫂子听罢,一时无言以对,原来在勤快惯了的婆婆眼里,自己是个懒媳妇。心想爱人两周才轮休一趟,赵嫂子忍了忍,把委屈咽回肚子里,没有争辩。
二
临归队前,汪班长特地嘱咐赵嫂子:“对咱妈好点。”
赵嫂子心里琢磨着,怎么才算“好点”?见婆婆衣着略显陈旧,心里有了主意,“带妈买几件新衣服去!”
商场里的衣服琳琅满目,婆婆好奇地东摸摸、西瞅瞅,但是一问价格,婆婆扭头就走。无奈之下,赵嫂子只好自己做主,花500元给婆婆挑了两件衣服,也给自己选了一件199元的特价衣服。赵嫂子一手拎着衣服,一手搀着婆婆,满以为总算是“哄”婆婆开心了。
没想到一到家,婆婆径直坐到沙发上,不高兴起来:“你看你花钱大手大脚,不心疼我儿子一人挣钱。你天天在家闲着,也不出去找份工作,当年我一人带3个孩子,还养猪种田……”
赵嫂子被婆婆这么一说,顿时呆住了。虽给自己添置了件新衣,可不过200元,何来的“花钱大手大脚”?婆婆的话一字一句又戳在她的心窝上。
没有工作一直是赵嫂子无法言说的痛。自从她婚后随军到河北,汪班长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女儿出生后,她有心外出工作,可家里没有老人帮衬,小城市就业机会不多,加上学历不高,她无奈选择在家。2017年儿子出生,赵嫂子的就业计划再次成空。一向要强的赵嫂子也曾为此苦闷过,汪班长却宽慰她这是别样的贡献,她只能忍着对其他嫂子事业有成的羡慕,在家尽力照顾好孩子。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已上初中的女儿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儿子健康活泼。
见婆婆只心疼儿子的艰辛,不理解她独自带娃的苦,还数落得理直气壮,赵嫂子越想越委屈,躲进自己屋里大哭一场。那天,她没有吃饭,让女儿放学自己回家,儿子也是托人一起接回来的。
婆婆却跟没事似的,饭罢径直看起电视来,孩子们不明事由,吃饭间隙,和奶奶一起看起了电视。电视机前,祖孙3人不时欢声笑语。屋里的赵嫂子心里难受,埋怨女儿缺乏自律性,平时,赵嫂子是不允许女儿在作业完成前看电视的。
她冲出卧室把电视关上,厉声呵斥孩子吃完饭赶紧学习。婆婆见状,以为赵嫂子把对自己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因护孙心切便提高嗓门道:“怎么就不能看电视了?你买好几百的衣服都行,我们看个电视不行?嫌我费电了?”
看来,婆婆以为自己买了多贵的衣服,赵嫂子的火一下就上来了,说道:“张口闭口都是钱,我没赚钱,让你儿子和我离婚好了。”
“离婚就离婚,我让我儿子不要你。”婆婆也是话赶话,一点不服输,赵嫂子被气得直跺脚。
邻居闻声赶来,及时制止了这场没有汪班长在场的家庭风波。赵嫂子打电话哭着和汪班长诉说了事情的原委。汪班长明白是媳妇委屈,但只能劝媳妇让着母亲,毕竟是老人,观念有些落后。赵嫂子心里气愤不过,提议让婆婆回老家。
挂断电话,汪班长也陷入了沉思。他的初衷是让母亲来享清福,没想到却变成眼前不堪的样子。让他开口“撵”母亲回家,万万做不到;可母亲和媳妇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化解?更不巧的是,他接到新任务,近两个月都不能回家。
三
经过上次的风波后,赵嫂子知道指望不上汪班长这个“和事佬”。她决定还是尽可能迁就婆婆,直到有一天,赵嫂子又难以忍下去了……
2022年4月初,赵嫂子午休刚起,便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赵嫂子打开门,只见楼门口值班室的战士焦急地问:“嫂子,大门口那讲方言的老人是您母亲吗?”
赵嫂子被问得一头雾水,但一看婆婆不在家,赶紧跟着战士一起去探个究竟。远远的,赵嫂子看见婆婆正弓着背、举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挖地。家属院自然没有菜地,那是一块绿化带。
赵嫂子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她急冲冲走上前:“妈,你在这里做什么?”
“挖地,种菜!”
