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证法“三必须”“三形式”运用技巧

2022-04-29谢福信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否定反证法

谢福信

摘要:反证法是一种运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方法,当有些命题从正面直接证明(直接论证或反驳)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迂回、间接的思路,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会更简捷.

关键词:反证法;否定;唯一;至多;至少

1 引言

反证法最初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指“转化为不可能”,其逻辑原理是逆否命题和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同.当命题从正面不容易或不能直接证明时,我们就可以尝试运用反证法来间接证明,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难则反”.反证法在数学证明题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曾经称赞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2 反证法的使用场景及原则

一般来说,当命题的结论出现“都是”“都不是”“至少”“至多”或者“≠”等字眼时,比较适合采用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命题结论的否定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导出矛盾,证明命题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一种证明方法.

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要牢记“三必须”原则:

一必须先否定结论,然后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出多样性时,我们必须要考虑(或罗列出)各种可能的结论(结果),遗漏任何一种可能性,反证都是不严密的.

二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算是反证法.

三必须推导出矛盾.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违背.总之,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运用反证法的基本步骤:首先作出与所证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条件和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一步步推出矛盾的结论,最后否定假设,从而达到证明原命题结论成立的目的[2].

3 反证法的常见三种题型

3.1 命题的结论为否定的形式

当待证命题的结论以“不、无、没有、不可能、绝不会”或者“不等号”等否定词语或符号来表述时,运用反证法比较便利.

例1如果2a2<5b,试证方程x5+ax4+bx3+cx2+dx+e=0的根不可能都是实数.

证明:假设方程的根都是实数,那么方程的左边就可表示成(x+p)(x2+qx+r)(x2+sx+t) ,

其中p,q,r,s,t均为实数,且q2-4r≥0,s2-4t≥0,可得4(r+t)≤q2+s2.方程左边比较对应项系数,有

a=p+q+s,b=pq+ps+qs+r+t,

代入2a2<5b,得

2(p+q+s)2<5(pq+ps+qs+r+t).

即2(p+q+s)2-5(pq+ps+qs)<5(r+t)≤

54(q2+s2),即

(2p-q)2+(2p-s)2+2(q-s)2<0 ①

因为p,q,s均为实数,

所以

(2p-q)2+(2p-s)2+2(q-s)2≥0②

①式与②式相互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原命题结论成立.

点评:本题的结论中出现了否定词“不可能”,所以宜用反证法来证明.本题的证明过程中虽然所设参数较多,但其核心是围绕诸根都是实数进行突破.

例2设二次函数f(x)=ax2+bx+c(a≠0)中的a,b,c均为整数,且f(0),f(1)均为奇数,求证:方程f(x)=0无整数根.

证明:假设方程f(x)=0有一整数根k,那么

ak2+bk=-c        ③

因为f(0)=c,f(1)=a+b+c均为奇数,那么a+b为偶数.当k为偶数时,显然这与③矛盾;当k为奇数时,设k=2n+1(n∈Z),那么ak2+bk=(2n+1)(2na+a+b)为偶数,也与③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原命题结论成立.

点评:很显然,本题如果运用函数或方程的思路直接证明较困难,但我们如果换个思路从反面入手,采用反证法来证明则简捷多了.

3.2 命题的结论表现为“唯一”的形式

当待证命题的结论用“是、有、只有、有唯一、为、必为”等表肯定的词语表述时,可以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例3有一方程组a11x1+a12x2+a13x3=0,

a21x1+a22x2+a23x3=0,

a31x1+a32x2+a33x3=0,其系数满足下列条件:

(i)a11,a22,a33为正数,其余系数都是负数;

(ii)在每个方程中系数之和为正数.

求证:方程组有唯一的一组解.

证明:显然(0,0,0)即x1=x2=x3=0是方程组的一组解;假设(a,b,c)是方程组的另一组解,则可分为两种情况:

(1)a,b,c中至少有一个正数;

(2)a,b,c中至少有一个负数.

对情况⑴,不妨设a>0,a≥b,a≥c.

因为a12<0 ,a13<0,所以

a12b≥a12a,a13c≥a13a.

又a11+a12+a13>0,a11>0,

所以

a11a+a12b+a13c≥(a11+a12+a13)a>0.

这与(a,b,c)是方程组的解的定义相矛盾.

对情况⑵,不妨设a<0,a≤b,a≤c,

则-a>0,-a≥-b,-a≥-c.根据(1)可知

a11a+a12b+a13c=-[a11(-a)+a12(-b)+a13(-c)]<0.

同样导致矛盾.

综上所述,方程组仅有唯一一组解(0,0,0).

点评:从本题的证明我们可以看到,当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形时,反设后,要分别对各种情况进行归谬,做到全面准确,无一遗漏.

例4四面体P-ABC中从一个点出发的三个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四个面必为锐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1,设∠APB=∠BPC=∠CPA=π2,

PA=a,PB=b,PC=c.

假设第四个面△ABC不是锐角三角形,设其中∠BAC≥π2,则

AB2+AC2-BC2≤0.

(a2+b2)+(a2+c2)-(b2+c2)≤02a2≤0,这与a2≥0矛盾.

故∠BAC<π2.同理,∠ABC与∠ACB均为锐角.

故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成立.

点评:本题如果直接证明有困难,由于涉及到立体几何,所以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反证法较为简捷.

3.3 命题的结论表现为“至多”“至少”的形式

对待证命题的结论出现“至多”“至少”及存在性之类的词语,从反证法入手也较为有利.