“这地不能挖,这是绿化带,不能种菜。”
“什么带?有土不种菜,浪费!我种上菜了,你就少买两颗菜,给我儿子省钱哩。”
赵嫂子一时和婆婆说不清,反而语塞。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赵嫂子只得硬拉起婆婆,连忙往家走。
很快,婆婆想在绿化带种菜的事,在家属院里传遍了。赵嫂子无奈,再次给汪班长拨去了“求救”电话。汪班长听得头大,当下给母亲打电话:“妈,这里跟老家不一样,绿化带是专门留出来美化环境用的,不是种菜用的,不是所有地都能种菜的。”
经过这通折腾,婆婆也意识到这件事是自己没搞清楚。她告诉汪班长,自己闲着也难受,想着有地种菜也能给家里节省点……听母亲这么一说,汪班长心软了,母亲初心是好的,只是不懂城市里的规矩罢了。
这次赵嫂子坚持认为婆婆不适合和自己一起生活,应该想办法送婆婆回老家。轮休回家的周末夜晚,汪班长孤寂地坐在家属院台阶上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
母亲来了不到半年,婆媳之间三番五次地闹别扭,女儿的成绩也下滑了不少,自己还不能当面及时处理问题……汪班长一面怀念从前为数不多但和谐温馨的轮休时光,一面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生活的艰苦岁月。面对母亲、妻子、孩子,汪班长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四
2022年4月底,汪班长突然接到兄弟的电话,想接母亲回老家。汪班长心里咯噔了一下……
4月30日,汪班长回到家,进门便问母亲:“妈,是您想家了吗,还是在这里住得不舒坦啊?”
“儿啊,妈在这里很好,就是想家了。出来快半年了,家里春耕早就开始了,妈在这里闲着,心里总惦记家里那些农活,也想家里其他孩子了……”汪班长心知此时送走母亲,家里就会恢复以往的温馨平静,但是他心里还是有点惆怅。
当赵嫂子知道婆婆真的要回老家了,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虽跟婆婆过不到一起,可婆婆心还是好的。婆婆回去那天,赵嫂子因为送孩子上学,赶不上去火车站给婆婆送行,她提前帮婆婆整理好大包小包,交待汪班长一定要送婆婆上车。
婆婆回到老家的第二天,赵嫂子便打去电话问候:“妈,忙啥呢?我在您的那个小包里放了个信封,里面有2000元钱,您记得收好,平时别舍不得花钱。”
“收好了,以后别偷偷给我塞钱了,你一个人带俩娃也不容易,自己日子要紧。邻居都夸你呢,说我胖了,你照顾得好,还夸你给我买的新衣裳好看……”
…………
人啊,也挺怪——在一起时,总会磕磕碰碰;离远了,又互念彼此的好。其实,所谓的矛盾,大家都让一让,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挂了电话,赵嫂子不由得这样想。
(作者丈夫单位:陆军某船艇部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业人士说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人之间不良的互动模式,制造出并延续着他们的问题。文中这个家庭,每个人都想去关心、爱护家人,但又坚持用自己的标准和方式去付出或者忍耐,缺乏耐心的倾听与沟通,直到所有被回避的误解一触即发,压抑的情绪最终变成了家人之间最刺耳的攻击。
婆媳相处,既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又需要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需要家庭男主人作为儿子、作为丈夫的平衡和融入。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看、听、说、想、做”五个环节。要“看到”家人的付出和努力,比如,婆婆每天起早操持家务、媳妇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当“看到”彼此的生活习惯有冲突时,不妨去“倾听”背后不同的原因,比如,媳妇让孩子“睡懒觉”是确保他们睡眠充足,婆婆叫孩子早起是希望他们早餐吃得更营养充分;当“听到”彼此的心声后,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诉说”,讨论出彼此都可以接纳的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家庭人际模式出现变化时,家庭的男主人有必要提前设想可能会出现的不一致和小矛盾,预先沟通和协调,尽量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和心理建设。
好的关系滋养彼此,而坏的关系困住所有人。好的家庭关系需要我们用心看清事件背后传递的信息,更需要我们用爱选择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这虽然不容易,但是,很值得。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职心理教师 缪斯
“过来人”说
我想这不仅是“汪班长”的烦恼,而且是不少军人甚至广大男同胞的烦恼。婆媳产生了矛盾,但各自的出发点都是爱。婆婆爱儿子、孙子,媳妇也同样爱丈夫、孩子,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由于思想、观念、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产生了各种摩擦。
当婆媳摩擦发生时,作为儿子、丈夫的那个男人,则是最重要的中间人,如何处理,让婆媳互相理解、尊重和彼此接纳,就至关重要。也曾经常处于家庭“漩涡中心”的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第一,不做婆媳话语的搬运工。婆媳间发生鸡毛蒜皮,她们往往都会找儿子、找丈夫倾诉。这时不能“选边站队”,应“保持中立”,要学会“两头瞒”,也要适度夸赞或批评。不能把她们的话全盘搬运给对方,而是等待合适时机,用自己的口吻来进行夸赞或批评。
第二,多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爱与尊重。老一辈人由于观念不同,容易护短,就如文中的婆婆一样。如果“汪班长”能多在老人面前表达对妻子付出的肯定和怜惜,表示自己温馨幸福,婆婆自然也不会有类似儿子很辛苦、儿媳妇不赚钱的想法。
第三,多给妻子表现的机会。孝敬老人的事情,哪怕自己参与其中,也要告诉老人是妻子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会让老人觉得儿媳妇温柔、孝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婆媳关系。
——火箭军某部卫生科科长 丁强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