例5设zk(k=1,2,……,n)是满足zk≤1与z1+z2+……+zn=0的n个(n≥2)复数.求证:这n个复数中至少有两个复数zs,zt满足zs+zt≤1.

证明:假设这n个复数中任意两个复数zi,zj(i≠j,i,j=1,2,……,n)均不满足zi+zj≤1,即有zi+zj>1.

因为zk≤1(k=1,2,……,n),所以与复数zk相应的点Zk全部在复平面的单位圆(含圆周)域内.

令与zi,zj对应的向量分别为zi,zj且它们

的夹角为θ,且设zi≤zj≤1,即zi\5zj≥zi2.

又因为zi+zj2>1≥zj2,所以

-zi2≥-zi\5zj,zi+zj2-zj2>0.

所以

i+zj2-zi2-zj2>-zizj.

则cos θ=zi+zj2-zi2-zj22zi\5zj>-12.

于是θ∈0,2π3.那么这n个复向量zk所对应的点Zk全部落在以原点O为中心,中心角为2π3的开扇形区域内.

不妨取此扇形边界中的一条半径所在的直线为实轴,则zk的辐角主值为argzk∈0,2π3.

则这n个复数zk(k=1,2,……,n)虚部之和为

1sin(argz1)+z2sin(argz2)+……+znsin(argzn)>0④

而已知z1+z2+……+zn=0,则这n个复数的虚部之和为0,与④式矛盾.

因此,这n个复数中至少存在两个复数zs,zt,满足zs+zt≤1.

点评:对于存在性问题,适合运用反证法.本题的证明思路是,假设这n个复数中任意两个复数均不满足zi+zj≤1,即zi+zj>1,又因为zi≤1,zj≤1,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知,zi,zj的夹角小于2π3,于是这n个复数的对应点在中心角小于2π3的扇形区域内.本题的证明过程也充分展示了直接推理演绎、数形结合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技巧.

例6设f(x)=x2+ax+b,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证明:假设f(1)<12,f(2)<12,f(3)<12同时成立,于是有

-12<1+a+b<12      ⑤

-12<4+2a+b<12      ⑥

-12<9+3a+b<12      ⑦

⑤+⑦,得-1<10+4a+2b<1.

则有-3<8+4a+2b<-1.

即-32<4+2a+b<-12.

又由⑥可知-12<4+2a+b<12,与上式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点评:本题的命题结论中含有“至少”之类词语,也属于存在性之类的问题,宜用反证法证明.关键步骤是根据假设结合不等式性质得出矛盾的结果.

4 反证法思想在探索性问题中的应用

当待证命题的结论中出现“有没有”“能不能”“是否存在”等带有不确定、探索性词语时,除了通过若干数据实验,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证明外,运用反证法来证明显得更加简捷明快.

例7抛物线y2=4x的对称轴作平行移动.使焦点在直线y=x-1上滑动,试问抛物线能否移动到截直线y=12x+4所得的弦长与截y轴所得弦长相等的位置?若能,求出此抛物线的方程;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假设这样的抛物线存在,其焦点坐标为(a,a-1),顶点坐标为(a-1,a-1),抛物线方程为

(y+1-a)2=4(x+1-a)      ⑧

令x=0,有y2+2(1-a)y+(1-a)2-4(1-a)=0.

则抛物线在y轴上截得的线段AB=y1-y2

=(y1+y2)2-4y1y2=16(1-a).

将y=12x+4代入⑧式,整理得

x2+4(1-a)x+4(a2-6a+21)=0.

则直线y=12x+4被截得的弦长

CD=x1-x21+14=20(4a-20).

由题设中两弦长相等,可得16(1-a)=20(4a-20),解得a=133.而此时1-a无意义,故这样的抛物线不存在.

点评:本题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求解,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过程比较繁琐;如果紧扣题设中“截直线所得的弦长与截y轴所得弦长相等”这一条件,运用反证法思想就显得简捷多了.

例8是否存在双曲线C,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以点F(-1,0)为焦点,对应的准线为直线x=-4;

(2)与抛物线x=y2+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若存在,求出双曲线C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假设存在这样的双曲线C,其离心率为e,

则双曲线C的方程(x+1)2+y2=ex+4与x=y2+2联立,得(y2+3)2+y2=ey2+6,应仅有一解.

整理得(1-e2)y4+(7-12e2)y2+9-36e2=0.

因为 e>0,Δ=13+12e2>0,则

y2=-(7-12e2)±13+12e22(1-e2).

由于方程只有一解,则y2=0.

即 (7-12e2)2=13+12e2,解得e=12,与e>1矛盾.

所以,这样的双曲线不存在.

点评:本题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求解,运用反证法思想可以避免分类、分情况讨论等繁琐的猜测尝试过程,具有化繁为简的优点.

实验归纳形式的题型,是一种开放式探索性题型,由于这类题型具有“有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检测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高考的高频题型,所以,熟悉并掌握这类题型的特点与答题技巧很有必要.

5 结论

从上述典型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反证法“三必须”“三形式”的运用技巧在证明题中展示了较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尤其是面对一些较复杂的、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运用反证法往往能够使原本闭塞的思路豁然贯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之感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高涛.反证法在中学数学证明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8):8-9.

[2]彭长军.反证法及其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2(3):38-42.

猜你喜欢

否定反证法
反证法在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应用
反证法与高次费马大定理
巧用反证法证题
反证法在数列中的应用
反证法应用于数列
点击反证法
关于有效化解金融产品营销中客户回答之否定的研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西方文论的有效性不应该否定
否定背后的寂寞